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后两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24h、48h、72h),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采用人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后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3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脑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TGF-β1含量。结果头针组和模型组各时相N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脑缺血再灌注72h较明显(P0.05,P0.01)。头针组各时相脑组织TGF-β1mRNA及TGF-β1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由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头针(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头针组予电针治疗,各组分别于6h、24h、48h、72h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Western bloting检测脑组织样本P38MAPK蛋白表达,Real-tim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并进行头针治疗,观察各时间点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N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相上的组间比较,第72h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TUNEL检测:模型组缺血侧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24h达高峰,头针治疗可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数,以24h、48h显著。(3)Western bloting检测:脑缺血60rain再灌流6h、24h、48h和72h,Bcl-2,Bax蛋白在梗死侧脑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24h内达到高峰。但随着时间推移,治疗组的Bcl-2/Bax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较模型组比较减少缓慢。结论脑缺血损伤诱导Bcl-2,Bax基因表达增强。头针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头针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头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观察和对照四组。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血流量,测量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并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MCAO模型大鼠患侧大脑皮层和海马区血流量显著减少,全血黏度增加;给予头针和体针治疗后,大脑皮层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全血黏度显著降低。且头针与体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治疗能增加大鼠脑缺血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头针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60只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24、48、72h)的不同,将模型组和头针组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另选10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采用头针治疗,接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3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头针治疗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mRN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头针组各时相的NS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较明显。HE染色提示,头针组各时相脑组织白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最为明显。头针治疗组COX-2和NF—κB含量在24、48、72h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头针治疗组TGF—β1含量在24、48、72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损伤脑组织中COX-2和NF-κB的表达,增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BrdU/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各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d、14d、28d共9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顶颞...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0%乙醇),ASA10mg/kg组,ASA40mg/kg组和ASA160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观察ASA对脑组织中中性白细胞浸润,NK-κB活性,IL-1β,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结果:ASA可抑制核因子NF-κB激活;抑制ICAM-1,IL-1β和TNF-α的表达;减少中性白细胞浸润;减小梗死体积积百分比,以ASA10,40mg/kg组的作用更明显;对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无影响。结论:(1)ASA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剂量的ASA作用效果较好;(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存在急性炎症反应,ASA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3)AS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然而小剂量的ASA具有较好的疗效,推测还可能通过改善脑血流起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大脑是人体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缺血可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凋亡,在治疗时间窗内及时地溶栓以及迅速有效的重建微血管侧枝循环,恢复缺血区及半暗带的血液再灌注是脑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1],然而缺血后血流的再通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灶局部存在大量炎症因子,并且炎症细胞的激活、浸润及黏附分子的合成分泌呈一种相互增强相互促进的级联反应[2],并通过一定的炎症信号通路使脑组织由缺血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后再灌注是引起缺血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而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等引起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的主要损伤因素。本文主要综述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和因子对脑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许多研究均显示炎症机制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迅速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已证明 ,脑缺血后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既与脑缺血损伤有关 ,又可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1 ] 。本文对近几年与炎症机制有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 IL - 1Saito等[2 ] 对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IL- 1β含量的变化 ,发现缺血 10分钟再灌注后 3~ 6小时IL -1β含量增加 ;在脑室内注射低剂量IL - 1β(5~ 10mg)即可加重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对…  相似文献   

11.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E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EA 80mg/kg、EA 40、80mg/kg、EA 20、40、80mg/kg分别可改善缺血再灌注2、8、24h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EA 40、80mg/kg能明显降低脑组织中MPO活性和血清IL-1β含量,减少外周血WBC总数;EA 20、40、80mg/kg使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升高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脑组织中的IL-1β含量。结论EA对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36周,造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采用双侧须动脉结扎模型,检测脑缺血45分钟,再灌注3天后血脂水平、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肮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变化以及主动脉、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严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再灌注损伤24 h后脑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CAM-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ICAM-1含量与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下调机体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验证一种新药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作为细胞内钙离子拮抗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和转流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30min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和生理盐水。观察下列指标:缺血后5min、60min和再灌注30min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术后3h、24h及48h神经功能;缺血60min、再灌注20min、60min、120min缺血脑组织乳酸含量。结果:法舒地尔组局部脑血流(rCBF)明显高于对照组;法舒地尔组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再灌注60min、120min乳酸含量法舒地尔组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动物模型缺血脑组织局部血流量,加速再灌注过程乳酸清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PTD-B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PTD—BDNF在实验动物体内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PTD—BDNF组于缺血再灌注后静脉注射PTD—BDNF 2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TTC染色、HE染色及TUNNEL染色分析PTD—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PTD—BDNF融合蛋白使脑缺血梗死体积百分比从18.20%降至10.12%(n=4,P〈0.01)。HE染色可见PTD—BDNF组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细胞核皱缩、碎裂现象减少。TUNNEL染色显示梗死灶周边平均每个视野TUNNEL阳性细胞率,从51.24%降至23.54%(n=6,P〈0.01)。结论PTD—BDNF融合蛋白经静脉给药后能通过血脑屏障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估姜黄素对大鼠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神经症状、脑组织病理形态,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 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 X 蛋白(Bax)、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化性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age-Caspase-3)的表达影响。结果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以减轻大鼠神经症状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此外,姜黄素还可以减轻 MDA、Bax、Cleavage-Caspase-3、促炎症细胞因子 IL-6、MCP-1和 TNF-α的表达,增加 PI3K、p-AKT、mTOR、Bcl-2、Caspase-3、CAT、GPX 与 SOD 表达。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激活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正常大鼠和2型糖尿病SD大鼠各选30只,随机分为6组(n=10),正常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P组);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M-IR组)和糖尿病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M-DP组).监测各组大鼠基础状态、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及120 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心率-血压乘积.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120 min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浆,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及白介素-1β浓度.结果 与S组相比,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IR组和DP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及12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血压乘积降低(P<0.05),血浆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及白介素-1β浓度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P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血压乘积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降低,再灌注120 min回升,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血浆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及白介素-1β浓度降低(P<0.05),IL-10浓度升高(P<0.05);与DP组相比,DM-DP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率-血压乘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及白介素-1β浓度增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对正常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对抗炎症的发生,糖尿病状态下右美托咪定不能改善炎症介质的释放,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环孢素A( 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嘌呤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药物处理组,每组16只.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逆行灌注.对照组应用K-B液持续灌注90 min.缺血再灌注组(再灌组):离体心脏逆行灌注平衡10 min,再持续灌注20 min后转变为30 min心脏缺血,之后30 min再灌注.药物处理组(CsA组):离体心脏逆行灌注平衡10 min,用含有0.2 mol/L CsA的K-B液灌注20 min后转变为30 min心脏缺血,之后30 min再灌注.每组取8只心脏进行TTC染色测心肌梗死面积;其余8只于总过程90 min后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2mL用于嘌呤碱各组分的测定及LDH活性的测定,并将心肌研磨后离心,上清用于测定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ase)的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CsA组心肌梗死面积及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明显降低,嘌呤释放明显减少,次黄苷和腺苷明显增多,尿酸明显减少.CsA组心肌匀浆液中PNPase活性较再灌注组明显降低.结论:Cs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影响了心肌嘌呤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动员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缺血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机制。方法:本实验利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tMCAO模型)在再灌注2h后颈部皮下注射rhG-CSF,在灌注后14d提取大脑皮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筛选到5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17个上调,39个下调,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输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鉴定出其中19个为已知蛋白质。而经过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G-CSF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筛选出35个蛋白质点,其中16个下调,19个上调,其中鉴定为已知蛋白质的有6个,分别为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内皮黏蛋白、RhoGDP解离抑制因子、RabGDP解离抑制因子、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结论: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G-CSF在脑缺血亚急性期可能通过调节多种神经再生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参与保护脑缺血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