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一个危险因素,是预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横、纵向研究都确证,单纯收缩压高血压或加上舒张压高血压CVD死亡和发病密切相关。收缩压与老年人CVD的发生比舒张压关系更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2.
儿童肥胖是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及其相关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儿童肥胖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3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5%。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6.1%(53/1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4%(58/1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73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5%。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6.1%(53/1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4%(58/1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影响人体健康的生产性有害因素不断增加,潜在的职业危害日益突出,职业因素导致的各种危害更加严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指高血压、动脑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疾病、心律失常等。职业因素可促发心血管病或增强其危险性,生产场所物理的、化学的和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可单独或联合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于心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职业因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至目前为止,虽然职业病名单中还没有列入心血管疾病,但在WHO的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为高校教师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某高校教师628人,通过问卷和健康体检的方式收集心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的血压(BP)、空服血糖(FBS)、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相似文献   

7.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死亡原因,发展中国家〉50岁的女性一半死于冠心病。回顾性研究显示女性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疾病预后均与男性有差异。Framingham试验最早研究了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它最早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相似文献   

8.
机场工作环境噪声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场工作环境噪声、个体对噪声的烦恼性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探讨噪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一般情况、噪声接触水平以及血脂、血压等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噪声接触水平、个体对噪声的烦恼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家族史等因素后,发现工作环境噪声水平<50dB(A)、70~85dB(A)和>85dB(A)组调查对象的舒张压(DBP)分别为74.52、75.45和76.35mmH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分别为4.55、4.80和4.97,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分析揭示噪声和烦恼性的交互作用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空腹血糖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场工作环境噪声、个体对噪声的烦恼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骨折患者的手术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机多因素分析处理。结果老年骨折伴心血管疾病病人手术危险性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为手术时间长、心血管病种类、心功能差和手术部位。结论对围手术期危险性作充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对心血管疾病作相应处理,能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临界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下一步实施有效个体化干预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整群调查陆军机关、院校、野战部队干部809人,分析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临界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结果军队干部多数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摄盐过多者为43.0%,喜欢食肉者为58.59%,不喜欢运动者为53.89%。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为43.51%,临界危险因素患病率为74.29%,17.06%的人无任何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吸烟(29.42%)、肥胖(10.38%)、高血压(10.01%);临界危险因素患病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超重(50.56%)、临界高血脂(40.67%)、临界高血压(34.73%)。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就有显著性增多(P<0.05);临界危险因素,在50岁之前,年龄每增加10岁就有显著性增多(P<0.05),然后进入一个平台期。结论军队干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患病率明显低于社会普通人群,但临界危险因素存在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流国际机场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现况。方法 于 2 0 0 2年对双流国际机场中年人群 (35~ 5 9岁 )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对资料完整的 85 2例 (男 5 15例、女337例 )进行分析。结果 ①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 4 0~ 4 9岁年龄段 ,男性以 4 0~ 4 4岁、女性以 4 5~ 4 9岁最集中 ,较以往资料有年轻化的趋势 ;②男性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高于女性 ,吸烟率和饮酒率均表现为男性主导行为 ,分别为 6 0 %和 4 5 %以上 ,女性仅超重或肥胖高于男性(P <0 0 5 ) ;③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以管理干部最高。结论 双流国际机场中年人群各种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 ,提示尽快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的一级预防和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筛查、管理、指导、治疗等干预措施 ,尽快降低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现患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腰围 ( WC)和体重指数 ( BMI)为指标来探讨体脂分布类型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影响。 方法 在焦作城区职业人群中调查 WC、BMI、血压、血胆固醇 ( TC)、甘油三脂 (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 - C)、空腹血糖 ( FBG)。按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制的规格进行调查、统计。资料完整者 2 12 0人。 结果 中心型超重组 ( 组 )血压、TC、TG、FBG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序显著高于外周型超重组 ( 组 )和外周型非超重组 ( 组 ) ,而 组上述指标又高于 组。 组、 组的 HDL- C低于 组。 结论  BMI、WC均可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 ,但体脂分布是影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因素。体脂中心分布程度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升高及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讨论相关干预方案.方法 选择24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与血管性痴呆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较长的病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平衡膳食、胆碱酯酶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大,且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症可增加发病风险.早期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变,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朝鲜族与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1997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中学生1122名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1.00、1.07、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64、3.36mmol/L,重度肥胖率分别为9.4%、3.1%.女性甘油三酯水平,朝鲜族和汉族分别为0.82、0.75mmol/L,空腹血糖分别为4.86、3.36mmol/L,舒张压分别为72.9、70.5mmHg,肥胖率分别为18.3%、10.8%.朝鲜族肥胖组,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值皆高于正常体重组.汉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值肥胖组皆高于正常体重组.血糖对朝鲜族的血压的影响较大,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汉族血压的影响较大.[结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有差异,应对青少年提早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血压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文对高血压前期与血糖、血脂、体质指数和腰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血尿酸、血管弹性、微量白蛋白尿、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γ-谷氨酰基转移酶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Forty-year mortal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ntry risk factor levels is reported in men employed in the US Railroad industry within the Seven Countries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measured in 2571 men aged 40-59 at entry examination in 1957-1959 and after 5 years. Mortality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40 years of follow-up (overall mortality of 83.4%).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32.9% of all causes using strict criteria),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cluding coronary, stroke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s, (ACVD), 53.2% of all causes) and cancer (25.1% of all causes).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erum cholesterol and cigarette consumption were strongly a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coronary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Multivariate relative risks per 5 years of age were 1.31 for all-causes, 1.32 for CHD and 1.36 for ACVD; per 20 mmH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1.12, 1.23 and 1.26, respectively; per 1 mmol/l of serum cholesterol were 1.06, 1.18 and 1.14, respectively; and per 10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were 1.14, 1.12 and 1.13, respectively. During a 40-year period classic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highly predictive of coronary,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US working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定主要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及各类疾病的预后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干预危险人群。方法对医院报告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存活病例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并作相关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在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疾病构成中,脑卒中者为总患病人数的93.95%,且7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64.09%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结论在老年人中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将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对高血压进行积极治疗将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在男生青春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男生170名,调查首次遗精时间,测定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男生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同时,连续两年观察,分析血清瘦素在青春期的动态变化。结果 末次研究已遗精组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未遗精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体重为男生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初次资料分析,遗精前组血清瘦素、睾酮明显高于未遗精组。结论 血清瘦素、睾酮、促卵泡成熟激素、体重为男生青春期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男生遗精前期血清瘦素、睾酮已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吉伟青 《现代保健》2014,(4):118-12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4.7%(22/150),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G-菌感染比例高;经过统计学分析,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有器质性心脏病、有并发疾病以及有创性治疗的影响(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该了解并掌握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常见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焦作煤业集团公司45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 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统一设计的规格,于2003年9月对集团公司4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不同年龄中老年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除TC、TG、HDL-C外,其余指标差异显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峰值均在45~55岁之间,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水平(除DBP和TC外)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显著,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中老年高级知识分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这一层次人群的宣传教育,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