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利用骨填充网袋包裹骨水泥,可使少量骨水泥通过网眼渗入到骨小梁间隙,形成微观绞锁,达到加固椎体的目的,但尚未见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报道。
  目的:比较应用骨填充网袋与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楔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楔形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Ⅱ型,统计并比较3组的骨水泥类型、椎体抬升、骨水泥渗漏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经皮椎体成形组骨水泥外溢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骨水泥外溢1例。3组治疗后3 d的椎体抬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与骨填充网袋组抬升椎体和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经皮椎体成形组(P<0.05),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种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行动的效果无差异。表明应用骨填充网袋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改善疼痛、抬升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等方面具有满意效果,并可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骨填充网袋(FP)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在PVP中使用FP治疗的38例老年OVCF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76.32±2.43)岁,年龄范围为62~82岁,共42椎节。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时的椎体高度,对患者腰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奥斯维斯功能障碍评分(ODI),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随访10~12个月,随访期间无肺栓塞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临近椎体及术椎再骨折。术后3 d[(1.1±0.4)cm、(0.8±0.1)cm、(2.4±0.5)cm]、术后12个月[(1.3±0.4)cm、(1.4±0.2)cm、(2.6±0.3)cm]患者的椎体高度较显著高于术前[(0.6±0.1)cm、(0.7±0.2)cm、(2.2±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术后12个月患者的VAS[(3.50±1.33)分、(1.55±1.26)分]、ODI[(21.72±5.83)分、(10.50±4.77)分]明显低于术前[(7.14±1.32)分、(61.74±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P应用于PVP治疗OVCF,能明显缓解椎体骨折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椎体高度,且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3.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大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耐受等特点,但其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并不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术后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目的: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7例(198个治疗椎体),其中女111例,男26例,年龄(75.55±6.96)岁,行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后连续3个月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检查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再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7%,3个月随访期间未再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观察组(38例,接受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均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骨水泥渗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18-1720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3例。单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双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改善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但单侧治疗放射暴露及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方法。目的:评价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有关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检索出62篇文献,8993例患者。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穿刺手术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体成形治疗的骨水泥渗漏率、新发骨折率高于椎体后凸成形治疗(P=0.00006,P=0.02);二者的相邻椎体骨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严重并发症非常低,两种治疗方式相邻椎体骨折率、穿刺手术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骨水泥渗漏、新发骨折率低于椎体成形治疗,此次系统评价结果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中前开式注入器的临床疗效及防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0例,依据双侧椎弓根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方法分为前开式注入器组(采用前开式注入器注入骨水泥)和侧开式注入器组(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6个月进行对比,并比较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评价PKP手术的短期及中期疗效。结果:10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骨折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椎体中部平均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等,术后3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可迅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有效地恢复伤椎的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活动能力,治疗OVCF短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于2005-01/2008-09应用CT引导下椎体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骨折部位T10~L5,其中单椎体骨折8例,两椎体骨折3例,三椎体骨折1例,椎体均压缩1/2以上.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提示在CT引导下对椎体后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可有效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mL,胸椎3mL以上,腰椎4.5mL以上,平均4.8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加压扩张在椎体内形成周围有相对致密松质骨的空腔,可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同时扩张的球囊有助于塌陷椎体的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后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渗漏情况及对椎体高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02/2010-06华北石油总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1例,41椎体.平均年龄69(53~82)岁.并于术前手法按压使腰部过伸复位.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3(11.0±1.6)个月.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6.7±1.9下降至术后1.3+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体高度由术前(15.7±5.2)mm恢复至(20.2±4.5)mm,椎体高度显著恢复(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说明术前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将骨水泥注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以显著恢复椎体高度,止痛效果良好且无严重渗漏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通过球囊的扩张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并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恢复其解剖形态和力学性能。目的: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后,椎体前、中缘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老年女性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患者均接受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低黏度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高黏度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以及相关指标。结果高黏度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13.85%,显著低于低黏度组的29.23%(P 0.05);高黏度组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但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高黏度组Cobb角、前后缘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缘高度比均显著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3个月随访,高黏度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术后伤椎高度、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与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穿刺组和双侧穿刺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或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随访期间定期摄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和后凸角度变化,采用疼痛目测类比法判断腰背痛的缓解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生活质量,共随访12~36个月,平均26.3个月。结果与结论: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及穿刺时透视次数均低于双侧组(P〈0.05)。穿刺前后两组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椎体前缘、中部和后缘高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单侧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双侧穿刺的疗效相当,且放射暴露和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存在骨水泥外溢,引起椎管狭窄、神经受压、肺栓塞、引起伤椎再骨折等问题。目的:验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制备的骨填充网袋应用于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按GB/T16886相关部分的试验方法规定检测骨填充网袋的生物学性能;检测骨填充网袋老化前后承受拉力的能力;向骨填充网袋内灌注骨水泥并测压,观察骨填充网袋膨胀抬升及骨水泥渗出情况。向新鲜猪椎体直接注入骨水泥或置入骨填充网袋后再灌注骨水泥,测试椎体的刚度及强度。向4月龄猪腰椎内置入骨填充网袋后再灌注骨水泥,定期观察椎体内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生物学性能检测表明骨填充网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填充网袋老化前后具有相近的力学强度,说明其可长期保持强度性能稳定。大气环境下,骨填充网袋在灌注骨水泥压力为5-10 atm时呈球形膨胀,能起到抬升作用;压力至7-10 atm时,骨水泥呈条状溢出,伸入到周围组织间隙,能起到黏附固定作用。置入骨填充网袋后再灌注骨水泥和直接灌注骨水泥的椎体具有相近的强度和刚度,强于正常椎体。猪腰椎内置入骨填充网袋后再灌注骨水泥6个月后周围骨组织与正常骨组织结构形态及色泽完全相同。表明在椎体压缩骨折手术中应用骨填充网袋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强度,防止骨水泥外溢。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远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随访分析骨水泥充填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34例,对成形前、成形后1周和成形后平均6年进行目测类比评分及标准侧位X射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测量与比较,观察成形后远期疗效。结果与结论:成形后1周及平均6年的脊柱后凸畸形角较成形前降低,成形后随访期内变化不明显。成形后椎体高度较成形前明显恢复(P〈0.01);成形后1周及成形后平均6年随访期内椎体高度变化不显著。成形后1周及成形后平均6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较成形前降低明显(P〈0.01),但随时间延长,目测类比评分有升高趋势。以上各指标在成形后平均6年随访中基本维持稳定。结果证实,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黄晓楠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461-2467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