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目前多主张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7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DHS组51例和PFNA组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a评定2组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为(61.21±12.78)min,术中出血量为(187.12±88.12)mL,骨折愈合时间为(220.34±75.55)d,并发症发生率为3.85%;DHS组分别为(94.28±15.21)min、(330.87±112.22)mL、(269.21±88.12)d、17.6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PFNA组Harris功能评分(88.98±5.45)分高于DHS组(84.71±4.98)分,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7-1268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术。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术中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半年疗效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蒋积满 《大医生》2022,(6):33-35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桂平市中医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与动力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近端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其中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DHS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U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比较常见的内固定方法主要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虽然动力髋螺钉因为价格便宜和操作简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其固定失效的概率较大,而髓内固定弥补了髓外固定的不足。目的:对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可行性评价,并与动力髋螺钉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更加显著(P<0.05)。提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小切口置入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修复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更适合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有精确的定位装置,骨折手术置入时可采用小切口闭合复位,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少,符合骨折治疗的“BO”理论和微创手术原则。 目的:回顾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纳入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12例,31-A2型23例,31-A3型13例。均采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定期随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装置的位置,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48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位置满意,无内固定物松动及脱出、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优31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渐渐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金标准。 目的:通过与标准切口对比,评价精确定位法改良小切口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 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患者99例,其中采用改良后小切口方法的患者41例,采用标准切口的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内固定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内固定后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采用改良切口组患者内固定中出血量较标准切口组少50.9%,切口长度短44%,平均置入内固定时间明显短于标准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随访末期Harris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具有切口更小,创伤更小,操作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评价,平均随访1年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全部随访,骨折愈合,无髓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6%,疗效肯定。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积极有效的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置入内固定治疗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7例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治疗28例,Gamma钉治疗39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功能锻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6—45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①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出现感染1例,经换药半年后拔除内固定治愈,Gamma钉1例肥胖患者治疗后3周下床活动时再次受伤,出现远端锁钉处骨折,经更换长Gamma钉后愈合,Gamma钉组有4例患者因大转子固定欠稳定,卧床时间超过6周出现重症肺炎,经转内科治疗后治愈。②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治疗后出现髋内翻畸形2例,Gamma钉组3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③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治疗时间更长,治疗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和Gamma钉均是治疗Evans 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要根据骨折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骨质疏松程度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按照AO分型,A2型43例,A3型14例。分别采用Inter TAN(34例)和PFNA(23例)内固定,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手术损伤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Inter TAN组(26.1±11.5)min,PFNA组(24.2±15.5)min,无统计学差异(t=1.227,P=0.246);术中出血量:Inter TAN组(76.3±30.7)ml,PFNA组(71.5±38.5)ml,无统计学差异(t=1.362,P=0.185);术中透视次数:Inter TAN组(19.5±5.9)次,PFNA组(16.1±6.1)次,无统计学差异(t=1.779,P=0.086);总计49例获得随访,其中Inter TAN组29例,PFNA组20例,随访时间(15±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Inter TAN组(10.6±2.8)周,PFNA组(11.2±3.5)周,无统计学差异(t=0.860,P=0.392);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法):Inter TAN组(86.7±5.4)分,PFNA组(88.5±7.6)分,无统计学差异(t=0.712,P=0.455);术后并发症:Inter TAN组出现1例髋内翻和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10.3%);PFNA组出现1例髋内翻和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90)。结论 Inter TAN和PFNA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两者均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方法有很多,选择髓内还是髓外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就生物力学而言,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更加具有优势,那么高龄 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是否也是髓内固定更好一些呢? 目的:比较髓内与髓外内固定治疗高龄Evans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武警沈阳总队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患者47例,分别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及动力髋螺钉系统髓外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 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2个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0个月。随访期内2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但在骨折愈合时间上抗旋髓内钉组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且Harris评分显示交锁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好于动力髋螺钉组(P 〈0.05)。髓外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髓内组1例内固定螺钉松动1例。提示2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短期内高龄Evans Ⅴ型转子间骨折,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髓内钉固定可使患者在不进行关节置换的前提下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均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优缺点.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开放复位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功能优良率、股骨头坏死率及远期塌陷率.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选择金属植入物,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年龄、骨质疏松程度、围手术期状态、骨折类型等多因素进行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4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进行骨折修复,动力髋螺钉组、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Gamma 钉组和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后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钉组(P 〈0.05),内固定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Gamma 钉组(P 〈0.05),而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Gamma组和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内固定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