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DNT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DNT病人典型临床症状均为癫痫发作,病变均位于幕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2年,9例癫痫发作消失,2例仍有癫痫发作;1例肿瘤复发。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最终需病理诊断定性,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有辅助其诊断的作用。该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不需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对2001年至2007年治疗18例DNT病人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电生理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DNT病人表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与部位有关,14例行脑电图描记,其中10例行术中皮层脑电图描记切除病灶,术后随访1月~6年,3例仍有癫痫发作,15例癫痫发作消失,无肿瘤复发。结论DNT属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行术中脑电图描记可有效切除癫痫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DNT患者17例,手术方式采用在皮层脑电图指引下行肿瘤加致痫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至少随访1年,根据Engel预后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得到全切,病理学均证实为DNT,其中10例合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术后未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随访1~4.5年,无肿瘤复发,17例中无癫痫发作(EngelⅠ级)的13例(76.5%),仍有少量癫痫发作(EngelⅡ级)4例(23.5%)。结论 DNT是一种少见的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肿瘤,常伴有FCD,多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肿瘤加致痫灶扩大切除可以获得良好的癫痫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致癫痫患者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4例DNT患者的经验,术前常规通过MRI及视频脑电图(VEEG)等检查对肿瘤及致痫灶进行评估,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致痫灶定位,手术方式:肿瘤病灶加致痫灶切除.结果 14例患者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后病理证实为DNT,未行放疗和化疗,无肿瘤复发及恶性转化.10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Engel Ⅰ级),4例患者术后稀少发作(EngelⅡ级).结论 DNT是低级别神经元~胶质细胞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多伴药物难治性癫痫,除切除肿瘤外,积极处理肿瘤外致痫灶可以很好地控制癫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例DN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以癫痫发作起病。手术均全切肿瘤及致痫灶,未留有神经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癫痫发作。结论 DNT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预后良好,术后需要密切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6.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经病理证实的14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榆查、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 14例患者中11例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除1例位于幕下外,其余肿瘤均位于幕上.影像和病理有其特殊的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2-60个月,所有患者癫痫发作减少或停止.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及周边敛癫皮层可以显著减少术后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4例此类患者的经验.术前和术中均进行致痫灶定位,术中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一并处理肿瘤外致痫灶.结果 14例患者肿瘤均得到全切,未行放疗和化疗,无肿瘤复发及恶性转化.11例患者癫痫发作得到完全控制(Engel Ⅰ级),2例患者稀少发作(Engel Ⅱ级),1例患者术后仍有频繁癫痫发作,再次手术切除肿瘤周围致痫灶后癫痫得到完全控制.结论 DNT应当按照皮质发育障碍来处理,除切除肿瘤外,积极处理肿瘤外致痫灶可获得较佳的癫痫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8.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5例DN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电生理及病理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DNT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绝大多数于20岁以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位于幕上,影像学检查与其他低级别胶质瘤难以鉴别.5例均于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全切除术,术后癫痫发作消失,病理均证实为DNT.随访3个月-5年,无肿瘤复发.结论DNT是手术可治愈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无需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DN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人年龄13~20岁,平均17岁,以部分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CT表现为低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强化不明显,4例均行肿瘤全切术,随访10-24个月,癫痫未再发作,肿瘤无复发。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其病史特点和影像学资料对术前诊断有帮助。手术切除肿瘤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DNT合并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次全切除9例,全切除23例,扩大切除21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DNT,其中合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20例、海马硬化4例、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11.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01年1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的11例DN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MRI上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无水肿,无占位效应;手术治疗后癫痫发作控制满意;病理可见特异的多发性瘤结节和胶质神经细胞.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病的准确诊断对本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平均年龄23.7岁,肿瘤均位于大脑半球。以癫痫起病,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全切1例,显微手术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行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病情稳定,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相对良性,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尽量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化、放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检查示,10例患者均为囊实性改变,其中3例患者为大结节小囊、7例患者为小结节大囊;病变位于左颞叶7例、左颞枕交界区1例、右颞叶1例及左侧额中央区1例;增强扫描示,7例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和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患者软脑膜强化,2例患者无强化。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术,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满意,术后9例癫痫患者均无发作,1例患者的头痛缓解。随访时间为1~5年不等,术后复查均无复发征像。结论多形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多以癫痫发作起病;影像学检查常见囊结节改变,病变多位于幕上,占位及水肿效应轻。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2015年3~12月行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11例。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癫痫发作减少80%4例,减少50%~80%2例,无明显改善5例。无其他并发症与电及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术后1年QOLIE-31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强手术切口的观察,关注病人由于丘脑前核电刺激可能带来的精神情感异常,做好防护及安全管理,降低护理风险;丘脑前核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需长期随访,术后宣教及告知是提高病人依从性的重要措施,使病人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经手术治疗27例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儿童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随访患者手术后癫痫缓解情况。手术后癫痫治疗情况用Engle’s分级进行评估,并对手术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1例基底节区病变切除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到随访时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1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后癫痫缓解良好,Engle’s分级1级25例,2级1例,3级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儿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癫痫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癫痫,并可避免海绵状血管瘤再次出血而改善患者预后。对多发病变及长期癫痫患者术前需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DR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SEEG引导下手术治疗的34例DRE的临床资料。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损毁术(RF-TC)治疗28例,RF-TC无效而行致痫区切除术11例,SEEG引导下行致痫区切除术6例。34例术后随访14.0~39.3个月,平均(25.2±7.9)个月。结果 28例在SEEG引导下进行RF-TC,术中未出现不适,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术后4例出现功能障碍;单纯行SEEG引导下RF-TC治疗17例中,癫痫发作完全缓解11例,有效3例,无效3例。11例RF-TC后行致痫区切除术后,3例出现功能障碍,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术后8例无癫痫发作,2例调整药物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1例术后癫痫发作减少60%~70%。6例SEEG引导下直接行致痫区切除术,术后出现功能障碍2例;术后5例无癫痫发作,1例调整抗癫痫药物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SEEG引导下RTFC治疗DRE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致痫区广泛或RF-TC无效的DRE病人,可在SEEG引导下行致痫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44例切除致癫痫病变持续恢复(无发作)10年并随访了15~30年的病例.男29例,女15例,37例行一次手术,术后随访了11~26年.7例在第一次手术后第5年内有复发,需行第二次手术,这些病人在第二次手术后的第11年至17年之间又得到了随访.这44例病人,经过一次或二次手术似乎痊愈了10年,其中32例持续恢复达15~27年.有12例复发,9例在第11年,另3例分别在等14、15和19年间复发,这些晚期的复发并不需手术治疗,因癫痫发作较少,又能用药物控制,只1例经过10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病变致顽固性癫痫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81月份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的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边缘系统病变患者40例,经完善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后,均行标准前颞叶切除+病灶切除。结果术中病变全切30例,部分切除10例。35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EngelⅠ级25例,1/级10例;5例失访。结论边缘系统病变可引起顽固性癫痫,手术切除病灶+癫痫灶安全,对癫痫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相关颞叶癫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颞叶癫DNT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以部分性癫起病,平均起病年龄轻。MRI上有典型的"倒三角征"和瘤内分隔表现。PET检查表现为病灶及周边脑皮质葡萄糖摄取减低。均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6年,癫控制良好,无肿瘤复发病例。术后病理提示:单纯型DNT 6例,复杂型DNT 15例,伴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13例。结论应用标准前颞叶切除治疗癫相关的颞叶DNT,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34个病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病人术前均行头颅M刚和(或)CT检查,单发病灶30例,多发病灶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及神经功能障碍。均行最微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33个病灶,部分切除1个病灶,术前诊断均与病理相符。15例伴癫痫者术中均予皮质脑电监测,根据术中发现行扩大切除5例,皮质热灼3例;术后达EngelI级14例,EngelⅡ级1例,术后无新发癫痫病例。24例随访3—26个月,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影像技术的进步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率大大提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获得良好疗效。伴有癫痫者需行术中皮质脑电监测并根据术中发现决定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