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削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DAP)修复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例DFU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2~67岁,平均49.3岁。2型糖尿病10例,1型糖尿病1例;糖尿病病程3个月~25年,中位病程8个月。DFUs病程6 d~120个月,中位病程1个月;Wagner分级:3级6例,4级5例。溃疡创面均有组织坏死及脓性分泌物,以及不同程度肌腱、骨外露;皮肤缺损范围为5 cm×3 cm~17 cm×6 cm。采用显微削薄TDAP游离移植修复DFUs创面,其中皮瓣6例(包括1例分叶皮瓣),范围为10.0 cm×4.5 cm~26.0 cm×7.0 cm;嵌合穿支皮瓣5例,其中皮瓣范围为10.0 cm×4.5 cm~16.0 cm×5.5 cm,肌瓣范围为6 cm×2 cm~10 cm×3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3.42~11.17 h,平均5.92 h。术后所有皮瓣均...  相似文献   

2.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 (SEPS)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1 2月手术治疗静脉曲张 1 0 8例 ,其中 34例 41侧患肢行 SEPS。男 1 6例 ,女 1 8例 ,年龄 2 0~ 79岁。病程 1~45年 ,平均 1 6.1年。双下肢病变 7例。 2 6例 30侧患肢有静脉性溃疡 ,溃疡直径 1 .5~ 1 2 .0 cm不等 ;8例 1 1侧患肢有色素沉着 ,皮肤病损 1个月~ 1 5年。根据病情分别或同时选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抽剥、小腿曲张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和 SEPS术。 结果  34例手术顺利 ;术后 1 9侧患肢溃疡 1个月内愈合 ,7侧患肢溃疡 3个月内愈合 ,4侧患肢行游离植皮后溃疡愈合。经术后 9~ 2 2个月的随访 ,溃疡无复发。 结论  SEPS促进了静脉性溃疡的愈合 ,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析、统计我们应用 3种不同管径静脉管、>16岁者行体外循环插管手术病人资料 ,讨论 1 0cm2 (0 4 4× 3 32英寸 )静脉管的优越性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我们使用 2根 0 5cm2 (3 10× 1 2 0英寸 )静脉管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例 ,全组年龄 16~ 75岁 ,平均 (39 5± 13 8)岁 ;体重 30~ 84kg,平均 (5 4 4± 9 4 )kg ;其中瓣膜置换术 81例 ,先心病矫治术 2 3例 ,左房黏液瘤摘除术 5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例 ,Bentall手术 2例 ,其他手术 2 3例。使用 1 0cm2 (0 4 4× 3 32英寸 )静脉管行体外循环手术 3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溃疡的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5月应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35.3岁。造成软组织缺损原因:车祸外伤2例,烧伤(包括电击伤)5例,慢性溃疡3例。其中骨外露4例,肌腱外露3例。缺损面积2.0cm×4.0cm~4.0cm×6.0cm。皮瓣切取范围3.0cm×7.0cm~5.0cm×8.0cm。结果:本组8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蒂部压迫缺血,解除压迫后一期愈合。1例皮瓣出现瘀血坏死,经换药及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5~2年,9例患者局部皮瓣血运、外观、质地、色泽、弹性佳。1例患者局部组织饱满度稍差,但无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错位环扎法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后小腿溃疡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以来,我科收治下肢深静脉栓塞小腿溃疡2 1例,采用创面周围经皮及深筋膜错位环扎加溃疡切除植皮方法治疗,全部创面均愈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2例。年龄6 2~79岁。小腿溃疡病史9个月~4年,平均1.1年。9例曾行自体皮移植术,术后皮片坏死,创面不愈并扩大加深。创面范围5 cm×6 cm~13cm×2 8cm。入院均行深静脉造影证实为深静脉栓塞,栓塞周围侧支循环建立。2 1例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感染。其中继发血管内散发脓肿2例,糖尿病2例。所有患者浅静脉曲张及患肢肿胀。术前准备3~5天,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轻或消退肿胀;创面分…  相似文献   

6.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0年3月至2 0 0 2年5月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2 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eosinophilicgranulo ma ,GEG)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2 2例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 7 8岁(2 2~6 5岁) ,其中4 0~5 3岁者16例(73% ) ;病史0 5~2 0年,平均7 5年。2 病变部位及大小:(1)病变部位:胃窦部7例,占32 % ;幽门部4例,占18% ;角部3例,占14 % ;胃小弯5例,占2 3% ;胃体部3例,占14 %。(2 )病变大小:病变全部系单发,合并大小不等溃疡13例,直径<2cm 4例,2~3cm 6例,3~5cm 3例(溃疡穿至胰腺1例) ,有明显肿块9例,最…  相似文献   

7.
Li Z  Cen Y  Gu M  Wang R  Liu Y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1):1343-1346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后重建颅骨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4例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3岁。病程3~8年,平均6年。肿瘤部位:右颞顶部2例,左颞顶部2例,右额顶部3例,左额顶部1例,右枕部1例,左枕部2例,额部2例,顶部1例。头皮病变均呈外生型生长,病变直径为5~12 cm,平均8 cm。肿瘤分期均为T4N0M0。MRI检查示:肿瘤向内均侵入颅骨,其中硬脑膜内侧面完整12例,侵犯脑组织2例。无淋巴结转移。首先彻底切除病变的头皮、颅骨、硬脑膜及脑组织,头皮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 cm×7 cm~15 cm×14 cm,颅骨缺损范围为5 cm×4 cm~12 cm×12 cm,硬脑膜缺损范围为4 cm×4 cm~9 cm×8 cm。然后采用合适大小的人工脑膜补片修复硬脑膜缺损,钛网修复颅骨缺损,周围邻位头皮瓣修复头皮缺损。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脑脊液漏、颅内及硬脑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4年。随访期间局部肿瘤无复发。患者头皮修复处毛发生长良好,钛网与局部组织相容性良好,无钛网外漏。无癫痫、肢体瘫痪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一期彻底切除侵及颅内的头皮鳞状细胞癌后,可采用钛网重建颅骨、人工脑膜补片修复硬脑膜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29例老年骶尾部褥疮患者。男16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68岁。病程5个月~10年,中位病程5.5年。根据美国国家褥疮顾问小组(NPUAP)标准分度:Ⅲ度褥疮11例,Ⅳ度18例。褥疮范围7 cm×6 cm~12 cm×10 cm。合并症:脑血管障碍8例,老年痴呆6例,截瘫11例,其他4例。术中采用大小为8 cm×6 cm~14 cm×12 cm的臀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 d 3例(10.3%)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Ⅰ期愈合率为(89.7%)。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2例(6.9%)褥疮基底发生感染,术后10 d 1例(3.4%)发生伤口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术后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3年。术后1、3年,2例褥疮复发,其中1例死于全身感染,1例行单纯清创缝合术后愈合;其余患者褥疮均未复发,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结论臀部穿支皮瓣治疗老年患者骶尾部褥疮,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引起胸壁溃疡 ,呈进行性组织坏死 ,治疗较为困难。近年来我科收治 6例 ,均采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 52~ 64岁。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使用60 Co或直线加速器照射所致 ,病程 7个月~ 8年。胸壁溃疡范围 7cm× 1 1 cm~ 1 2 cm× 1 6cm,4例合并肋骨外露及坏死 ,2例扩创后肺组织外露。均采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移位修复 ,肌皮瓣为 1 4 cm× 1 7cm~ 1 8cm× 2 2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炎性反应 ,未发现癌细胞。术后随访 2~3年 ,6例患侧上肢…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尿管癌14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输尿管瘤临床较少见。我院自1977~1995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34~67岁,平均55.9岁。单发11例,多发3例。肿瘤位于上段者1例,中段5例,下段8例。瘤体大小为0.6cm×0.6cm×0.5cm~20.0cm×3.0c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我们应用局部翻转脂肪筋膜瓣修复四肢深度软组织缺损18例,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8~58岁,平均28.8岁。肌腱外露:指背4例,手背3例,足背1例。骨外露:胫骨7例,指骨2例。上臂放射性溃疡1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小1cm×2cm,最大5cm×7cm。脂肪筋膜瓣最小1.5cm×2.5cm,最大9cm×7cm。长宽比例为1:1~1:2.5。Ⅰ期修复4例,Ⅱ期修复14例。Ⅰ期愈合12例,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6例。经3~15个月随访,修复部位稳定。手术方法在适当麻醉下,首先彻底清创。然后在创面近侧作 S 或 Z 切口(图1),将全层皮肤向两侧锐性分离翻起,依创面大小,设计切取脂肪筋膜瓣。自创面  相似文献   

12.
足踝深部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足踝深部创面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49例足踝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39岁。损伤原因:碾压伤24例,高处坠落伤9例,切割伤7例,恶性软组织肿瘤5例,褥疮2例,电击伤2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皮肤缺损范围3cm×2cm~20cm×15cm。24例合并肌腱韧带缺损,12例合并关节外露,9例合并骨质缺失,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5例合并2期糖尿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h~1年。创面修复分别采用:局部皮瓣15例,范围3cm×3cm~6cm×4cm;岛状皮瓣25例,范围8cm×5cm~12cm×7cm;游离皮瓣4例,范围15cm×11cm~24cm×17cm;交腿皮瓣5例,范围5cm×4cm~8cm×6cm。24例肌腱韧带缺损患者,15例行一期肌腱修复重建,余9例行二期肌腱移植重建术。9例合并骨质缺失患者于创面愈合后行二期植骨,植骨量12~64g,平均28g。结果49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46例创面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患者术后残留窦道,经6~8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患者获随访6个月~3年,移位皮瓣成活良好,无溃疡形成,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积极选择适当皮瓣进行足踝部创面修复,能恢复其良好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切除术(附3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 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4年 4月采用简易手助装置实施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共 37例。男 2 2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2岁。肾切除组 2 9例 ,其中肾癌 13例 ,肾盂癌 2例 ,肿瘤分期均为T1N0 M0 ,肿瘤大小平均 3cm× 3cm× 2cm ,巨大肾积水 (肾无功能 ) 8例 ,肾结核肾自截 2例 ,肾性高血压肾萎缩 4例 ;肾上腺肿瘤切除组 8例 ,肿瘤大小平均 4cm× 5cm× 6cm。 结果 除 1例肾癌患者改行开放手术外 ,36例患者手术成功 ,无损伤肠管及其他腹内重要脏器等并发症。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 14 5min ,平均出血量 115ml;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平均 12 5min ,平均出血量 10 5ml。术后恢复好 ,7~ 8d出院。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 ,健康存活 35例 ;死亡 2例 ,均为肾癌患者 ,其中 1例术后 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 ,1例术后 3年死于肺及脑部转移。 结论 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简便易行、节省费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3种不同形状蒂部减张瓣在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皮瓣坏死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应用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蒂部减张皮瓣改善逆行皮神经营养皮瓣转移后的血运,三角形瓣10例,圆形瓣8例,椭圆形瓣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面积为5.0 cm×2.0 cm~8.0 cm×5.0 cm;足部、踝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6例,面积6.0 cm×4.0 cm~13.0 cm×7.0 cm;均伴有肌腱及骨骼等深部组织外露。采用足背皮神经营养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2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均为逆行转移。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外观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2年,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平整美观,恢复痛温觉。结论:蒂部减张皮瓣能改善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运,促进其成活,并改善修复创面外观。  相似文献   

15.
100例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4年1月~2 0 0 1年12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0 0例,其中男78例、女2 2例,年龄3~5 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5 7例,热压伤13例,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11例。创面分布:头面部创面9个、颈部5个、肩部2个、腋部4个、腹壁1个、腹股沟3个、上臂及前臂7个、手腕部18个、手部4 6个、胸部3个、会阴2个、膝部1个、胫前5个、内踝及足部2 1个,共12 7个创面,其中功能部位创面12 1个占95 .2 8%。创面均为深Ⅱ、Ⅲ度,骨、肌腱、血管和(或)神经外露患者占73%。伤后手术时间为1~93d[(18.31±13.5 0)d]。修复面积(1.5cm×2.5cm)~(35.0cm×2 4.5c…  相似文献   

16.
体表巨大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们收治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 6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 5岁。其中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 30例 ,蔓状血管瘤 19例 ,混合型血管瘤 7例 ;面颈部 8例 ,胸背部 13例 ,臀部及腰部5例 ,四肢 30例。病变范围 :8cm× 7cm~ 5 5cm× 15cm ,平均 2 4cm× 36cm。病程 2~ 5 5年。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7例 ,其中 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在DSA检查后立即对主要滋养血管进行栓塞 ,栓塞后造影示瘤体中畸形血管影明显减少 ,栓塞后查体发现血管瘤体积缩小 ,血流杂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累及鼻窦的面部复杂缺损创面的修复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5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5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鼻窦的面部复杂缺损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3例, 年龄35~69岁, 包括4例钛网外露伴鼻窦损伤患者及5例肿瘤累及鼻窦患者。多学科团队合作充分评估损伤情况后, 对钛网外露患者行钛网去除、鼻窦清创、鼻窦黏膜去除, 对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 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2.5 cm~18.0 cm×7.0 cm、鼻窦前壁缺损/缺如面积为3 cm×2 cm~6 cm×4 cm、窦腔深1~4 cm。根据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走行情况, 移植股前外侧嵌合皮瓣或股前外侧肌皮瓣(皮瓣面积9 cm×4 cm~19 cm×8 cm、肌肉大小5 cm×3 cm×3 cm~11 cm×6 cm×3 cm)修复缺损, 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观察术中移植组织瓣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以及术后供受区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受区外观与血运以及溃疡、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6例患者行股前...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化脓性腹膜炎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岁(29~68岁)。阑尾炎并坏疽穿孔11例,胆囊坏疽穿孔5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4例,盆腔炎2例,外伤性肠破裂1例。所有病例术毕均在腹腔或盆腔放置1~2根自制的双套管.其外管直径为0.8~1.0cm、长度为30~40cm的普通橡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对 13例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修补术 ,并与 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比较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1.腹腔镜组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收治 1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修补术 ,其中胃穿孔 5例 ,十二指肠穿孔 8例。本组患者年龄 2 8~ 4 7岁 ,平均 4 1 6岁 ,穿孔时间 4~ 10h ,平均 6 5h ,穿孔直径≤ 1 0cm ,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2 .开腹组 :对同期收治的 9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行开腹手术 ,其中 4例为胃穿孔 ,5例为十二指肠穿孔。患者年龄32~ 4 8岁 ,平均 4 4 3岁 ,穿孔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邻指分页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邻指分页筋膜皮瓣修复22例手指末节脱套伤患者。缺损面积1. 4 cm×2. 8 cm~2. 4 cm×4. 8 cm,皮瓣设计面积为1. 6 cm×1. 8 cm~2. 6 cm×2. 8 cm,分页筋膜皮瓣面积1. 6 cm×3. 0 cm~2. 6 cm×5. 0 cm。结果 皮瓣均成活,术后3~4周断蒂。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畸形,皮瓣恢复触觉和浅痛觉;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感觉恢复为S3。结论 采用邻指分页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血运可靠,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