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有效的诱导方法。方法:(1)中国白兔5只,穿刺抽取股骨大转子骨髓3mL,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淋巴分离液行密度梯度分离,吸取中间白色膜状细胞层,接种在加有10%FCS的DMEM培养液的塑料培养瓶中,观察细胞形态并传代。(2)MSCs传至第3代,实验组加入加有0.5mmol β-巯基乙醇、20ng/mL全反式黄酸、2.5μmol Forskolin、5ng/mL bFGF、20ng/mL PDGF、100ng/mL HRG的培养液培养24h,然后换用10%FBS的DMEM培养液培养24h,同样方法再诱导一次。对照组不加诱导剂,用10%FCS的DMEM培养液培养。观察两组MSCs的细胞形态,7d后用抗S-100、GFAP和P75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鉴定诱导后MSCs。结果:MSCs在体外培养以梭形细胞为主,细胞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胞浆丰富,核大,核染色质细,有些核仁明显。细胞经多次传代后,呈长梭型。加入诱导剂后有少量细胞死亡,诱导后的细胞免疫组化阳性。诱导后细胞S-100、GFAP、P7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9%、83%、70%。结论:兔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增殖,并经β-巯基乙醇、全反式黄酸、Forskolin、bFGF、PDGF、HRG联合诱导分化为类SC。  相似文献   

2.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被誉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有研究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分为3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抗氧化剂诱导,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加入1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加入2块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结果与结论:培养第3,7,14,21天时取各组细胞行CCK-8细胞毒性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增快(P<0.05),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相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增快(P<0.05);培养第21天时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细胞内S-100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相比S-100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第21天时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S-100(+)细胞百分比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1组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2组相比,阳性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的分化率高,优于传统化学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早期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仅能分化成间质细胞,而且能向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转化。在体外定向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探讨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设计:随机空白对照实验的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周龄,雌雄不限。将2~4代的rMSCs接种在铺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分为3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0.50和1.00mmol/L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培养MSCs的生长情况,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nestin(小鼠抗大鼠,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ffic enolase,NSE)抗体(兔抗鼠,多抗)、微管相关蛋白-2a,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a,b,MAP-2a,b)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加入IBMX后,0.25mmol/L组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较少。1.0mmol/L组细胞加入IBMX第2天开始可见细胞陆续死亡。0.5mmol/L组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0.5mmol/L 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3.2&;#177;2.3)%,NSE染色阳性。对照组中未诱导细胞表达nestin,诱导后3d阳性细胞增多,6d减少。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不表达MAP-2a.b。结论:体外rMSC能扩增、传代,并被诱导分化成早期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终丝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及人终丝匀浆上清液诱导,对照组只加培养基,>72 h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诱导后有17%的细胞发生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神经丝蛋白阳性率15.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13.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18.3%.结论:终丝中含有神经生长必备的细胞因子,并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取材方便、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其低免疫原性及易于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使得在不需要HLA配型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异体移植,从而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目前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根据生物学特性、细胞表面标记、多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对其进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来源于中胚层,但在相应的诱导下可以向内胚层或外胚层的方向分化,一般选取传至第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在培养液中加入传统的诱导剂如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脑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外,向培养液中加入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诱导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尤其是致瘤性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已有实验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分化为骨骼、神经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的巨大潜能,而黄芩甙具有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Wistar纯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将分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干预,实验组用黄芩甙(350-400 μmol/L)诱导,2组的培养环境相同.持续诱导6 d后选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蛋白质印迹和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结果与结论:黄芩甙诱导7 d后,骨髓基质细胞形成较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诱导前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mRNA和蛋白;诱导6 d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记蛋白和mRNA.证实黄芩甙在体外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杨键  洪毅  董浩  张宪娣  姜树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2):1054-1055,F000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人BMSC,采用含神经节苷脂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BMSC的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结果神经节苷脂诱导培养6h后,细胞表现为典型神经细胞样形态,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和NF呈阳性表达。结论神经节苷脂可在体外诱导人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方向转化,但分子机制目前不清楚.目的:观察Wnt3a和Wnt5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通过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44,CD9,CD34,CD45表达.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联合Wnt3a和Wnt5a的诱导方案,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Wnt3a、Wnt5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表面标志物CD9,CD44高表达,CD34,CD45低表达.诱导后细胞Wnt3a诱导组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无明显表达,细胞活力良好.Wnt5a诱导组巢蛋白呈弱阳性表达,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RT-PCR结果显示Wnt3a诱导组巢蛋白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诱导后5 d可见明显的扩增条带,10 d后更加明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诱导10 d后出现较弱的扩增条带.提示Wnt3a分子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背景:一系列研究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人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有望用以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是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前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12/2007-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脑肿瘤研究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近交系Wistar大鼠,体质量约300 g.方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其进行诱导,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第7天抽提RNA后利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分析诱导前后差异基因表达谱,并有选择地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②诱导分化后神经细胞的鉴定.③诱导分化前后基因芯片的检测.④基因芯片结果的分析.⑤实时定量PCR的验证.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形态上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免疫荧光证实β-TubulinIII染色后阳性率为(69.04±5.63)%.基因芯片共发现差异基因215条,其中上调基因125条,下调基因90条.明确与神经元发育密切相关的基因有13条,其中上调7条,下调6条.挑选重要的4条基因Bmp4、Robo2、Numb、Enc1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相符.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基因表达谱中,有一些明确与神经元分化密切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为基因工程改造骨髓基质干细胞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选择合适的诱导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神经元样细胞是临床治疗神经损伤的关键.目的: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大鼠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观察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应用20,40,60,80 mg/L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诱导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印记检测神经元分化情况,筛选最佳剂量.收集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蛋白印记技术检测NSE、NeuN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NeuN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诱导分化7d后,经蛋白印记检测可见60mg/L的齿状回蛋白提取物为最佳诱导剂量,随质量浓度的增加NSE与NeuN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细胞表达的NSE与NeuN减少;选择60 mg/L齿状回蛋白提取物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细胞变长,有突触:免疫荧光NeuN染色发现,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有阳性表达.结果提示齿状回提取物是一种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有效生物诱导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er-coi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利用bFGF、化学诱导剂DMSO和BHA联合诱导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erecol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人MSCs,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并且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证明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SE和NF,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人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红景天苷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Ca2+信号是实现其生物学信号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目的:探讨Ca 2+/CaM 信号通路在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红景天苷诱导组,红景天苷诱导组将不同质量浓度红景天苷(5,10,20,50,100 mg/L)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和100 mg/L红景天苷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24,48,72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标志分子MAP2和Ca 2+/CaM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CaM、CaMKⅡ的表达水平。另外实验设阻断剂组,分别加Ca2+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500μmol/L EGTA (细胞外Ca2+螯合剂)、1 mmol/L Nifedipine (L型Ca2+通道阻断剂)、10 mmol/L LY294002(PI3K抑制剂)分别作用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00 mg/L红景天苷作用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阻断Ca2+/CaM信号通路后NSE、CaM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红景天苷诱导后,MAP2的表达上调(P〈0.01),说明红景天苷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②不同质量浓度红景天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10 mg/L红景天苷组CaM、CaMKⅡ的表达与其他诱导组比较显著上调(P〈0.01);同一质量浓度红景天苷诱导72 h后CaM、CaMKⅡ表达明显下调(P〈0.01)。③阻断细胞外Ca 2+和PI3K信号通路后,NSE与CaM的表达水平较红景天苷诱导组上调(P〈0.05)。结果表明,红景天苷通过抑制Ca2+/CaM信号通路实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还较少,目前对于这种新的诱导剂在实验应用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浓度标准,所以诱导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0.05,0.1,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各组接种后24 h加相应的诱导剂诱导24 h后,完全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对照组只用完全培养液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第1,3,5,7天的吸光度值,计算各诱导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第1,4周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诱导培养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诱导组间的细胞增殖曲线相似,第5天0.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开始出现负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5,7天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经4种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对照组阴性。诱导培养1周,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0.05μmol/L组(P〈0.05)。诱导培养4周,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0.2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4周后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均有表达,对照组阴性。结果表明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及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诱导分化适宜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邓晖  罗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0):8180-8183
背景: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药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起到积极作用。目的:综述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研究进展。方法:以"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的文献,纳入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相关研究,最终入选18篇文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认为中药血清既能去除中药内未知的毒性又能反映中药的药效,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许多学者将含补肾、接骨等中药血清应用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单味中药、单味药提取物、复方药含药血清均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安全、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传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是应用异种血清为培养基,但其存在种间疾病传播、潜在免疫排斥反应甚至是伦理学争议等问题;且与卫生部公布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相违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生物自体的全血提取物,内含多种且含量丰富的生长因子。
  目的: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传统异种血清,探讨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从兔髂后上棘穿刺抽出8 mL骨髓并加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入含1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在传至4代时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和胎牛血清组细胞各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培养及成分进行改变;对照组培养基不变。通过生长曲线测定各代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对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判断其成骨分化状况。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可见各代细胞增殖良好。对第4代各组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培养第12天,第4代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及胎牛血清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对照组、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胎牛血清组的对照组、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使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替代异种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纯度活性高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但是经过长期体外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逐渐丧失,其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及生长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8.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为8.1%。诱导0.5 h后处理组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1 h后开始逐渐降低。说明体外可以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在诱导分化早期呈高表达,分化过程中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为雪旺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cells,BMSCs)是来源于骨髓基质的一种间充质细胞,来源丰富,可以解决雪旺细胞来源不足的缺点。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诱导后进行培养。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内蛋白。(1)利用新方法制作组织工程化的神经,为临床解决失神经肌肉的不可逆萎缩提供新的思路。(2)利用细胞诱导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化神经的临床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从小鼠颅骨提取的一类骨髓基质干细胞称为PA6细胞,研究者发现当PA6细胞与其他干细胞共培养时可向神经细胞分化,此特性可被应用于神经损伤部位的修复。所以,PA6细胞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对类似骨髓基质干细胞PA6的提取方法鲜见报道。目的:分离培养SD大鼠颅骨来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观察细胞形态并免疫荧光鉴定。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新生的SD大鼠颅骨将其剪碎,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冲洗颅骨碎片,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将其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多次换液培养纯化细胞。取第2代生长均一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表面标记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细胞培养24 h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开始贴壁;3 d后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呈不规则形、多角形、三角形和扁平形;细胞传代后,形态基本均一,细胞排列呈放射状和束状,贴壁能力较强,部分细胞呈聚集生长,增殖速度比原代有明显的加快。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105、CD73、CD44、CD90表达呈阳性, CD45、CD34、CD14和HLA-DR表达呈阴性,证实了提取的细胞为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范敬静 《中国临床康复》2014,(28):4578-4582
背景: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为治疗急性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1999至2014年期间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肝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和“hepatocyte-like cel 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differentiation”。最后选择52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肝组织工程的首要问题是寻找性状稳定具有肝特异性功能的种子细胞,成熟肝细胞获取难度较大,并具有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体外培养困难等缺陷,严重限制了肝移植的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快、易于扩增及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细胞来源。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肝细胞,并具有肝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但如何大量扩增此类细胞的同时又能保持其良好的分化潜能、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诱导分化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