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泡状棘球蚴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成虫寄生在狐、狗、狼的小肠内即终末宿主;蚴虫多寄生于小啮齿类动物中为中间宿主。人误食含卵粪便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因本病多发于我国西北部,较为罕见,病理医师对寄人虫的生活史和感染组织的病理形态认识不够,易误诊。故对其流行病学、寄生虫的生活史、蚴虫在中间宿主组织内的病理形态、器官感染分布、临床太和体征以及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体部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体部棘球蚴病,其中单发棘球蚴病7例,多发棘球蚴病13例,共有32个囊肿,包括肝包虫囊肿17个,肺包虫囊肿9个,腹腔包虫囊肿4个,颈部包虫囊肿1个,胸膜包虫囊肿1个。20例患儿全部接受CT扫描,其中14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儿32个病灶中,21个表现为单纯性囊肿,11个呈囊肿破裂表现,未见钙化和多子囊征象。结论小儿体部棘球蚴病以多发和单纯性囊肿为主,CT表现特点与成人棘球蚴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5岁,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外院CT提示颅脑占位;1周前出现神志模糊、反应迟钝,1天前癫痫发作、面肌痉挛、大小便失禁;5年前因上腹部不适接受CT检查提示肝棘球蚴病,口服斑螯胶囊剂、阿苯达唑治疗3年半。查体:精神差,不配合,问答不切题。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左侧额叶4 cm×6 cm×4 cm类圆形不均匀异常信号,边界清楚,T1WI呈稍高信号(图1A),T2WI呈稍低信号,内见混杂点状稍高信号(图1B);周围大片脑实质水肿;增强后病灶呈明显环形强化,环壁厚薄均匀,邻近硬脑膜增厚并强化,骨质未见明显受侵(图1C);诊断:脑转移瘤?遂于全麻下行脑额叶病损切除术,术中见左侧额叶硬脑膜下灰白色肿块,直径约5 cm,质中,与硬脑膜紧密粘连,与周围脑组织分界尚清,遂完整切除肿块及受累硬脑膜。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脑组织明显坏死,其间见板层状角质层,伴异物肉芽肿形成(图1D);病理诊断:(脑)泡状棘球蚴病。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肝泡状棘球蚴病,对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做了初步探讨。CT是诊断本病简捷、有效的手段。它可准确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侵润范围及合并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泡状棘球蚴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  刘铁牛  广西柳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198-198,228,I052
患者男 ,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3个月 ,进行性加重伴右上腹隐痛 ,偶有烧灼感 ,尿黄似浓茶水色并出现陶土样大便。B超示 :右肝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 :右肝癌 ,肝门部梗阻 ,考虑肿瘤侵及胆管。查体 :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 ,腹软 ,右肋缘下及剑突下轻压痛 ,肝肋缘下 3mm剑突下 7cm ,左肋下 4cm ,质硬。莫菲征 ( ) ,肝区叩击痛( )。化验 :AKP 70 2IV/L ,γGT 5 19IV/L ,AST 2 6 5IV/L ,ALT12 3IV/L ,Abl 34g/L ,总蛋白 84 87g/L。皮肤抗原试验 ( ) ,补体结合试验 (- )。病理检查 巨检 …  相似文献   

7.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像图表现,其中巨块型8例,占53.3%,结节型1例,占6.7%,坏死液化型3例,占20%,混合型3例,占20%。其声像图特征为:肝脏肿大,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外形不规整,凹凸不平呈“花菜”状,内部显示为不均匀结节状,小囊状高回声,有时见较小的钙化灶回声;病灶坏死腔可呈“溶洞”样透声区,腔壁回声增强。在进行诊断时应同肝囊型包虫病钙化、实性变、肝血管瘤、肝癌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8.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表现,包括103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和3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两型包虫病的CT表现各有其特征:前者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囊肿,CT值近于水。而囊壁的显示及钙化、子囊出现和囊膜剥离征象则具有特征性;后者的CT特点为不规则的低密度灶内常伴钙化、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周边部见到小囊泡,邻近肝边缘收缩内陷,健叶代偿性肥大,其中以小囊泡征象和钙化最为重要,文章着重讨论了本病CT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B超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状棘球蚴病49例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声像表现将其分为实质肿块型、囊样液化型和混合型三类。分析认为:实质肿块型是本病的基本类型,肿块内的液腔是由于胆道破裂后胆汁流入肿块内所致。本病特点包括:病变肿块多较大、形态不规则、回声强、肿块内易于钙化和液化、同一肿块内包含着不同病理发展阶段的囊泡及胆道破坏和梗阻的发生率高等。在其各种病理变化中人体免疫和修复机能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泡状棘球蚴病又称恶性包虫病,是包虫病中少见的类型,往往被误诊为肝癌。我院从1986年至1994年底,共收治本病14例,占同期肝包虫病住院患者2.18%(14/644),其中手术治疗10例,未行手术而自动出院4例。 1 一般资料 男9例,女5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49岁;20—40岁10例,45岁2例,15岁1例,16岁1例;哈  相似文献   

11.
超声与CT在肝泡球蚴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与CT对肝泡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肝泡球蚴病进行B型超声检查和普通CT扫描,必要时增强扫描。结果 23例中巨块型10例,结节型2例,坏死、液化型6例,混合型5例。超声表现为肝脏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肿块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或外形不规整,凹凸不平呈“菜花”状,内部显示不均匀结节状、小囊状或点粒状、小片状钙化灶回声,病灶坏死区腔壁不规整,回声增强。CT的主要特征为病变部位组织密度严重不均匀,其内显示斑片状钙化灶,病变中心坏死腔液化呈水样密度,周边见“晕影征”。结论 CT增强扫描对泡球蚴病有肯定价值,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敏感性高,有一定特异性,不失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脑泡状棘球蚴病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对其临床及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脑泡状棘球蚴病对人脑组织破坏性强,有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结论脑泡状棘球蚴病在临床易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及其他寄生虫病,需靠病理诊断确诊。  相似文献   

13.
心脏、心包细粒、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心脏、心包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1例泡状棘球蚴病、8例细粒棘球蚴病(单纯型1例,复杂型7例)全部经X线检查;B超检查7例;MR检查2例;CT和ECT检查各1例.结果细粒棘球蚴病X线检查可见心脏单发或多发突出心轮廓外肿块,呈密度不一,边缘光滑、锐利,圆形或分叶状,导致心影变形、搏动减弱消失或异常.B超示心脏或心包腔内边缘清楚、光滑锐利的囊性团块回声,破裂感染时回声增强.1例泡状棘球蚴病B超示中强回声实性团块并有钙化,CT平扫及增强显示混杂密度占位,低密度小囊聚集和小圆形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细粒棘球蚴病2例MR表现囊状长T1长T2信号,T1WI、T2WI低信号囊壁,内囊及囊膜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质子密度75%为低信号,囊肿破裂感染时呈不均匀信号,壁不均匀,不连续.结论 X线检查先于超声发现本病.X线、B超同为本病首选检查,CT对泡状包虫病显示小囊样和小圈状钙化细微结构优于其他,MR当超声、CT不具特征时仍可显示囊壁与小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声像图特征及与原发性肝癌(HCC)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超声对HAE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总结87例HAE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类型比较分类,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提出鉴别要点.结果 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AE声像图表现为实质肿块型48例占55.2%,混合型24例占27.6%,囊样液化型15例占17.2%,本组诊断符合率为88.5%(77/87),误诊率为11.5%(10/87).结论超声显像对HAE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HCC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15.
魏兴长  陈代云 《华西医学》1993,8(2):241-242
泡状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Alveolaris)或称多房棘球蚴病(Echinrococcus Multilocularis),好发于肝脏,脑部少见。截止1992年文献仅查见1例脑部泡球蚴病CT表现的简略描述,未作病理学方面探讨。现报告我院1例如下。患者男性,45岁,青海农民,发现“肝包虫”3年,头痛、抽搐。有长期与狗密切接触史。包虫Casoni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西藏地区泡状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21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资料完整的全部AE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其临床和病理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结果、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信息, 并通过显微镜对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 总结其病理特征。  结果  共纳入44例AE患者。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7例; 平均年龄(36.2±12.3)岁; 32例为农牧民。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常见(54.5%), 其次为呼吸系统症状(13.6%), 29.5%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CT检查示23例为单发病灶, 21例为多发病灶(肝内多发病灶15例, 多脏器受累6例); 33例经CT检查诊断为AE。组织病理学示送检标本以巨块型为主, 直径1.0~23.0 cm, 切面呈蜂窝状。显微镜下可见病灶内存在大小、形状不一的小囊泡, 其外层囊壁为薄层粉染角质层。囊泡以外生性方式增殖为主。早期病变可见坏死囊泡周围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伴肉芽肿形成; 晚期陈旧性病变见粉尘状钙化和大片状坏死。44例均可见早期肉芽肿性病变和晚期陈旧性病变不同程度混合存在, 其中5例伴脓肿形成。31例行根治性手术, 13例行姑息性手术+药物治疗, 随访2~82个月, 死亡3例、存活41例。  结论  西藏地区AE患者以青壮年农牧民为主, 女性多见。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 少数病例可累及肺或多脏器。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相关, 以消化系统症状较常见。影像学检查对典型病例的辅助诊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非典型病例或合并脓肿时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可见泡状棘球蚴虫体呈球形囊泡状结构, 且不同时期的病变常混合存在。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许如刚  李翔  杨际  陶新莉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28-28,F0003
棘球蚴病单独发生在眶内临床少见,与眶内囊性病变影像诊断鉴别困难,容易误诊,认识该病有助于临床处理囊肿时,避免包虫破裂导致含有头节的囊液引起转移性感染或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孤立性眼眶内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8.
何明霞  邵福丽 《现代护理》2002,8(3):231-231
护士长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模式已向以生理 ,心理 ,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正在我院推广 ,护理查房的方式也逐渐渗透在整体护理中。现在就整体护理在“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的运用” ,汇报给大家 ,首先 ,请甲护士介绍病历。甲护士 :患者 ,女 ,36岁 ,2 0 0 0年 10月末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呈持续性隐胀痛 ,无恶心 ,呕吐 ,但食欲减退。11月初 ,腹部胀痛加重 ,发现皮肤、粘膜黄染 ,于 11月 2 2日来院就诊 ,查体 :上腹部有轻度压痛 ,肝在右锁骨中线肝肋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包虫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包虫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包虫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包虫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实时CEUS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价值。方法 38例疑似HAE患者(共55个病灶)接受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强化形态、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HAE者32例,共45个病灶,CEUS符合率为96.42%(53/55)。二维超声表现为"脑回征"或"熔岩洞样"改变、"岛屿状"改变、不规则肿块;CEUS三期均未见强化,呈"黑洞征"。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CEUS可准确反映HAE病灶内部组织成分,对HAE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