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胎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从胎鼠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如大脑半球、海马、皮质、脑室区等可分离出神经干细胞.目的:探讨胚胎大鼠大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取材、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传代和分化的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3/08往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普通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只,按雌雄1:1比例于每晚6时合笼,次晨检查出阴道栓子(阴道内皮结晶)为妊娠0 d.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孕13 d胚胎大鼠脑纹状体组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和传代.分别用抗巢蛋白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和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干细胞特性和多分化潜能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及免疫签定.结果:①原代细胞种植后24 h可见大量分裂期的神经干细胞,呈对称或不对称分裂,细胞核较大,连续观察可见细胞分裂成2个完全独立的神经干细胞;48 h后出现许多由4~10个细胞疏松连接的细胞团;神经干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5 d后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细胞集落,即神经球,神经球呈规则的圆球状,细胞排列紧密,表面光滑没有突起.②培养4~6 h后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逐渐贴壁,大部分细胞分化后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1个或2个长突起,少量细胞具有多个粗长突起.贴壁分化3 d左右,具有1个或2个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逐渐减少,具有多个租长突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逐渐增多.悬浮的神经干细胞球经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部分细胞呈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从胎鼠纹状体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脑肿瘤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脑肿瘤干细胞(braintumor stemcells,BTSCs),对其进行鉴定,并对BT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方法取新鲜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标本,分离脑肿瘤细胞,接种于含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神经球形成率分析神经球的自我更新及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Nestin表达情况;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细胞表面分化标记物β-TubulinⅢ、GFAP表达情况。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大部分脑肿瘤细胞死亡,神经球形成率分析只有不到5%细胞具有形成神经球的能力,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神经球CD133、Nestin表达阳性,神经球细胞经诱导分化后β-TubulinⅢ、GFAP表达阳性。结论应用直接培养法获得BTSCs方法简便、易行,可以用于获取BTSCs。  相似文献   

3.
人胎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脑皮质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增殖及分化潜能。方法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30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皮质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分化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30周人胎脑皮质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Nestin);在含血清培养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EGF和bFGF的共同作用;30周人胎脑皮质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目的:观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和分化。方法:从新生昆明小鼠海马取材,采用机械分离法对原代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采用机械法复合酶消化法对原代细胞进行传代,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荧光行巢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从新生小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形成克隆球的能力,克隆球呈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分化为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着自我增殖和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目的:观察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和分化。方法:从新生昆明小鼠海马取材,采用机械分离法对原代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采用机械法复合酶消化法对原代细胞进行传代,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免疫荧光行巢蛋白、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从新生小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连续传代形成克隆球的能力,克隆球呈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加入胎牛血清可诱导分化为β-微管蛋白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保持着自我增殖和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老化过程中,脑内环境改变可引起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改变.脑内神经干细胞与衰老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疾病密切相关,增殖能力与年龄存在负相关,但以快速老化小鼠为衰老模型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比较快速老化与正常老化小鼠嗅球、海马、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差异.方法:分别取6只快速老化小鼠(SAMP8)和6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的嗅球、海马、皮质组织,在固定、冰冻切片后,运用Ki-67/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3个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Leica Qwin v3采图,在40倍物镜和10倍目镜下采图,每一张切片随机选取5 个相邻视野,通过Image-pro-Plus软件完成图像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老化小鼠和快速老化小鼠均有神经干细胞增殖现象,但二者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马和嗅球两个脑区(P < 0.05).提示快速老化可能会导致海马、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新生小鼠脑海马部取材进行大量细胞克隆,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检测所分离细胞群的增殖分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完成。选用清洁级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利用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小鼠脑海马分离并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20代后,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克隆细胞Nestin、BrdU、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选用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神经干细胞以神经球的方式悬浮生长,无明显突起,原代细胞接种后于第3天开始形成神经球。组成细胞球的细胞圆润饱满,活力状态好,绝大多数在1d内贴壁,并从细胞球边缘伸出突起,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克隆球48h内即可见到明显的细胞分化,克隆球周围有细胞移出,7d后原有的细胞球消失。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克隆及其亚克隆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克隆内细胞均为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经BrdU标记后,行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鉴定: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行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均呈阳性。结论:成功分离并获得新生小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可连续传代,具备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新生小鼠脑海马部取材进行大量细胞克隆,对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检测所分离细胞群的增殖分化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完成。选用清洁级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利用神经于细胞条件培养基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小鼠脑海马分离并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连续传代20代后,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克隆细胞Nestin、BrdU、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实验选用昆明种新生24h内小鼠1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神经干细胞以神经球的方式悬浮生长。无明显突起,原代细胞接种后于第3天开始形成神经球。组成细胞球的细胞圆润饱满,活力状态好,绝大多数在1d内贴壁,并从细胞球边缘伸出突起,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后克隆球48h内即可见到明显的细胞分化,克隆球周围有细胞移出,7d后原有的细胞球消失。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克隆及其亚克隆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证实克隆内细胞均为Nestin抗原阳性;细胞经BrdU标记后,行BrdU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部分细胞呈阳性。③神经干细胞的分化鉴定:对诱导分化的细胞分别行NeuN、NF-200、MOSP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达均呈阳性。 结论:成功分离并获得新生小鼠脑海马神经于细胞,该细胞可连续传代,具备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过程中,国内外的报道多数是用胰蛋白酶对组织细胞进行消化,但是消化时间比较难把握.采用胰酶消化与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昆明种小鼠胚胎脑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相关研究建立实验条件.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9在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室为广西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博士后工作站. ①实验材料:孕14~16 d的昆明种小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昆明种小鼠胎鼠的脑组织,经胰酶消化加机械吹打后,在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B27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③实验评估: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B27的条件下,培养24 h后可见细胞以悬浮方式生长,三五聚集成团块,48 h后形成由十数个至数十个细胞组成的,大小不等的细胞球,形态规则,细胞无突起,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可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结论:①来自昆明种小鼠胎脑的神经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并具有增殖传代能力.②无血清B27培养基添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实体瘤,儿童肿瘤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其与发育的关系紧密。而悬浮法是一种有效并可靠的获得肿瘤干细胞的方法。 目的:采用悬浮法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获得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克隆球,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获得具有克隆性增生的肿瘤球,免疫荧光鉴定克隆球细胞是否具有干细胞特性;通过荧光素酶标记SK-N-SH神经母细胞瘤,将所得克隆球与普通培养肿瘤细胞种植在裸鼠背部,活体成像监测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增殖特性。 结果与结论:悬浮培养法可将SK-N-SH神经母细胞瘤培养成克隆球,将无血清培养的克隆球免疫荧光检测分子生物学标记,显示强阳性表达,将其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显示其具有较强增殖与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提示悬浮法培养的 SK-N-SH神经母细胞瘤克隆球,分子生物学标记巢蛋白 Nestin强表达,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神经元管蛋白(Tuj-1)弱表达,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在裸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增殖性与转移侵袭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是神经系统主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之一,目前已经被证明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干预下,肌萎缩侧索硬化SOD1G93A G1H转基因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变,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突触蛋白的水平改变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与突触蛋白水平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取新出生 SOD1G93A G1H转基因小鼠(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小鼠)60只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组各30只,取新出生野生B6SJL小鼠3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组腹腔注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肌萎缩侧索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入安慰剂生理盐水.分别于出生后60,90,120 d采用Rotarod方法评估小鼠运动功能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和突触蛋白并计数,用spearman方法评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数目与突触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组相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组小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突触蛋白水平显著增高.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加与突触蛋白水平的增呈正相关.提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提升突触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新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增殖能力强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切取小鼠附睾处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进行消化,利用1次消化多次收集与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脂肪干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形态。绘制脂肪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加入细胞诱导剂对脂肪干细胞进行成骨及成脂肪的诱导分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胶原支架材料的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密集排列成漩涡状或成束状交织,可在体外稳定传至第9代。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结构,细胞核体积大,细胞质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脂肪干细胞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经成脂肪诱导剂诱导后,多数脂肪干细胞胞质内可见小脂滴,油红O染色可将小脂滴染成红色。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在脂肪干细胞生长密集区域内的细胞结构模糊、细胞间界限不清楚。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折光率较强颗粒状结构沉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脂肪干细胞呈铺展状生长于胶原支架材料上。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出的脂肪干细胞能在体外扩增并稳定传代,在一定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并且与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 (MSC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tissues such as bone marrow, adipose tissues, peripheral blood, umbilical cord and amnionic fluid. Recently, MSC‐like cells were also found to exist in rat olfactory bulb and are capable of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into mesenchymal lineages – osteocytes, chondrocytes and adipocytes. However, whether these cells can differentiate into myocardial cells is not 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olfactory bulb‐derived MSCs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myocardial cells in vitro. Fibroblast‐like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olfactory bulb of neonatal rats were grown under four conditions: no trea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growth factors (neuregulin‐1, bFGF and forskolin); co‐cultured with cardiomyocytes; and co‐cultured with cardiomyocytes plus neuregulin‐1, bFGF and forskolin.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myocardial cells was monitored by RT–PCR, light microscopy immunofluorescence,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contractile response to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The isolated olfactory bulb‐derived fibroblast‐like cells expressed CD29, CD44, CD90, CD105, CD166 but not CD34 and CD45,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SCs. Long cylindical cells that spontaneously contracted were only observed following 7 days of co‐culture of MSCs with rat cardiomyocytes plus neuregulin‐1, bFGF and forskolin.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ylindrical cells expressed myocardial markers, such as Nkx2.5, GATA4, sarcomeric α‐actinin, cardiac troponin I, cardiac myosin heavy chain,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onnexin 43. They also contained sarcomeres and gap junction and were sensitive to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adrenal and cholinergic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at olfactory bulb‐derived fibroblast‐like cells with MSC characteristics can differentiate into myocardial‐like cell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多细胞,二者在生物学特性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目的:比较脂肪来源和骨髓来源的2种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能力。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取腹部脂肪,分离提取脂肪干细胞。取兔双侧股骨,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2种细胞的倍增时间。对第3代脂肪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别对诱导14d的2种细胞行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呈聚集样生长,而脂肪干细胞原代细胞呈单个、散在生长。脂肪干细胞增殖速度要快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倍增时间短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2种细胞成软骨诱导14d后,均表达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水平高于脂肪干细胞。说明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皆迅速且稳定,但是脂肪干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更快。单层培养时,特定条件下,脂肪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向软骨细胞转化,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脂肪干细胞具有更高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尹晓娟  封志纯 《临床检验杂志》2005,23(6):429-430,T0001
目的 从36周人胎脑皮层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鉴定。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36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皮层中分离出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分化潜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和各种分化细胞的特征性抗原的表达。结果 从36周人胎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在含血清培养时神经干细胞分化,并表达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 36周人胎脑皮层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神经千细胞的分离培养,目前多采用胰蛋白酶对组织细胞予以消化,但消化时间较难把握。 目的:采用胰酶消化与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昆明种小鼠胚胎脑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初步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9在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孕14-16d的昆明种小鼠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分离昆明种小鼠胎鼠的脑组织,经胰酶消化加机械吹打后,在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B27无血清DMEMIF12培养基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分离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培养24h后,细胞以悬浮方式生长,聚集成团:48h后形成由数十个细胞组成的细胞球,形态规则,体积大小不等,细胞无突起,形成典型的神经球,可传代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示细胞巢蛋白呈阳性表达。 结论:在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B27培养基条件下,有利于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较多,采用不同诱导方法对骨髓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同的。目的:比较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差异。方法:大鼠全骨髓血细胞分离纯化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化学诱导组和共培养组,分别采用加入化学诱导剂β-巯基乙醇和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诱导培养1周后从化学诱导和共培养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突起,且呈辐射生长,2周后均可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共培养组中第四五天可见星级神经细胞状结构,并形成更多的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为(70.82±2.46)%。而在第六七天化学诱导组中神经细胞形态样细胞形成,并有连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为(52.37±1.83)%。提示细胞微环境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发挥主导作用,且化学诱导法诱导效率低于共培养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动物体内后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效果非常有限。甲钴胺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常见药物,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甲钴胺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观察分化后的细胞增殖和生长情况。方法:取大鼠胫腓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四五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25,50,100mg/L的甲钴胺进行诱导分化24,48和72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性标志物Nestin和NSE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甲钴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大部分细胞变成神经元样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甲钴胺诱导后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不同剂量甲钴胺诱导48h后,Nestin和NSE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其中100mg/L组表达上调最明显;100mg/L甲钴胺诱导24,48和72h后,Nestin和NSE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上调,其中72h表达上调最明显。说明甲钴胺可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100mg/L为甲钴胺的较佳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