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配合该手术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指导及康复训练,全部患者术后6个月内腰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仅有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结论:结合规范的护理康复措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有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取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疼痛诊疗中心自2011年04月~2011年12月于我科对具有临床症状的单节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实施了侧后路经皮TH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对2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病人护理前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近期优良率93.10%,实施舒适护理后病人在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均有改善且获得了安全感和舒适感,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满意率100%。[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增加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均给予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42±10.61)min,术中出血量为(30.28±8.64)ml;术后1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62/64),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63/64);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及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及术后感染病例,10例患者存在短暂性下肢麻木症状,经康复治疗后均已缓解。结论: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好,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90例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详细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等围术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90例患者术后次日均可下床活动,疼痛症状在3d内缓解,术后5~6 d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前VAS评分(7.28±1.27)分,术后(2.21±1.15)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t=9.37,P<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射频热凝成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镜孔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11.23±3.23)ml、(89.71±5.30)min、(4.50±1.01)d、(0.77±0.32)cm,其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单纯手术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内固定与单纯开窗治疗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12/2009-12 珠江医院收治的有根性症状的 152 例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 例行单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单纯组),97 例行髓核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组)。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治疗后 6 个月和 6 年时,单纯组椎间隙相对高度明显下降,而融合组椎间隙高度比术前增高(P 〈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治疗后 6 年,融合组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单纯组(P 〈 0.01)。提示,对于广泛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及突出纤维环摘除,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FD),观察组实施PTE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会导致病人出现腰痛或者腿痛的症状,甚至还会给病人带来更为严重的病症,使病人痛苦不堪。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最快的一类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包括经皮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消融术、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及内镜技术等。尤其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疼痛状况和ODI评分。结果:观察组VAS、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 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2.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Disc-FX系统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减少置钉操作对椎旁肌的过度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腰背肌功能恢复,其微创技术操作可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等缺陷。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为中空设计,撑开效果良好,内固定后应力强度、压缩时间、弯曲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均得到临床验证。目的:观察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至12月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的患者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患者腰腿疼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影像学指标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3±0.7)分和71.4±7.1;术后第3天分别为(2.9±0.7)分和29.8±3.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至术后12个月时,低水平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未发生显著改变。术后短时间随访发现,病例术后1年椎间融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椎间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9例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评定。结果29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89±0.80)分,术后1d VAS评分为(0.50±0.29)分。术后3dVAS评分为(0.90+0.65)分、术后1周VAS评分为(1.05+0.70)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0.90±0.60)分;术后l、3d,1周及3个月的VAS评分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的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A组给予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B组给予PTED治疗...  相似文献   

18.
潘承波 《中国综合临床》2014,(10):1087-109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经椎间孔镜治疗3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术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后72 h和术后1、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0.7±0.2)、(4.9±0.2) cm,(11.6±2.2)、(102.9±16.3) ml,(27.5±8.2)、(94.1±19.7)d,(3.3±1.1)、(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32、30.403、17.095、.11.552,P均<0.05),椎间孔镜组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小切口组[(3.7±1.2)、(6.8毒1.9)分,(2.1±1.1)、(5.3±1.6)分,(1.4±0.9)、(4.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5、9.026、9.393,P均<0.05),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小切口组[12.1±4.7、18.6±3.6,5.4±2.3、1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3、12.045,P均<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其与突出物大小变化相关性.方法:3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隙侧后型突出)行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术后疗效,术后12月随访到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行腰椎间盘CT检查,采用椎间盘突出指数评定计算突出物大小,分析突出物大小变化率与JOA评分改善率相关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术后3月、6月、12月分别随访到329例、270例、224例患者,各时间点优良率分别分72.64%,69.26%,73.66%;三个时间点优良率比较X<'2>=1.125(p=0.57),各随访时间点优良率差异常无统计学意义.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及突出物大小变化率Rs=0.092(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其临床疗效与突出物大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海  黄石钊  刘恒 《中国康复》2014,29(3):195-196
目的:探讨三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在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均进行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 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42例患者的SF-MPQ、CODI、C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麦肯基疗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SF-M PQ、CODI及CRMDQ等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可有效地应用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的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