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时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骨科行脊柱后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27例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及双套管置管冲洗灌注引流,同时行抗生素治疗,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所有患者在相应的外科处理和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未出现窦道和不愈合.结论 伤口清创、双套管冲洗引流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是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细致的出院指导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腰椎疾患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胸腰椎疾患行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患者进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18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均无窦道再形成,2例除腰部残留轻微疼痛外,其他病理性疼痛消失,X线片及ESR、CRP均正常。术前及术中脓液取样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延长至7d以上,其中10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3例微球菌、2例粪链球菌、3例无菌生长。结论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由致病菌弱细菌所引起,发展慢且较局限。通过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胸腰椎内固定后感染临床上并不罕见,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在治疗感染时,是否取出内固定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术后感染的安全性。
  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共进行胸腰椎内固定手术358例,术后发生早期和晚期感染共13例,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54.5岁(31-65岁)。患者经过积极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对比分析清创引流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液分析结果、血沉、C-反应蛋白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为内固定后1-13个月。经过及时诊断和彻底的病灶清除、冲洗引流、抗感染治疗,除对1例内固定后5个月感染的T12骨折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外,其余12例患者在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治愈感染。随访时间8-40个月,无复发病例。清创引流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液分析结果、血沉、C-反应蛋白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胸腰椎内固定后感染后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经过彻底的病灶清除、冲洗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很快缓解症状,保留内固定的情况下,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致残率高,治疗比较困难。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而手术方法也已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最近十年,脊柱稳定性在治疗脊柱结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更深的认识,而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关键。本文比较前路一期病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6-3597
目的分别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探究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变化、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后凸角、椎体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脊柱后凸角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脊柱后凸角及椎体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及对疼痛缓解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内固定,试验组采取后路手术内固定。评价两组疼痛程度、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BP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有利于缓解脊柱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祥 《大医生》2023,(22):47-49
目的 分析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运动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均P <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更低,感觉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更高(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I、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脊柱骨折患者病情快速康复,可以缩短手术、...  相似文献   

9.
背景:伤口周围浸润局部麻醉药物常被用于外科手术后多模式术后镇痛的一部分,而腰椎融合后采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进行术后镇痛目前尚无报道.目的:观察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在腰椎融合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植骨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同时术中在伤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注射液;对照组伤口周围不注入任何药物,只接受静脉自控镇痛治疗.评估两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48 h的目测类比评分,以及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另外比较融合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融合后2,4,8,12,24 h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融合后48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的总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患者融合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伤口周围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复合液可减轻腰椎融合后患者的疼痛,并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国内外对骨折内固定后低毒性感染的报道有较多的文献,但对术后慢性低毒性感染内固定取出是否是必须的报道不一,没有固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结论不确切。
  目的:观察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的疗效。
  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环丙沙星+利福平+皮瓣转移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点抗生素+局部清创内固定取出治疗。两组均完成3-6个月的疗程,每1-3个月复查血沉、肝肾功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
  结果与结论:随访6-24个月,治愈、好转患者无复发。治疗组24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11例治愈,6例好转,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传统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存在诸多不足,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为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修复方案。目的:观察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常熟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0例,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例,Meyerding分型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4例。观察患者融合前及融合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的改善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Cage下沉、移位。患者融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前目测类比评分为6.4±0.8,末次随访为1.1±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末次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26.5±1.2较融合前12.9±1.6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3.9±7.9)%,其中优27例,良3例,优良率100%。提示脊柱内固定系统置入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扩大了适应证,贯彻了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的设计思想和微创理念,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并发症更少,选择性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局部腰椎管狭窄可导致机体免疫学异常和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而慢性炎症才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椎间盘、小关节及黄韧带上,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与腰椎管狭窄的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分析腰椎管内静脉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51例,评估治疗前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收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外周静脉及椎管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腰椎爆裂性骨折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显著高于外周静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腰椎管狭窄节段越多,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越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椎管内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1α水平与腰腿痛及功能障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2=0.3593,P〈0.05;r^2=0.5264,P〈0.05)。提示腰椎管内静脉中炎性因子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腰腿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石云志  刘泉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601-8606
背景: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是通过直接减压,取出压迫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前路间盘从而达到彻底减压,通过置入钢板、钛网,产生前路支撑作用,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但对于范围超过3个节段的患者,实施前路无法彻底切除骨化物,且减压难以维持颈椎曲度和稳定性,实施后路手术更为合适。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修复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方法: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选择34例进行观察,分别给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对照组)和后路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观察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常规进行颈椎X射线、CT及MR检查,治疗后7 d进行复查。检查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率、骨化物分型、骨化物范围(节段)脊髓压迫率。并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经影像学检查,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和治疗前颈椎曲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颈椎曲度和脊髓压迫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以及优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相比,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植骨内固定修复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