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眼的局部视网膜电图(local electroretinogram,LERG)记录分析,进一步了解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第二级神经元功能异常的情况,并对LERG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120例RD患者12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记录a波、b波与OPs各项成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RG的a波、b波与OPs的异常率:在<1周组分别为15%、15%与10%;在1-2周组为35%、45%与50%;在2-4周组为46.86%、56.25%与62.5%;在4-8周组为76%、84%与88%;在8周以上组则为86.96%、91.30%与95.56%。a波与b波在脱离时间<1周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周组a波与b波开始开始有明显降低(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延迟,b波的下降较a波更为迅速,在2-4周则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5)。b/a值在早期RP病变表现正常或轻度异常,伴随病程增加有降低趋势,在4-8周组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在眼底镜下黄斑部脱离的48只眼中,LERG各项成分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眼底镜下观测不到黄斑脱离的80只眼中,b波、OPs与OP2子波振幅也表现异常(P<0.05)。结论:⑴在视网膜脱离眼,黄斑部光感受器与第二级神经元细胞的功能损害同时存在;⑵b波与a波的比值变化表明了内层与外层的相对损害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内层的损害有加重趋势;⑶RD伴黄斑脱离者的视网膜内外层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增加,而镜下未脱离者也可存在功能的损害;⑷RD眼的OPs振幅可为视网膜内层循环功能的损害提供敏感性指标。研究认为:LERG对RD眼黄斑功能异常的客观定位诊断与视功能预后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视网膜脱离患者“健眼”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未脱离眼称“健眼”。自1986年9月~1987年12月我们对110例“健眼”在暗适应情况下进行了视网膜电图(ERG)检测,同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视网膜电图改变,探讨视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方法 10只健康灰兔分为实验组4组8只,正常对照组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方法建立RD模型。在术前和术后1,2,3,4周时分别记录视网膜电图。结果 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a,b波,单闪光明视锥细胞反应和闪烁光反应振幅,在视网膜复位后逐渐升高,复位1周时恢复到正常时的60%~65%,复位3周时视网膜ERG恢复到70%~90%。暗视最大反应a波潜伏期在视网膜复位后2天,延长10.9%,复位1周后逐渐恢复。OPs和其它各波的潜伏期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复位后的视网膜电图虽然逐渐恢复,但a,b波的不完全恢复提示了光感受器和Muller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价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功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对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 RD)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意义。 方法 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21例RD患者的22只患眼和36例正常人的42只眼的M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 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 结果RD眼于4个象限、黄斑区和黄斑外区MERG a波、b波潜伏期及b波振幅密度、振幅之和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脱离区、非脱离区和正常眼的 MERG b波振幅密度分别为(3.44±2.85)、(6.34±3.31)、(21.32±6.48)nV/deg2,三者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多焦ERG能客观定量评价RD的黄斑部、后极部的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视功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244-247)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ERG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了解其预测PVR形成的可能性及程度。方法 对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全视野暗视ERG检查。结果 患者PVR不同程度组ERG的a、b波振幅较正常眼降低,潜伏期延长;PVR程度愈重,ERG呈熄灭型所占比例愈大;ERG振幅的降低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有关;术后随着视网膜复位,ERG明显改善。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ERG异常,并随PVR程度加重异常更明显,指导临床上及早行ERG检测,尽量减少PVR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D)视功能客观评价的意义。方法 应用VERIS ScienceTM 4.2mfERG检测仪对80例复杂性RD患者的双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复杂性RD患者的对侧眼、患眼在6个环的N1波、P1波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潜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严重玻璃体积血组的N1、P1波振幅密度在2~6环高于无严重玻璃体积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VR组的N1、P1波振幅密度低于轻度PVR组,在6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组在所有6个环的N1、P1波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潜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fERG能客观定量评价复杂性RD患者的视功能。严重的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PVR对视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 TM4.0对18例(18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mERG检查,并对不同区域的mERG进行了比较。结果手术前脱离区a、b波的潜伏期比非脱离区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4.541、t=6.784,P<0.01),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明显小于非脱离区,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680、t=4.257,P<0.01);手术后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及全测试区的a、b 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是a、b波的潜伏期手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原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 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有一定提高,mERG是评价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更敏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64-267)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搪塞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玻璃体手枚或常规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7例、术崇高 膜裂孔6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8个月,视网膜复位11例,占73.3%。未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困难,但选择手术方法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retina detachment,RD)是眼科常见的急性致盲性疾病之一。目前R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尽快从解剖上复位,并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以往对脱离的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评价多采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letroretinogram,ERG),而其反映的是整个视网膜的功能,但实际视网膜脱离范围可能只局限于1~3个象限,故ERG不能准确地反映脱离区视网膜手术前后的功能变化。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弥补了这一空缺,其可客观检测不同区域的实际视网膜功能,较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功能变化。本组对16例RD患者的16眼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mfERG检查,以评价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张金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0,(1)
我们自1981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21例,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981.1~1988.12共收治各类原发视网膜脱离1211例,其中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21例、21眼。21例病人中男17例,女4例,右9眼,左12眼。白内障术后到视网膜脱离发生的时间:1年以内8例,1~5年5例,6~10年5例,11年以上3例。白内障性质:老年性白内障9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眼部情况1.瞳孔: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外伤白内障针吸术后,瞳孔上移及虹膜后粘连的有16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4只眼.12只后囊膜破损眼中有11眼(91.7%)其视网膜脱离发生于1年内,而后囊膜完整的32只眼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有18眼(56.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或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36只眼(81.8%),其中3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前伴有严重PVR或未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4-76) 相似文献
18.
黄红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2,(1)
无晶体眼视网膜脱离(a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ARD),与有晶体眼视网膜脱离(phakic retinal detachment,PRD)比较,有其临床特殊性,术前常因瞳孔不易散大,或晶体囊膜残留,眼底难以看清,手术成功率低,视力预后不良。近年由于社会老年人口增加,白内障手术由囊内摘出向囊外摘出变迁,以及眼内人工晶体植入(IOL),特别是有/无晶体后囊存在,使眼内结构有所不同,也可使所发生的视网膜脱离(RD)具有不同的特征,ARD 在眼科临床上又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无晶体视网膜脱离远较有晶体视网膜脱离复杂。术前因瞳孔不易扩大,晶体皮质或囊膜残留,查清眼底非常困难,手术成功率低,预后较差。我院自1988年1月—1992年9月共收治103例,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一、一般情况:103例无晶体眼视网膜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