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肢端肥大症的垂体腺瘤病人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继发与未继发糖尿病的84例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在发病年龄、性别、时间、瘤体大小、术前血生长激素(GH)及激素免疫组化方面的不同,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未继发糖尿病比较,继发糖尿病的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病人的发病时间更短,术前血GH更高,促甲状腺激素(TSH)免疫反应阳性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发病时间、术前血GH水平及TSH免疫阳性率的Exp (B)值分别为0.212、1.160、93.392 (P <0.05).结论 发病时间、术前血GH及TSH免疫阳性是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继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TSH免疫阳性是主要因素;肿瘤分泌的TSH可能参与肢端肥大症垂体腺瘤继发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水平的测定在垂体GH腺瘤手术缓解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GH腺瘤的病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d及1 w空腹垂体激素水平.结果 手术缓解率为67.0%,微腺瘤与大腺瘤缓解率(P<0.001)、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腺瘤缓解率(P<0.001)、术前各浓度的术后缓解率(P<0.05)、术中GH下降大于50%组与GH下降不足30%组缓解率(P<0.01)均有明显差异.鞍内局限组与鞍外扩展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1 w、1个月激素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前、术后早期(术后1w、1个月)GH水平和术中GH下降程度对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手术疗效与肿瘤大小、是否侵袭性生长和术前激素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或伽玛刀治疗后激素变化和影像学复查来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治疗疗效。方法肢端肥大症患者7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8例,分为长效生长抑素(兰瑞肽lanreotide^TM)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治疗(A组)和长效生长抑素(兰瑞肽lanreotide^TM)结合伽玛刀治疗组(B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肌注长效生长抑素,在药物使用结束4w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并施行经蝶窦手术切除肿瘤或者接受伽玛刀治疗。随访瘤体体积变化及内分泌水平变化。结果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与垂体微腺瘤组相比,药物治疗对垂体大腺瘤组体积缩小有更明显的作用。手术组微腺瘤组明显优于大腺瘤组;放射外科组结果:肿瘤缩小概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会明显提高,而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值降至正常的概率明显提高。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兰瑞肽lanreotide^TM)结合神经外科切除或伽玛刀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例伴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3例。9例(69.2%)达生化缓解标准。3例术后未缓解,接受放疗(14 Gy),其中1例获得缓解。术后平均随访28.3个月,1例术后生化缓解,但肢端肥大症复发;复查MRI显示,1例次全切除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无死亡。结论经鼻-鞍区外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伴有海绵窦侵犯的垂体生长激素型腺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6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面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GH谷值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H值,术前IGF-1值,肿瘤是否侵犯颈内动脉下间隙,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Knosp分级,Hardy分级,肿瘤体积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术后内分泌缓解32例(52.5%)。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GH,颈内动脉包绕角度/≥135°,Knos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GH,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GH值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进行的10例内镜下单鼻孔手术。其中生长激素腺瘤3例,高泌乳素腺瘤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蝶窦冠状CT及蝶窦X线平片提示蝶窦形态,甲介型5例,鞍前型5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8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蝶窦变异的垂体腺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术野大而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7.
分泌 GH 垂体腺瘤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有时较难准确估计腺瘤切除的程度,而对手术造成一定困难。我们知道,GH 在血中的半生期大约只有20分钟,因此当腺瘤切除后,血中 GH浓度可以反映瘤组织残存的程度,从而提示腺瘤是否还需进一步切除。现将我所对8例肢端肥大症病人手术过程中血浆 GH 检测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经蝶人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三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例经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甲介型蝶窦的垂体腺瘤5例,伴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27例.根据术前CT多平面重建、CT仿真内镜及MRI影像资料,指导术中暴露鞍底,切除肿瘤.结果 未使用定位设备的情况下,术中均能顺利暴露鞍底,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6min.术后3 d内MRI复查示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结论 对于伴甲介型、鞍前型蝶窦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治疗,通过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术中磨钻及显微镜或内镜的使用,术中能准确辨认及充分暴露鞍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垂体生长激素大腺瘤和无功能大腺瘤的生长特点来比较它们不同的生长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无功能大腺瘤和18例生长激素大腺瘤(微腺瘤和二次手术者除外),采用术前MRI评估两者的生长模式特点.结果 垂体无功能大腺瘤和生长激素大腺瘤的最大肿瘤直径分别为34 mm和26 mm.无功能大腺瘤从垂体窝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9例(45.2%),蝶鞍上侵犯37例(88.1%),海绵窦侵犯14例(33.3%).生长激素大腺瘤向外生长的部位如下:蝶鞍下侵犯14例(77.8%),蝶鞍上侵犯4例(22.2%),海绵窦侵犯2例(11.1%).与生长激素大腺瘤相比,无功能大腺瘤更倾向于蝶鞍上侵犯(P<0.05)、海绵窦侵犯(P<0.05)和独立蝶鞍上侵犯(P<0.05);而生长激素大腺瘤则更易于向蝶鞍下生长(P<0.05)和独立蝶鞍下侵犯(P<0.05).结论 根据垂体腺瘤不同的组织病理类型来观察它们生长模式的本质区别.生长激素大腺瘤明显表现出优先突破鞍底向蝶鞍下生长的倾向,而无功能大腺瘤则倾向于突破鞍膈向蝶鞍上生长.  相似文献   

10.
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临床生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研究人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临床生化特征及肿瘤Gsp癌基因表达、激素分泌、细胞增殖水平及侵袭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垂体GH腺瘤43例,对其中17例分别提取DNA,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直接序列分析法检测Gsp癌基因的表达;以^125I-VolR DNA聚合酶活性测量法,检测43例患血清DNA聚合酶活性以间接评价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血清GH分泌水平。结果 Gsp癌基因阴性和阳性患在肿瘤大小、GH水平及侵袭性上均无显性差异。侵袭性垂体腺瘤DNA聚合酶活性比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高,在统计学上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增殖活性和GH水平明显增高。DNA聚合酶活性和GH水平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20例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及多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免疫组化证实的垂体GH腺瘤及多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生化改变、病理分型及侵袭性等。结果垂体腺瘤的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女发病比约为1:2,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肢端肥大、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女性患者表现有闭经、泌乳或月经紊乱。本组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比例:GH(+)腺瘤为59.57%(28/47)、GH(+)及PRL(+)二种激素混合性瘤为35.48%(11/31)、GH(+)和ACTH(+)为33.33%(1/3)、GH(+)和TSH(+)为0(0/4)、GH(+)和LH(+)为33.33%(1/3),以及GH(+)及其它二种以上激素(+)的多激素腺瘤34.38%(11/32)。单纯GH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明显高于GH(+)伴其它激素(+)的垂体腺瘤的侵袭性(P0.05)。结论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单纯GH垂体腺瘤侵袭性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垂体腺瘤;病理免疫组化提示GH腺瘤除GH(+)外,常常伴随其他激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进行三维影像重建,探讨肿瘤形态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直径大于10mm的垂体腺瘤58例,其中经鼻蝶窦入路手术52例,经翼点入路手术6例;根据患者术前MRI表现,对其向蝶鞍周围扩展的程度进行分级,并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及形态分类.结果 所有患者均重建了肿瘤、颈内动脉及脑组织结构.垂体腺瘤三维模型分为鞍内型(13.8%)、鞍上型(20.7%)、鞍下型(17.2%)和分叶型(48.3%).鞍内型腺瘤均为功能型,而鞍上型、鞍下型、分叶型腺瘤中,功能型分别占75%、60%和60.7%.不同形态的肿瘤,其间质地、囊变、鞍底硬脑膜是否存在侵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重建的垂体大腺瘤三维模型,能简单、直观地反映肿瘤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三维模型半数呈分叶状,腺瘤形态与其质地、囊变及侵袭性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鼻蝶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典型肢端肥大症状,但只有20例出现其他内分泌症状;共有微腺瘤20例,大腺瘤72例;侵袭性腺瘤19例,非侵袭性73例;术后免疫组织病理学结果示,GH(+)15例,GH(+)和泌乳素(+)38例,G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例,GH(+)和促卵泡激素(+)1例,GH(+)和促黄体激素(+)1例;包括GH在内的三种及以上激素(+)35例。术后1周总缓解率为55.4%(51/92)。单纯GH(+)腺瘤缓解率为66.7%(10/15),伴其它激素阳性腺瘤缓解率为53.2%(41/7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73例患者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30.3个月,肢端肥大症状、月经不调、溢乳、性欲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缓解率分别为86.3%(63/73)、71.4%(5/7)、66.7%(4/6)、33.3%(2/6)和42.9%(3/7)。结论多数垂体GH腺瘤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多激素阳性腺瘤,但是仅有少数患者表现出除肢端肥大症外的其它内分泌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两种鞍底重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134例,采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膜瓣技术进行鞍底重建69例(对照组),使用国产医用诱导骨基质为主要支撑材料的改良多重加固新技术重建65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修补时间[(21.7±4.8)min]较对照组[(43.7±6.4)min]显著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6.8±2.3)d]较对照组[(10.1±3.7)d]显著缩短(P〈0.05)。结论以医用诱导骨基质为主体的鞍底重建新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取得良好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5.
The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 has recently been stressed, especially of the coronal view with contrast enhancement. Analysis of the CT scans of 33 growth hormone (GH) 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s was done (11 cases of microadenomas, 7 cases of intrasellar adenomas and 15 cases of macroadenomas with suprasellar extension). In macroadenomas, the density was high in five cases, high with isodense portion in two cases, mixed in four cases, isodense in three cases, and isodense and low dense in one case. Six adenomas showed homogeneous density and nine were heterogeneous. After contrast enhancement, two cases showed marked enhancement, ten cases mild and three cases ring enhancement. Margin of adenoma was smooth in nine cases and irregular in six. Among seven cases of intrasellar adenoma one accompanied primary empty sella. In microadenomas ten of eleven cases had hypodense mass inside the normally enhanced pituitary gland. The margin was ill-defined in seven cases and well-defined in three. Eight cases had pituitary height 7 mm or more. Upper surface of the pituitary gland was convex upward in five cases, flat in four and concave in two. Deviation of pituitary stalk was found in seven cases. Bony changes of sellar floor were recognized in three cases. There was a tendency that serum GH leve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size of adenoma. Serum GH levels in adenomas with ring enhance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omogeneously enhanced adenomas of similar size. One case with marked enhancement showed the highest GH level among all adenomas of the presented serie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经蝶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蝶手术治疗垂体GH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缓解标准为血清IGF-1水平在年龄校正后的正常范围,以及随机血清GH水平<1.0 μg/L或OGTT-GH谷值<0.4 μg/L。结果 术后总缓解率为60%(36/60)。微腺瘤术后缓解率(90.0%)明显高于大腺瘤(46.0%;P<0.05),非侵袭性腺瘤术后缓解率(73.2%)明显高于侵袭性腺瘤(31.6%;P<0.05),术前血清GH≤30 μg/L患者术后缓解率(72.5%)明显高于术前血清GH>30 μg/L患者(35.0%;P<0.05)。术后缓解患者术后1 d血清GH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术前血清GH水平>1.16 μg/L时,判断术后不缓解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100%。术后缓解患者术中GH下降程度明显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根据ROC曲线,术中血清GH水平下降程度<40%时,判断术后不缓解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61.9%。结论 术前GH水平>30 μg/L、大腺瘤、侵袭性腺瘤是垂体GH腺瘤术后缓解的不良因素;术后1 d血清GH水平<1.16 μg/L对术后缓解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术中血清GH下降程度>40%对术后缓解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的MRI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8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术前行MRI评估,结合手术所见和病理发现进行研究。结果MRI表现囊变者43例,其中19例无液平面的囊变区多表现为T。WI低或稍低信号,T1WI高信号;24例液平面上/下信号表现为T1WI上呈高/低信号19例,高/等信号4例,低/等信号1例;T1WI上仅7例发现液平面,其中高/等信号4例,高/略高信号2例,略低/等信号1例。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与肿瘤大小、侵袭性有关(P〈0.05),多见于泌乳素型、促性腺激素型、无功能型和多激素型腺瘤。结论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形成主要是因瘤内出血后,血肿衍化吸收沉淀所致。术前对垂体腺瘤囊变及液平面的MRI评估有助于对肿瘤生长方式及行为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YY1(Yin-Yang 1)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沉默YY1对大鼠垂体瘤GH3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YY1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iRNA沉默大鼠垂体瘤GH3细胞中的基因YY1后,YY1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 chamber细胞侵袭实验观察沉默YY1对GH3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YY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升高;沉默YY1后,GH3细胞侵袭能力下降35.7%(P0.05),MMP-2、MMP-9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转录因子YY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升高,并通过上调MMP-2、MMP-9的表达来促进GH3细胞侵袭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06例累及鞍底硬膜的侵袭性垂体瘤的术后治疗,探讨侵袭性垂体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累及鞍底硬膜的侵袭性垂体瘤的术后患者,并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MRI影像学特点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肿瘤全切87例(82.2%),复发6例(6.7%),化疗9例,放疗8例,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明显恢复的68例(64.2%),不明显的20例(18.9%),加重的18例(17.0%)。结论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关键,术后内分泌治疗和随访十分重要,必要时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p16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VEGF和p16在30例侵袭性和2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MMP-9、VEGF标记指数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39.44±5.61)%和(24.28±3.94)%,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22.17±4.32)%和(17.62±1.89)%显著增高(P0.01)。p16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标记指数为(27.49±4.07)%,较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标记指数(20.18±3.26)%显著增高(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p16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VEGF的表达增高和p16的表达降低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