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道护理问题及应对措施,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6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病室环境管理、气道管理、气道湿化、吸痰等呼吸道护理。结果:经有效治疗和全程护理,显效22例,有效31例,死亡15例,死因为非呼吸道因素。结论:早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早期救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丽红  肖柳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7):760-762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加强气道护理、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病情稳定,停用机械通气,11例死亡。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必须重视其临床的观察及特殊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全麻术后复苏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综合气道护理。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照组,在全麻术后复苏期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呼吸道并发症、躁动发生率、复苏室滞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气道护理能够减少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和躁动的发生,加速患者复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3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总结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病因与治疗体会。方法对3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伴发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吸烟等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通过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剂的运用、畅通呼吸道、密切注意心脏情况、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进行康复等治疗后观察到3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占17.1%,治疗总有效率为54.2%。结论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控制心律失常以及减少吸烟或戒烟是预防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上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剂的运用;畅通呼吸道,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注意心脏情况;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进行康复等都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提高治疗有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卢群 《护士进修杂志》2013,(14):1277-1279
目的总结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常规观察与护理;并发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早期康复及训练。结果按GOS评分标准随访6个月:良好11例(68.7%),中残3例(18.75%),重残1例(6.2%),死亡1例(6.2%)。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术后综合治疗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加强气道护理、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结果:17例病情稳定,停用机械通气,11例死亡。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必须重视其临床的观察及特殊护理。  相似文献   

7.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喉癌患者术后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对3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设立了气道管理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感染预防与控制、营养支持及健康教育。36例患者术后发生咽瘘1例,肺部感染1例,加强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紧急人工气道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紧急人工气道支持治疗的50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转神经外科急诊手术1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1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5例、急诊留观治愈5例。患者中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认识急诊昏迷患者早期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断改进早期呼吸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系统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喉癌手术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方法,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46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从术后的体位、吸痰时机、湿化液及湿化方法的选择、内套管的消毒等方面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管理。结果:46例患者无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喉癌患者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方法。方法对14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及时吸痰、良好气道湿化、正确套管护理、加强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144例患者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痰痂堵塞气道而被迫拔管等不良后果。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顺利排痰,促进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喉癌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喉癌患者均呼吸道通畅、无感染,切口均1期愈合。结论术后人工气道的精心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病房内空气湿化、套管外口敷料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冲洗、气管内滴药及呼吸机湿化等综合气道湿化护理,观察肺部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伤后2~9h,平均4.6h。拔管时间9~27d,平均13.5d。治愈73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创面脓毒症2例,肺部感染1例,治愈率93.59%。没有出现气道阻塞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地做好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道专职护士对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03-2010年入住外科监护室内的人工气道患者2 381例,由呼吸道专职护士实施系统化的呼吸道管理。结果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和呼吸道意外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在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患者加速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红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78-8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排痰不畅、气道开放、误吸、侵入性操作、医院内交叉感染、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护理对策为进行早期的呼吸道护理和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康复.结论:积极分析导致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加强呼吸道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1例严重电击伤合并广泛气管缺损行记忆合金支架修复术患者的护理。术前针对性地进行了早期抗休克的护理,创面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尤其是缺损气道的护理,防止坏死组织脱落物吸入肺内,指导正确的体位;术后重点实施了支架植入后呼吸道的管理,实施正确的咳嗽方法和有效的吸痰方法,做好康复指导工作,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的方法。方法:对5例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给予术前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氧疗、湿化气道、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早期活动及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护理。结果:本组5例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均痊愈出院,无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早期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道护理,治疗组予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并实施人工气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气道阻塞窒息发生率、误吸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并实施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可避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呼吸道不畅而发生意外情况,降低窒息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7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呼吸道护理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昏迷病人早期通过刺激咳嗽、彻底吸痰、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和吸痰技巧,认为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技巧与方法,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2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给予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有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适宜的呼吸道湿化以及做好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无1例出现肺不张、呼吸窘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20d痊愈出院。结论:给予CPB开胸术后的患者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是预防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人工气道患者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探求最佳的护理措施,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104例人工气道危重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加重及呼吸道阻塞情况.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