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临床中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5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8例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所致肝脏轻度损害30例,中度损害16例,重度损害12例;经调整药物剂量和加强保肝治疗1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东生  杨瑞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6-219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偏关县结核病门诊收治的因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抗结核药物的关系,肝损害程度,肝损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肝损害患者76例,发生率为12.3%,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服药后3周叫周为最多。对31例轻度肝损害患者继续实施抗结核治疗并调整化疗方案,再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30例按要求完成抗结核疗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中重度肝损害者45例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改用除HRZ以外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少的抗结核药物,并予保肝解毒治疗,41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病患者于抗结核治疗开始后3周-4周,应加强临床及肝功能监测,发现肝功能损害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并加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例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深  李桂仙 《海南医学》2010,21(11):75-7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73例初治肺结核病例接受抗结核药治疗后100例患者发生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抗结核药物前期2-4周内,以中毒性多见。老年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肝功能大多在积极保肝治疗后2-4周内恢复正常。结论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处理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张荷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21-3422
目的通过38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化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多种药物均可导致肝功能损害,以抗结核药物占首位,积极保肝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应用损肝药物时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药,积极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66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肝泰乐,静脉滴注维生素C、肌苷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甘利欣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其文  黄重敏  徐湘 《右江医学》2004,32(4):310-312
目的 探讨甘利欣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98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5 0例 ,停用抗结核药 ,改用基础治疗 (肝泰乐、肌苷、维生素B) ;治疗组 48例 ,不停用抗结核药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进行保肝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 <0 .0 1) ,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6% ,高于对照组的 74.0 % (P<0 .0 5 )。结论 甘利欣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覃永红 《华夏医学》2005,18(6):954-9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住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65例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患者有肝损害副作用,轻者不需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物,重者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而综合保肝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种类、剂量、时间、程度、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停用或调整抗结核药物,确保抗结核治疗全程进行,达到化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结核感染中肺结核12例,淋巴结结核1例.主要通过X线照片、反复痰中找抗酸杆菌、PCR查结核杆菌DNA、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有4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1人,死亡2人.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肾功能损害,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肝、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正规抗结核治疗有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 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 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来肾移植术后结核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16例,合并肺外结核3例,气管内膜结核2例,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通过X线平片、反复痰中找抗酸杆菌、PCR查结核杆菌DNA、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有4人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治愈16人,死亡2人。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肾功能损害,通过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肝、肾功能可恢复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正规抗结核治疗有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建辉  詹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27-128,131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及自行研制的中医药复方预防肝损害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用肺结核初治化疗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以不同时间作为观察点,以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作为观察项目,观察各组中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肝损害绝大多数发生在抗痨开始2个月内,尤其是2周内发生率最高,占所有肝损害病例的48.00%;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是11.94%和6.06%,均低于空白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更显疗效优势。结论自行研制的中药复方可明显降低肺结核化疗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避免了临床上中断治疗的现象,且其价格低廉,适合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转归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抗结核FDC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纳入的初治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抗结核FDC,对照组用板式组合药,2组均采用隔日疗法方案(2H3R3Z3E3/4H3R3)。用对照研究方法观察2组治疗完成、丢失、方案更改及断药等情况。结果治疗完成率初治涂阳和初治涂阴患者均是抗结核FDC组大于板式组合药组(均<0.05),丢失率初治涂阳和初治涂阴患者均是抗结核FDC组小于板式组合药组(均P<0.05),方案变更率抗结核FDC组小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断药率和断药频次均是抗结核FDC组小于板式组合药组(P<0.05)。结论抗结核FDC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管理和督导,在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具体类型、出现时间、年龄构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6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ADR的时间多集中在前10 d,且男性出现ADR的几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核患者在服用利福平(rifampicin,RFP)与异烟肼(isoniazid,INH)后出现肝毒性的几率较高(P < 0.05),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后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较高(P < 0.05)。患者服用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后出现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P < 0.05)。   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的ADR多为高尿酸血症、瘙痒、皮疹、肝损伤等。患者初次用药后10d内可能因药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ADR。因此,临床医生在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以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保肝药物联合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Z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化疗,对照组57例予以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61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用WLGy-801型肝病治疗仪刺激相应穴位,疗程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消失及SB、ALT、AST的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9.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78例肺结核患者HBV-M,观察抗结核化疗中肝功能变化与HBV-M的关系。结果:178例肺结核患者中HBV-M阳性92例(51.7%),阴性86例(48.3%),化疗期间肝功能异常分别为34.8%和9.3%(P〈0.05)。结论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可用含INH、RFP和P2A方案。但就  相似文献   

20.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2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总结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情况 ,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调查 1994~ 2 0 0 3年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 176例 ,并分析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变迁及临床情况。 结果 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致本病的发病率是 2 16% ,10年来每年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平均发病时间是68 98d ,1月内发病的占 68 71% ,2个月内的占 80 2 9% ;2 0 8例中无症状者占 43 75 % ,有症状者占 5 6 2 5 % ,治疗前后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抗核药物治疗结核病时应重视本病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