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肌痉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8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对照1组为单纯眼针疗法治疗,对照2组为单纯巨刺法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变更为显著,且组内及组间比较NDS评分、ADL评分、FMA评分、M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配合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肌痉挛对神经功能改善、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单纯巨刺法治疗和单纯眼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患侧或双侧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4例AIS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患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和研究组(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两组各47例。分别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2、4周NDS评分均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4周NDS评分明显下降,MBI和FMA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双侧头针同步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既可有效改善AIS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亦可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头体针配合取穴、阴阳经交替取穴、巨刺法3种针刺疗法单一、二联或三联运用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将240例中风患者分为头体针配合取穴治疗组(第1组);第1组基础上加用阴阳经交替取穴治疗组(第2组);第2组基础上加用巨刺法治疗组(第3组),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第2、第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12±7.20、14.11±7.11、13.12±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2、第3组有效率分别为85.00%、90.00%、96.25%,第3组有效率高于第1组(P<0.05),较第2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体针配合、阴阳经交替取穴及巨刺法三联应用治疗中风方法简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眼针带针运动组)、治疗2组(TDCS配合眼针带针运动),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组给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2组在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后立即应用眼针带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分数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进一步增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疗效,使患者的运动能力能够明显的增强,显著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针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在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更优方法。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瘫痪6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运动疗法组和体针康复组,每组34例。头针运动疗法组针刺顶中带、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对侧),并嘱患者用意识支配患侧肢体运动;体针康复组针刺肩髃、肩贞、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头针运动疗法组优于体针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受损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体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经颅多普勒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TCD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ADL(BI)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病灶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头穴丛刺治疗,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60例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运动能力(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肌张力(MAS)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NIHSS、FMA和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MAS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治疗后MA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 7%,高于对照组的71. 7%(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针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运动能力、有助于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缓解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6周后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2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失衡的经络系统,恢复病灶部位大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黄顺贵  黄艳红  陈文  吴艳红 《中医学报》2016,(11):1811-1814
目的:观察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组采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基本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Ashworth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NFD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做比较,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MA评分、Ashworth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NF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百会穴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估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NS评分均明显降低,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P0.05);治疗组运动能力(FMA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百会穴联合体针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针"醒神通经"技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74例处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常规眼针、头针及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运用眼针"醒神通经"技术。每日1次,每周5 d,休息2 d。总疗程均2周。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HI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针"醒神通经"技术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肢体功能,疗效优于常规眼-头-体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方氏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方氏头针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DS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评分),数据资料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NDS评分均降低,FMA、ADL评分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方氏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方氏头针同步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刺联合常规针刺交替使用治疗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交替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2组均予以脑血管病常规及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交替针刺组予以巨刺法+常规针刺法,隔日交替针刺,常规针刺组仅予以常规针刺瘫痪一侧穴位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疗效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交替针刺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交替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偏瘫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康复技术与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例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2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方案,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技术,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常规营养脑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每周治疗6次,连续3周,使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四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三项量表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3月后随访当日予以评定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3月随访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四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疗效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及治疗后3月回访中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方面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弛缓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四肢运动功能等症状,效果显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石氏针灸的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24~48 h后开始康复与石氏针灸治疗,治疗30 d.采用改良的Bobath指数(MBI)、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改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5,P〈0.05).结论早期石氏针灸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的运动功能和MB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中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3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头针+基础治疗)和治疗组(头针+r TMS+基础治疗),每组15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情况,将此作为评价神经电生理指标;同时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EP潜伏期及CMCT较本组治疗前明显缩短,MBI及FMA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MEP的潜伏期及CMCT缩短更明显,FMA和MBI评分提高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头针联合r TMS治疗较单纯头针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中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辨证取穴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了显著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中风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侧头针或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体针治疗),试验组同时采用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患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2组针灸和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对2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FMA评分、 MBI评分均显著提高, N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2组间FMA评分及NDS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BI评分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另加祛瘀生新针法,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评测(FIM)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针法配合内科基础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