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87-4688
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Harris评分低于观察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效果较好,预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均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半髋关节置换术组总有效率(优+良+可)92.16%,全髋关节置换术组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harri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相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均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少,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科近3年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切口负压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术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创伤较小,但在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势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全身疾病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3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86.5%与对照组术后恢复优良率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患者髋臼磨损,观察组未发生磨损情况,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情况。观察组宿主相容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效果,而全髋关节置换在高龄患者中更具有应用价值,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存梅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109-1110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门诊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两组对比,B组患者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B组患者观察指标更具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活动范围、畸形、功能、疼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9-2760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髋关节置换组37例和股骨头置换组35例。髋关节置换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观比较察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与股骨头置换组相比,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19%(33/37)高于股骨头置换组71.43%(25/3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4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髋臼完好率高于对照组,磨损、髋臼增生的总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该术式的术中出血量较多,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各有利弊,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具有远期疗效显著、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及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情况应在术前加以考虑。对老年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时,应结合患者体质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10-3812
目的探讨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内收诊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63-3364
目的比较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6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全髋置换组和半髋置换组各33例。全髋置换组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置换组给予人工半髋置换术,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结果全髋置换组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年生活自理率分别为93.9%、60.6%,显著高于半髋置换组的75.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62-5463
对比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组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试验组45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比照两组手术各观察指标、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以及远期并发症。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更多,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则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两组Harris评分均逐渐改善(P<0.05),而试验组的改善幅度相对更优(P<0.05);试验组远期并发症率为4.4%,相较于对照组的22.2%明显更低(P<0.05)。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极大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长,且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髋臼磨损等并发症发生,但该术式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较为适用于全身状况较好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微创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组行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独立行走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1 d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采用直接前入路效果更佳,利于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行走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5.6±11.3)min和(630.4±53.6)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5.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为异位骨化、假体远骨折和髋臼塌陷,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对照组并发症为异位骨化、假体远骨折和无菌性松动脱位,并发症发生率为7.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显著效果,各有优势,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50-452
目的探究半髋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感染、关节松动、严重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同时,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更小,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进一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髋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半髋置换术,观察组给予全髋置换术,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和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QOL I2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9年12月间因股骨颈骨折在我院住院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32例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41例的老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近中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和功能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对身体条件好、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宜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高龄、身体条件差、无法耐受较长手术时间、功能要求较低的患者应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55-156
本次研究对象取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早,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观察组相比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并无太大差异,临床应结合两种术式的创伤程度、患者身体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合理选择,以改善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取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肢体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取内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两种术式优势各异,临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