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苏健  邓勇志  马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38(10):955-957,F0003
目的建立一种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一段游离的大鼠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分别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取材,HE染色。结果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显示内膜不同程度增生。结论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能真实反映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再狭窄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Liu CW  Hu XH  Yang J  Zhang Q  Zhang XS  Duan Z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8):3414-3418
目的探讨移植静脉中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内膜增生(IH)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将大鼠右颈总静脉端-端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术后随机分为1、2、6、24h,3、7d,2、4、6周组,分别在相应时点静脉取材。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PDGF-B、TGF-β1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PDGF-B、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正常静脉中未检测到Egr-1、PDGF-B、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移植静脉中Eg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具有双相变化。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RNA阳性细胞百分比Egr-1mRNA在移植4周达高峰(45%±6%);PDGF-B mRNA在移植2周达高峰(48%±6%);TGF-β1mRNA在移植1周达高峰(46%±9%)。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Egr-1蛋白在移植4周达高峰(40%±9%);PDGF-B蛋白在移植4周达高峰(45%±4%);TGF-β1蛋白在移植2周达高峰(41%±7%)。移植早期Egr-1、PDGF-B、TGF-β1主要在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而移植后期Egr-1、PDGF-B、TGF-β1则主要在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结论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与Egr-1、PDGF-B、TGF-β1的表达关系密切;PDGF-B和TGF-β1的激活及表达可能受Egr-1的调节,同时也可能通过反馈机制促进Egr-1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大鼠小肠移植手术难度较大 ,虽然在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良 ,但术后早期死亡率仍然很高。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移植模型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文从供体摘取、血管重建、消化道重建、淋巴管重建、肝肠联合移植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沿革和发展 ,并对各种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改良三袖套管吻合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供体术前、受体再灌注2h测血气;受体术前、再灌注后2h分别记录肺动态顺应性、气道阻力和吸气峰压值。再灌注2h后取移植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2h各项气体交换指标较基础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受体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呈下降趋势,但较基础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移植肺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有炎症细胞及红细胞渗出。结论改良三袖套管吻合法简化了手术操作,可用于肺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大鼠20只为实验对象,麻醉下切除远侧回肠、盲肠及结肠大部,自腹主动脉逆行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结扎阻断肠系膜血供和相应肠段的回流静脉。自导管灌注4℃乳酸钠林格液,经该肠段自肠系膜静脉属支开口流至体外。冷灌流1h后,拔除导管,去除阻断线,修复腹主动脉穿刺孔,结扎开口的肠系膜静脉属支,恢复灌流。结果:20只大鼠中16只完成上述实验过程,3只因大出血死亡,1只因麻醉过深死亡。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简便,是小肠保存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套管法”建立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移植静脉早期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套管法建立SD大鼠颈静脉-同侧颈动脉移植模型?分别在静脉移植后1?7和21 d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血管壁组织血管结构变化特点,Digimizer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内膜中膜增生厚度?结果:在18只模型中2只动物死亡,1只发现移植静脉内血栓形成,总成功率为83.3%?术后1 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为(48.47 ± 11.28) μm,7 d内膜中膜开始增厚至(66.05 ± 19.10)μm,术后21 d增生更加明显至(300.44 ± 181.54)μm,三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字2 = 125.2,P < 0.01)?1?7及21 d两两之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套管法建立的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其能较确切的复制人体静脉移植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应用于人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间断吻合和连续吻合法建立静脉桥狭窄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 SD大鼠20只,分成两组(间断吻合组和连续吻合组),取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4周取下静脉桥,观察桥管通畅性,分析新生内膜与中膜的厚度、面积比.结果 连续组与间断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但桥管通畅率低,两组内膜增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吻合用时短,出血少,对术者要求更高,较易形成吻合口狭窄.两者造模效果一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移植物血管病(allograft vasculopathy,AV)限制着移植器官功能及远期存活,是器官移植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传统的血管缝合方式需要优秀的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困难。探索出更为简便、可行的动脉移植方法,可为临床研究AV提供思路。方法采用静脉留置针管自制血管套管,取供体大鼠胸主动脉牵拉入套管并两端翻转、结扎固定为移植体,将该移植体植入受体大鼠腹主动脉并于造模后1周、4周、8周取移植段动脉行HE染色,观测移植血管形态、测量内膜厚度。结果 40只受体大鼠中有38只健康存活达所需检测时间点,下肢及尾巴活动自如、大小便正常,且HE染色可见移植段血管内膜表现为与AV一致的同心圆样增厚。结论此种大鼠动脉移植方法简便可行,较传统血管缝合方法可明显缩短腹主动脉阻断时间、减轻受体大鼠的手术创伤、造模成功率高,可复制性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现有的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一种符合生理模式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胰十二指肠移植。供胰的静脉回流采用符合生理的门静脉系统回流途径,即供胰的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胰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节断与受体十二指肠行侧侧吻合。结果:共进行50次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5天者共39例,手术成功率为78%。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符合生理模式,可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大鼠胰腺移植模型。方法采用经肠道引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式;带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主动脉管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袖套法吻合,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端侧吻合。结果89只大鼠手术中51例手术成功,术后移植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结论这种胰腺移植模型制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内膜增生是移植静脉失败的主要原因.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取Wistar大鼠80只建立自体颈静脉移植于肾下腹主动脉动物模型.通过电镜和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分期于术后2h、24h及术后1周观察移植静脉超微结构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及受体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术后2h.内膜破裂翻卷,SMC线粒体轻度肿胀;PDGF-A及PDGFR-βmRNA表达增加.但PDGF-BmRNA表达量较大;(2)术后24h.大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膜被覆以丝状血栓;PDGF-A与PDGFR-β较术后2h表达明显增加;(3)术后1周,内皮开始重新再生;PDGF-AmRNA表达开始减少.PDGFR-β持续表达。结果表明PDGF在自体静脉移植中与SMC增殖及内膜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比较采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的效果。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套管法”将大鼠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对照组采用“吻合法”行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术后均给予肝素皮下注射5天。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大鼠移植静脉通畅性、吻合口狭窄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移limit自体移植静脉通畅性优于对照组,吻合口狭窄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模型设计科学,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自体心包外支架包裹静脉移植物减轻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探讨自体心包外支架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no-touch”方法取犬一侧颈外静脉,对半剪成两段后分别吻合在双侧股动脉上,其中一侧静脉移植物外包裹自体心包(实验组),另一侧为单纯的静脉移植(对照组)。术后2周、4周分别切取移植静脉,行HE和WEIGERT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和计算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静脉移植物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除1条犬死亡外,余12条成活,所有动静脉吻合口无狭窄。实验组静脉移植物术后2周、4周内膜厚度、内膜截面积和PCNA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动物模型设计合理,自体心包可作为静脉外支架的材料,能明显减轻内膜的增生,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PCR定量检测Wnt5a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7、14、28d移植静脉Wnt5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7±0.21)%、(20.34±0.26)%、(35.25±0.20)%和(57.24±0.52)%,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PCR结果显示:术后7、14、28d大鼠Wnt5a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56、8.44和16.87倍。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后,Wnt5a在新生内膜及中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心脏记忆犬模型。方法 8只普通级成年健康Beagle犬经腹腔麻醉后,Seldinger’s法穿刺颈外静脉成功后送入心内膜起搏电极,将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近端连接于脉冲发生器。起搏频率设置较犬窦性心律时的基础心率快15%,保证起搏器连续起搏。结果连续起搏1周后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心脏记忆模型。建模后犬的心率、呼吸、体重与建模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所有模型组犬起搏前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起搏1周后出现心脏T波记忆,在下壁导联以及胸前导联均出现T波倒置,停止起搏后,心脏T波记忆逐渐消失;模型组犬与正常组犬心肌病理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法建立心脏记忆犬模型的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诱发方式与临床相似等优点,为深入展开心脏记忆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力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孤养加21d慢性不可预见性的温和应激(CUMS)。采用Open-Field、糖水消耗量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光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测试显示其直立活动得分及水平活动得分均减少、糖水摄入百分比减少及学习记忆力下降;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变薄,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紊乱,疏松,细胞结构不完整,甚至有大量细胞缺失;透射电镜下,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较少,细胞核呈现皱缩改变,核膜凹凸不整模糊不清,并有局部断裂;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结论孤养加21d CUMS可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应激造成海马形态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缺氧幼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的慢性缺氧幼鼠模型。方法 健康雄性5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和低氧组大鼠分别饲养在常压常氧下和常压低氧箱内(吸入氧浓度分别为21%和10%),饲养2周后检测动脉血气、红细胞计数、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以及心肌和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饲养期间每2天记录水和食物的消耗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明显减少,体质量也明显降低,而心脏质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明显增加(P〈0.01)。低氧组心肌及肺组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建立的慢性缺氧幼年大鼠模型符合临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可以用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器官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