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青山教授认为,痿证的基本因素在“虚”和“热”,本病一般出现在热病之中或之后,治疗时要以平衡阴阳,调理五脏六腑的经气为主.“益阴补虚,通阳起废”为治疗本病的关键,针刺时手法宜重.临证时坚持补虚泻实兼顾,重视调畅气血,强调综合治疗.痿病的预后与感邪轻重,与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治疗时重点有三,一是从脾胃论治,补亏虚之不足;二是从阳经阳穴着手,通调全身阳气;三是从特定穴入手,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针对病证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补虚泻实,确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在单纯的虚证或实证时,或见虚重补,见实重泻;或无虚用补,无实用泻。对于虚实夹杂证,或以实为主时,治却补虚;或以虚为主时,治却泻实;或大胆专补专泻,或施以补泻并重,灵活机巧,妙法尽用。  相似文献   

3.
扶正补虚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也是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扶正补虚法可贯穿肺癌患者治疗的始末,在肺癌的早期、手术前后及放疗、化疗过程中增效减毒以及康复中均可应用。如何正确掌握扶正补虚法的适应证候及如何应用扶正补虚法是中医药治疗肺癌面临的两个重点问题,本研究就扶正补虚法在肺癌的临证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李东垣运用补虚药的规律,为现代医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借助Excel 2010软件对《脾胃论》中补虚药方剂进行整理,按品名、类别统计用药数量并做总结。结果《脾胃论》中共53首补虚药,涉及10味补虚药,共运用补虚药162次,使用频次居前三的药物依次是甘草、人参和白术;53首方剂中,有26首以补虚药为君,以补气药黄芪、白术最多;与补虚药的相关的配伍出现较高的药对形式为:"补气药-补气药""辛散升阳药-补虚药"等;功用中最多的两种为"健脾""补气",主治名列前5名的依次为气虚、水湿、阳虚、阴虚、清阳不升等。结论李东垣使用补虚药以理气补虚、补气补血、发散醒脾为特点,治疗脾胃病首选补气药,但仍需根据临床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子补虚汤治疗化疗后肿瘤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四子补虚汤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子补虚汤治疗化疗后肿瘤相关性疲乏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毒立论"治疗痹证,毒为痹证发生的外部原因,虚为痹证发生的根本原因,瘀为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毒、虚、瘀"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亦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治疗上,灵活应用"解毒、补虚、祛瘀",痹证急性期,当以解毒为先,兼以祛瘀,酌加补虚之品;痹证缓解期,以祛瘀为重,兼以解毒,补虚扶正以驱邪外出,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丹溪心法·水肿》篇详细阐述水肿性质、部位、表现等,对水肿病因、病机、治疗用药,均有独到的见解,在治疗上提出以"大补中宫"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见有血瘀者活血化瘀,血寒者温通经脉,气血虚者补血助气,兼热者清热,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根据朱丹溪论述,并结合多年临床,得出水肿发病关键为脾肾亏虚为本,三焦气机阻滞为标;治疗时重在调中州,恢复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中焦气机升降通畅则三焦气机阻滞得以缓解,同时完善了以阴阳为纲,证见表热实证按阳水处理,证见里虚寒证按阴水论治的方法,同时提出了治疗水肿时用药及饮食禁忌,为后世医家逐渐完善水肿补虚泻实治疗,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现代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复方数据库,从辨证用药规律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①常见证型和药物为:肝火上炎:菊花、白芍;阴虚阳亢:菊花、生地黄、白芍、石决明;阴阳两虚:甘草、黄芪;痰湿壅阻:茯苓、甘草、陈皮。②常见证型和药物种类为:肝火上炎:补虚药、清热药;阴虚阳亢:补虚药、清热药;阴阳两虚:补虚药、解表药;痰湿壅阻: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不同证型治疗应以补虚为主,辅以清热、平肝熄风、解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慢性疾病中,虚郁相兼是常见的情况。治疗如单补其虚;或以补虚为主,则愈补愈滞,病必不除。此时治疗当先治郁,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10.
补虚泻实原则是针灸临床中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补虚即扶正,泻实即祛邪。《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虚者宜补,实者宜泻。《灵枢·经脉》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是针对虚、实两证制定的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李君临  杨娜婷 《中医学报》2020,35(4):761-764
《难经》第七十五难提出东方实、西方虚之病证,首创以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来治疗,还提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难的病机为东方实、西方虚,肝、肺两脏的自身本质决定了肝易实而肺易虚,并无其他脏器因素的影响,且当以东方实为主、为标,西方虚为次、为本;泻南方、补北方可从多个角度达到治疗东方实、西方虚的目的,前期应侧重于泻南方治东方实,后期应侧重于补北方以治西方虚。"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中母均为水(木之母),子均为火(木之子)。"子能令母实"与泻南方相对应,指泻南方火,使南方火虚,水更容易克火,水的消耗减少了,是为"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与补北方相对应,指补北方水,北方水盛则克火之力大,火气更虚,从而"母能令子虚"。"治虚"为治西方虚及北方虚,具体做法则是补北方水,通过子不食母,补北方水的同时使西方金慢慢恢复。泻实容易而补虚难,泻南方待东方木实证已去,仍需继续补北方,缓缓图之,西方金、北方水充足,方才使东方实、西方虚的情况不再容易发生,故言"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虚敛汗方对肺痨汗证的疗效.方法:80例肺痨汗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经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对照组予常规抗痨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抗痨治疗外,予补虚敛汗方.两组疗程均为2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47.50%.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虚敛汗方能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虚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虚活血化痰方,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虚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中药消积补虚法治疗盆腔炎症包块的疗效.方法 对112名盆腔炎症包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消积补虚方口服,一日两次,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用静滴青霉素640万u、甲硝唑200ml及红外线理疗下腹部,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其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积补虚法治疗盆腔炎症包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补虚润降汤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虚润降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自拟方-补虚润降汤,B组用麻子仁丸,均治一周,观察两组疗铲并做比较。结果:补虚润降汤治愈率为52%,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14%,总有效率96%,优于麻子仁丸(P〈0.05)。结论:补虚润降汤对老年性便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家俊主任认为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感其总的治法为补虚祛邪,补虚以补肾气及填肾精为主,祛邪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另外强调疏肝理气及灵活使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对脑梗死后情志变化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总结分析近十年中药复方治疗脑梗死后情志变化的用药情况。结果:脑梗死后失眠临床常用药物为甘草、牡蛎、黄芪、白芍、酸枣仁等,其治疗以补虚、清热、安神为主。脑梗死后抑郁临床常用药物为川芎、柴胡、当归、郁金、石菖蒲等,其治疗以补虚、活血化瘀、安神为主。结论:脑梗死后情志变化主要为失眠与抑郁,临床治以补虚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配合以不同药物。  相似文献   

18.
补虚润降汤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虚润降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性便秘患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自拟方-补虚润降汤,B组用麻子仁丸,均治1周,观察两组疗效并做比较,结果:补虚润降汤治愈率为52%,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14%,总有效率96%,优于麻子仁丸(P〈0.05),结论:补虚润降汤对老年性便秘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的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进行分析.结果 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亦可用峻剂逐水.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治宜健脾、温肾和滋养肝肾.结论 本病的病理由于本虚标实,虚实交错,故治疗需注意攻补兼施,补虚不碍实,攻实不忘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首先分为实胀、虚胀两大证候.  相似文献   

20.
总结梁直英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经验。梁直英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亏虚,标实与痰、热、瘀及外邪入侵相关,但痰瘀贯穿病程始终。临床需分急性感染期和稳定期辨证施治。急性感染期以清热化痰、凉血泻火为法,可选清肺止血汤或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稳定期以益气养阴、补虚固本为法,常用苇茎汤合补益肺脾肾的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汤、麦味地黄丸、沙参麦冬汤等加减治疗。因支气管扩张具有痰、热、瘀的病症特点,故治疗时需清热化痰而不忘活血化瘀。临证中善用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本病,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