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90%,而晚期则不足10%,绝大部分结直肠癌早期由结直肠腺瘤(多呈腺瘤样新生物)发展而来.研究表明,我国结直肠腺瘤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1.88倍,同期结直肠癌增加了0.66倍[1].早期发现和诊断结直肠腺瘤性腺瘤,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内镜下切除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相应的死亡率.结直肠腺瘤多数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失去治疗机会,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通过对人群进行筛查及随访减缓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结直肠腺瘤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持续升高引起广泛重视。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病变,防治结直肠腺 瘤是减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烟酒摄入、体重、年龄 及家族史等。结直肠腺瘤的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评价至关重要。通过积极开展筛查、生活方 式的改善以及化学预防等方式,可对结直肠腺瘤癌变进行个体化精准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12个县市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死亡率已居第4~5位,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90年代城市发病率上升了31.95%,农村上升了8.51%。根据腺瘤-腺癌顺变假说,超过95%的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腺瘤,因此寻找与结直肠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早期切除结直肠腺瘤可减低未来结直肠癌的风险,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通过查阅JNET相关文献,综述JNET分型类型及其在结直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病变的性质及评估浸润深度,指导临床治疗。1 概述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1-2];在中国已跃居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4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胆囊切除史的患者已被认为是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但国内外对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文献按研究方法不同分为队列研究组(6篇)和病例对照研究组(7篇),均使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前者的相对危险度(RR)和后者的比值比(OR),以及二者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队列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研究组分别纳入总样本量5940例和158 995例,Meta分析综合RR=1.32,95%CI:1.07~1.61;OR=1.17,95%CI:1.08~1.26。结论胆囊切除导致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背景:胆囊切除已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一直未受到重视。目的: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结肠镜排除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患者425例,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史分为胆囊切除组(n=63)和对照组(n=362),对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内镜下息肉表现和组织学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切除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0%对3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两组患者息肉的部位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753,P=0.127);但胆囊切除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危险显著高于对照组(OR=1.79,P=0.006)。亚组分析示胆囊切除史≥10年的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胆囊切除史〈10年无明显差异(P=0.11)。结论:胆囊切除并未增加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性,但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此对胆囊切除患者应重视早期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通过筛查发现结直肠腺瘤或早期结直肠癌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提和关键。随着结直肠肿瘤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以及相关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依托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组织我国消化内外科、消化内镜和肿瘤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我国结直肠肿瘤无创诊断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代表菌种为具核梭杆菌。此文综述了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患者粪便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等的关系,探讨梭杆菌在腺瘤向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梭杆菌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模型及最新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点,为老年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经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行病理学检查提示为结直肠腺瘤的老年患者共1 272例,除外恶性肿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根据既往有无行胆囊切除手术分为胆囊切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数量、大小、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并比较胆囊切除时间不同亚组的结直肠腺瘤的特征。结果胆囊切除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腺瘤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绒毛状腺瘤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高风险息肉在胆囊切除时间不同的两个亚组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与胆囊切除时间长短无关,老年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具有更高的恶变风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中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攀升。结直肠癌转归及预后与病变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远远高于进展期的预后。因此开展并普及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下早诊早治是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降低相关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文章就结直肠癌筛查在我国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是我国发病率第四位的肿瘤。结直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出血、术后电凝综合征、穿孔和腹部不适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其中以出血最常见。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出血会引起一系列不良事件,包括:病人急诊观察、再次入院、重复内镜检查、内镜下止血、输血、血管造影栓塞甚至外科手术结直肠切除,对医院及患者而言均是较大的负担,本文对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并发出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重点讨论结肠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流行病学、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出血后处置方法及预防出血措施,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种并发症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2015年全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位于第3位,死亡位于第2位~([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CRC新发病例达37.63万,上升至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19.1万例~([2])。散发结直肠癌多由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其相关的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结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前五位。卵巢转移作为女性结直肠肿瘤患者相对少见的转移部位,其症状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常规化疗敏感性欠佳,临床治疗选择存在争议。因此,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国内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制定《中国结直肠癌卵巢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诊疗流程,从而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整体诊治水平,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异时结直肠癌及高危腺瘤的发病风险及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与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的随访资料。 结果6例患者接受了结肠全切除治疗,中位随访122个月,无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生。28例患者接受了结肠部分切除治疗,中位随访82个月,10例发生了异时结直肠癌,1例发生了需要手术切除的异时结肠腺瘤。结肠部分切除组5年和10年累计异时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分别为24.1%和48.2%,与结肠全切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全组总体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6%。结肠部分切除组与结肠全切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与没有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肠部分切除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结直肠癌手术史、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与异时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结论符合Amsterdam标准的结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异时结直肠肿瘤的风险相当高,与结肠部分切除相比,结肠全切除治疗有助于预防异时结直肠肿瘤,但不能显著改善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16.
日益增多的实验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粪便中的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产物可引起结、直肠肿瘤,其机理不明,但有一些化学诱发剂(如氧化偶氮甲烷、二甲基肼、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致癌作用可能与胆汁酸刺激结肠浅表上皮内DNA的合成有关。高脂和低纤维饮食可使这些物质诱发的肠道肿瘤发病率、多中心性和转移倾向增加。除了胆固醇结石和胆囊癌在发病上相关以外,有人提出胆囊切除或胆石史与结、直肠癌之间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在一项实验中,给胆囊切除的动物注射二甲基肼可使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增加。胆囊储存功能是决定胆盐池动力学和成分的重要因素。从肝脏分泌出的胆汁酸,主要是胆酸、鹅脱氧胆酸和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结合物。胆囊切除后,胆汁连续进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有明确的癌前病变——结直肠腺瘤。手术切除(包括肠镜下切除)、增加膳食纤维、长期服用抗氧化维生素或钙剂,特别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在结直肠肿瘤的预防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NSAID作为肿瘤的预防性应用,也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NSAID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腺瘤方面的效果尚有不少矛盾的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全部恶性肿瘤的前列.约有1/3的结直肠癌是由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引起.遗传性结直肠肿瘤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和遗传性结肠息肉病两大类.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共识与进展,并就其临床诊治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加深人们对他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对上述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饮食结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结直肠癌不仅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不断攀升,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尽早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特别是结直肠腺瘤,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预防关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鉴于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并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多个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内容涵盖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多个部分,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和状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CR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CRC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大城市的增幅更快。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是CRC最主要的癌前疾病㈣。通常认为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CRC和C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