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区,对变色纵眼果蝇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它出现于5~11月,高峰季节为6~9月。与本病在犬中的流行季节相一致。10月份此种果蝇在室温下可越冬,有19%能存活至次年5月,长达7个月之久,并能繁殖出第2代新蝇。变色纵眼果蝇尤其雄蝇对终宿主(人和犬)眼都有趋向性。嗜吸终宿主的泪液等眼分液物。其体内的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期幼虫,在叮吸眼分泌物时即逸出,进入终宿主眼内而致感染。观察到变色纵眼果蝇活动于村舍周围,不进入室内。由此证明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的场所是在室外环境。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景德镇地区结膜吸吮线虫(Tc)病流行因素.方法以生理盐水冲洗法检查犬眼感染Tc的情况.同时用发酵碎水果诱捕法,进行冈田绕眼果蝇(Ao)调查,并行实验室饲养、繁殖.将其果蝇经断水、禁食后,用Tc初产蚴进行喂饲感染果蝇,观察其易感性.结果检查家犬12只,全部为阴性.捕获Ao 223只,解剖镜检全部阴性.实验室繁殖的第2代Ao于感染后,在319只Ao中,查出阳性58只(18.18%);取Ao口器内的感染期幼虫52条,接种实验犬双眼,从中检得成虫24条,占接种蚴虫数的46.15%.结论江西省景德镇地区不是Tc病流行区,但存在其传播媒介Ao,且对Tc明显易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遵义市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冈田绕眼果蝇进行诱捕、鉴定及实验室饲养。方法在遵义市郊区果园用发酵水果袋诱捕果蝇,对采集的果蝇进行分离、鉴定,将冈田绕眼果蝇在实验室人工饲养、繁殖。结果在遵义市成功诱捕到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冈田绕眼果蝇,具有复眼周边环形白色条带、胸背部多个褐色暗斑、足胫节3个黑色环带及腹部第3~5节背侧"山"字形黑色横带等特征性标志。使用发酵水果进行实验室饲养、繁殖,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8℃、湿度75%、光照8 h/d条件下,25~28 d可完成一代生活史发育。结论遵义市捕获到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冈田绕眼果蝇,实验室饲养、繁殖成功,为进一步建立结膜吸吮线虫病动物模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湖北西部发现结膜吸吮线虫人体感染16例,经调查其保虫宿主家犬的自然感染率达64.7%(55/85),对其致病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其致病性与感染虫数目和感染时间长短有关,并对其成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证实其体表的形态结构亦与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眼寄生虫病,由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所致,其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易感染于人眼部。人眼结膜吸吮线虫最早发现于我国北京(stuckey.1917),此后,国内外陆续有报道。笔者现将发现在百色市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Tcp)是一种多分布于亚洲,寄生于人、犬、猫等宿主眼部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但因其发病率较低、流行范围较小,一直受到忽视,对其研究较少。随着近年来结膜吸吮线虫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流行区已由亚洲蔓延到欧洲,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对结膜吸吮线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行病学方面,主要以病例报道、人及动物宿主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主。本文主要对其流行、形态、生活史和分子遗传鉴定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主要寄生于猫、犬等动物眼部,亦可寄生于人体眼部。近年来,国内陆续有对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的报道,现对十堰市2006年确诊的2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基因鉴定及其感染途径。方法采集新发现的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取自患者眼睛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设计针对结膜吸吮线虫特异的Cox1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的感染途径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临床资料及虫体的形态学观察诊断患者为双眼结膜吸吮线虫重度感染,经Cox1基因鉴定进一步明确诊断。感染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一只眼睛存在被接触感染的可能性。结论人结膜吸吮线虫病可以根据病史及虫体的形态学进行诊断,Cox1基因鉴定对于虫种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有一定意义。其感染途径不能排除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结膜吸吮线虫是一种动物源性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眼部,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据2006年以前的病例资料统计,人体病例在我国报道已达370多例,分布于全国26个省市地区。四川省报告的人体病例并不多见,成都1927(Howard);1954(徐国清等);眉山1974(裘明华);广安2002(王雅静等)曾经各报道病人1例。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对江西定南县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355名受检居民无一感染者;24只犬中9只眼内有该虫寄生,感染率为37.5%。所获取的71条结膜吸吮线虫均寄生在犬眼瞬膜囊下,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与从人体获得的一致。剖检当地舍蝇259只未发现该虫,市蝇175只中,一只雌蝇头部口器中发现活动结膜吸吮线虫幼虫4条,感染率为0.5%,为市蝇作为本虫的传播媒介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
结膜吸吮线虫病又名华裔吸吮线虫病或东方眼虫病 ,是由于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眼结膜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严重者可致角膜糜烂、溃疡、甚至混浊穿孔 ,以致影响或丧失视力。我市自 1 990年首次发现该病以来 ,累计发现病人 1 3例 ,对发现的病人我们及时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 ,并进行了有关因素的调查工作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临床资料1 .1 发病年龄和性别1 3例病人中 ,男 5例 ,女 8例。平均发病年龄1 .5岁 ,最小者 1岁 ,最大者 5岁 ,2岁以内发病者9例 ,占 69.0 7%。1 .2 临床表现1 3例病人中无任…  相似文献   

12.
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主要寄生于狗眼结合膜囊内,但也可寄生于人眼中,引起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该病在我国分布较广,且有流行。湖北省老河口市(原光化县)1970~1975年发病达32例。1975年查犬39条,37条受到感染,感染率94.87%,感染虫数1~193条,平均感染度51.8条虫/犬;1976年  相似文献   

13.
结膜吸吮线虫多见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较少见,我们曾发现两例,报告如下。例1,男,47岁,农民,因左眼异物感、痒、眼红来诊。自述自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下方结膜囊内发现多条白色透明线虫弯曲、蠕动。余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患者l%丁卡因药水滴眼后,用镊子取出7条线虫,长短不等约12mm。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给予抗生素滴眼液滴眼,1周复查上述症状消失,左眼无异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来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遵义地区的冈田绕眼果蝇进行野外调查及鉴定。方法在市郊区果园诱捕果蝇,对采集的果蝇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多线染色体的制备。结果在遵义地区成功诱捕到冈田绕眼果蝇,平均长径为3. 5 mm,雌蝇略大,雌雄蝇均比黑腹果蝇大。经鉴定:环绕复眼的白色条带、足胫节的黑色环带、胸背部的褐色暗斑、腹部背侧"山"字形黑色横带均可以作为冈田属果蝇形态鉴定的标志。对制备方法进行摸索,首次观察了冈田绕眼果蝇的多线染色体。结论通过野外调查并研究遵义地区冈田绕眼果蝇的形态学、分子标记基因鉴定及唾液腺染色体制备等,将为遵义地区冈田绕眼果蝇以及结膜吸吮线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安全、有效的结膜松弛症手术的护理方法,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32例(196眼)结膜松弛症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系统护理观察、症状评估、泪河观察、BUT测定、尝味试验及病人满意度测定。结果196只眼中,162眼症状改善(82.6%);松弛结膜消除者168眼(85.7%);泪河恢复正常者155眼(79.1%);BUT〉10秒者143眼(72.9%);氯霉素尝昧试验阳性者119眼(60.7%),术后病人满意率93.9%。结论针对结膜松弛症手术特点进行术前术后眼部护理及生活指导是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羊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羊膜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存入羊膜移植用于结膜囊狭窄的结膜囊成形术9例9只眼。结果:9只眼无1例感染,7d后移植的羊膜变黎明,缝合处结膜向羊膜上爬行,1个月后新生的结膜上皮完全覆盖移植区。结论:保存的人羊膜无抗原性,移植后能作为结膜上皮移行生长的载体,替代球结膜用于结膜囊成形术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厦门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5~10月,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监测,采集2个农贸市场、4家餐饮店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利用肺检法和组织匀浆法进行螺体内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检查福寿螺3 225只,感染螺367只,平均感染率为11.38%;检查铜锈环棱螺4 256只,可见广州管圆线虫螺4只,平均感染率0.094%。餐饮店、市场福寿螺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69)。结论厦门市存在着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食品流通中的卫生监测及公众的健康教育,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施中伟  吕雁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11-1212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112例(124眼)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诊观察6~24个月。结果游离结膜移植组治愈54眼(96.43%),复发2眼(3.57%);带蒂结膜移植组治愈66眼(97.06%),复发2眼(2.94%)。两种方法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相似,但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蒂结膜移植术手术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舒适感更好。  相似文献   

20.
自体结膜瓣转移联合消炎痛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华 《华夏医学》2002,15(3):320-321
目的:探讨根治翼状胬肉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在单纯胬肉切除基础上,设计将上方角膜缘结膜瓣带蒂转移术式,联合长期滴用消炎痛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62例(68眼),以术后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为评价标准,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术后1年获得根治性治愈者42眼,占61.76%,潜在复发性19眼,占27.94%,复发性7眼,占10.29%,结论:自体结膜瓣转移利用正常角膜缘干细胞修复创面的角膜上皮,阻止胬肉处结膜上皮移行生长,达到控制胬肉复发,联合使用0.5%消炎痛滴眼液长期滴眼可避免激素导致的眼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