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再通、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等。文章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循证证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但大量血运重建临床试验表明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静脉内溶栓。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发病4.5h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措施,但对大血管病变的血管再通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得以飞速发展,因为后者能够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然而,任何治疗措施都是双刃剑,没有最好的治疗措施,只有最合适的治疗措施。本文将回顾相关文献,对如何选择适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是近年来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普及和进步,使得早期干预缺血性卒中成为可能。自200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SA/AHA)发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后,近几年发表的大量研究结果,使我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在中国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较低,院前延误是其重要原因。文章对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包括多种因素,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理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综合现有最佳证据的最新建议,为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决策与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近20年来不断探索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1-5],似乎一直无法突破介入治疗虽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但临床结果却未改善的怪圈。终于在2014年末和2015年伊始,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正如2015年世界卒中大会主席Becker教  相似文献   

8.
恶性脑水肿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在血管内治疗后并不少见, 可使血管内治疗获益明显降低, 导致患者转归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文章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恶性脑水肿的预测因素、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的影响因素以及FVH与责任血管狭窄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60例,于发病72 h内完善头部MR检查,且梗死责任动脉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排除了静...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发病4.5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静脉溶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经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能实现迅速和完全的血管再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文章对近年来机械取栓装置相关的技术演变和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尽管血管内治疗提高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再通率,但仍有约半数患者90 d时功能转归不良,称为"无效再通"。文章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治疗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策略包括局部麻醉、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但最佳麻醉策略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3.
赵彦新  李晓红  孙学东 《山东医药》2010,50(31):107-108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确的关系。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15%。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己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血管再狭窄(RS)发生率较高。目前CAS术后发生R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其危险因素在R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先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血栓渗透性可根据影像学表现估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血栓的残余血流量,从而有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获益。因此,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Kappelhof等利用HERMES(Highly Effective Reperfusion Evaluate...  相似文献   

15.
超早期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公认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而且溶栓成功率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1]。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模式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低温对缺血性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对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低温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静脉溶栓受时间窗窄、血管再通率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途径血流重建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我们对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溶栓和其他动脉途径机械血流重建的方法综述如下。1动脉局部溶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35例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组16例,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9例,接受颈内动脉闭塞处支架植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94. 7%vs 81. 3%,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静脉溶栓治疗组(均P 0. 05)。3个月后随访,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mRS评分)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一组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子脱落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基底动脉血流阻断,引起小脑、脑干等重要部位急性缺血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症候群.研究显示,ABAO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3%、症状性椎基底缺血性卒中的8%,未经治疗的ABAO患者病死率高达90%;早期行血管再通能挽救缺血半暗带,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血管内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其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溶栓(IAT)、静脉溶栓(IVT)+IAT、支架辅助取栓术、血栓吸除术及机械性血栓摘除术等.本文结合文献对ABAO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性别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卒中中心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发病均在6 h内,年龄≥18岁,并经头部CT血管成像和(或)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大血管闭塞,入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