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难治性的慢性心绞痛的治疗Ⅱa类 :外科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R) (证据水平 :A)。Ⅱb类 :①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 (证据水平 :B)。②脊髓电刺激 (SCS) (证据水平 :B)。对于这些难治性慢性心绞痛的治疗手段 ,相对有效或无效的证据均有。这些方法仅用于药物疗效不佳和非介入性和 (或 )外科血运重建术适应证的患者。1 .1  SCSSCS的效果与刺激电极的位置有关 ,有效位置在背部硬膜外C7 T1水平。一些关于接受SCS治疗临床试验 (包括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等 )的结果显示SCS治疗慢性顽固性心绞痛是有希望的 ,然而关于这种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对比中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以下分别简称“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方法:连续入选4家大型心脏中心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中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研究首先比较中美标准对入选患者的推荐结果。之后按中国标准推荐,将两种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划分为适宜组、不适宜组和可能适宜组,并根据实际接受的治疗将各组人群进一步划分为血运重建患者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入院。结果: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连续入选6165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根据中国标准,1.3%(80/6165)未得到推荐;根据美国标准,46.2%(2851/6165)未得到推荐;47.0%(2900/6165)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其中95.0%(2756/2900)术前未行负荷试验。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2900例患者中,911例根据中国标准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0.91,95%CI:0.53~1.57,P=0.74);504例根据中国标准不适宜血运重建,血运重建与1年MACCE无显著相关性(校正后HR=1.15,95%CI:0.33~3.97,P=0.82)。结论: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标准临床场景覆盖率更高,适用性更好。在中美标准推荐不一致的患者中,遵循中国标准推荐进行决策与1年预后的改善无显著相关性,中国标准对“未行负荷试验”患者的推荐可能仍需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正>自1964年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开展以来,心肌血运重建已走过50年的历程。在此重要时刻,迎来了2014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的发布。在对指南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思考和概括总结后,解读本版指南主要内容与大家分享。本版指南有4个重要的新内容:1指南基于大量高质量RCT的系统回顾;2强调危险分层;3强调根据患者临床状态确定血运重建时机;4推荐血运重建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CABG。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完全血运重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部分血运重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死亡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共181名三支病变并行血运重建的患者,按血运重建方式分为两组:部分血运重建组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完全血运重建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支架置入术。手术后临床随访6~70个月(平均28.6±9.2个月),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和心功能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对部分血运重建组123例和完全血运重建组58例进行了临床随访,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事件:部分血运重建组死亡9例(7.32%),完全血运重建组死亡5例(8.62%);部分血运重建组再入院17人(13.8%),完全血运重建组再入院7人(10.3%),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完全血运重建或部分血运重建对患者28个月的死亡率和心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对患者的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04,95%CI=0.893~0.978)。结论临床选择冠状动脉完全血运重建或部分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8个月死亡率和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血流储备分数或血管造影引导下多支血管介入术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为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血管造影(CAG)引导多支血管血运重建术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效果,法国巴黎大学Puymirat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试验,将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随机分配至FFR组(586例)或CAG组(577例)行完全血运重建。主要结局为随访1年时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导致紧急血运重建的计划外住院的复合终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比较早期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策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改变情况。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103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和部分血运重建组(IR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1年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左心室心尖部及基底部的收缩期扭转数据。结果 (1)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心尖及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净扭转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仅在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峰值与部分血运重建组患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整体净扭转峰值有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4.5°vs. 16.3°±5.1°,P0.01)。结论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完全血运重建能够更好地改善左心室收缩期扭转运动。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心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但严重的晚期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弥漫而不能进行CABG或PTCA,本文主要介绍传统心肌血运重建术以外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左心室-冠状动脉搭桥术(VCAB)、心脏去神经术和冠状静脉动脉化。VCAB和经皮原位冠状静脉动脉化有望成为新的晚期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解剖SYNTAX积分(SYNTAX score,SS)对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SS可预测冠心病左主干和/或3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不能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的预后情况[1-7]。因此,SS在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策略选择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虑与其不包含患者临床因素有关。而近来[8]将冠状动脉解剖因素(解剖SYNTAX积分和左主干病变)和患者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肌苷清除率、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并用其判断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对 72 例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与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对其中15 例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后复查心肌灌注显像。结果表明核素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5% 与 86% ;血运重建术后平均缺血节段数无明显改变,平均缺血分数显著降低。结论:①核素心肌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均很高;②血运重建术后,原缺血心肌供血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approximately 1200 known natural mutations of the human globin genes. In most clinical laboratories, the diagnosis of hemoglobin disorders is based on blood counts, hemoglobin electrophoresis, or column chromatography, which can identify common variant hemoglobins such as Hb S, C, and E, but are unable to definitively diagnose most other hemoglobin variants and thalassemia mutations. We report two unrelated cases, both thought initially to have Hb S/beta-thalassemia. Subsequent mutation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one is Hb S/S with compound heterozygosity for nondeletional alpha-thalassemia mutations. The other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compound heterozygosity for Hb S and an unstable hemoglobin, Hb Volga. Correct diagnoses of these hereditary disorders are needed for prognosis and proper management and also for genetic counseling. These studie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to correlate clinical course with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to make DNA-based diagnostics more widely available for patients with unusual or complicated hemoglobin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从吉林延边地区土壤中分离的棘阿米巴属CJY/S1和CJY/S2株中提取基因组18S rDNA,PCR扩增、克隆、测序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 X进行序列分析,与基因库中已有T1至T12型序列进行比较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Acanthamoeba sp. CJY/S1和CJY/S株的18S rDNA全基因序列分别为2 255 bp和2 252 bp,均属T4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