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洁  廖益明 《当代医学》2010,16(30):12-13
目的研究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螺内酯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20mg/d,于治疗后6个月检测超声学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和Tei指数,比较两组的不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螺内酯组超声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Tei指数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螺内酯(安体舒通)20 mg,每日2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除未服用螺内酯外,其他治疗包括溶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阿斯匹林等药物的应用,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发病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观察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指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和12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D、LVESD均有明显降低(P<0.05和P<0.01),LVEF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螺内酯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3年11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内服小剂量螺内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S)、左室等容松弛时间(LVRI)]、血流动力学超声指标[舒张期左室血流传播速度(V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VO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LVDD、LVS、LVRI相较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观察组VP、VOP相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崔芳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572-573
目的了解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螺内酯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螺内酯20mg/d,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Tei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螺内酯组患者治疗前Tei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Tei指数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减少左室重构的发生,然而最近研究发现,ACEI类药物长期应用所产生的醛固酮逃逸现象以及心脏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产生的局部醛固酮对心脏的直接损害,促使学者们去探索新的防治左室重构的药物,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Modena等和Hayashi等对此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和及心脏射血分数(EF)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0例,平均年龄(53±17)岁.按剂量不同分为20 mg组、40 mg组和60 mg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院后立即、第2、7、30、60 d清晨空腹血浆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1.1&#177;4.3)mm和(54.4&#177;4.8)mm,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7.3&#177;4.6)mm和(41.8&#177;4.9)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分别为(52.6&#177;4.6)%和(47.2&#177;4.9)%,P〈0.05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后可抑制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防止发生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临床路径给予再灌注和/或常规药物治疗,螺内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mg/d,观察心肌梗死后1天、7天静脉血BNP水平,1天、7天和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LVDD及LVEF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7天螺内酯组BN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心肌梗死后1天、7天两组LVDD、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时螺内酯组LVDD扩大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心肌梗死后3个月两组LVEF较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螺内酯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螺内酯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BNP水平,并改善远期(3个月)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8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常规治疗,螺内酯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在治疗6个月内检测2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血清透明质酸(HA)及心脏核磁共振,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和左室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PⅢNP、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延迟强化灶体积明显下降(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缩功能及血浆PⅢNP、BNP浓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和螺内酯组(39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另设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及BNP含量的基线值。结果两组AMI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初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而螺内酯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血浆BNP及PⅢ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螺内酯组与常规治疗组同期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左室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1 β(1 L-1β)水平的变化.方法 AMI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对照纽(n=23)和治疗组(n=25).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分别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第1周、第6周血清MCP-1和IL-1β水平的变化,用心脏超声学检测两组第1周、第6周左室形态学参数和舒缩功能.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AMI后各组血清MCP-1和IL-1 β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第6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MCP-1水平降低21.7%(P<0.01),血清IL-1 β水平降低28.1%(P<0.01),LVEDVI明显减少(P<0.05)、VE/VA明显增加(P<0.01).结论 螺内酯可减轻AMI炎症反应过程,阻抑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G-CSF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G-CS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300 g G-CSF连续3 d。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G-CSF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VEF比较(48.6%±5.2%4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G-CSF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使用卡托普利〉5年。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心衰药(卡托普利,袢利尿剂,洋地黄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螺内酯20mg,1次/日,疗程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心脏的形态学参数,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为67.74%,两组经过治疗IVST、PWT、LVMI、LVEF、CI、CO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中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CHF可提高疗效,改善左室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在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基础上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采用卡托普利及倍他乐克治疗的基础上,将48例未经静脉溶栓治疗及溶栓失败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20 mg/d,n=26),对照组未给予螺内酯(n=22),坚持用药1年后对比观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用药前后各自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防治心功能不全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钾平均值及高钾血症发生率2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卡托普利、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有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溶栓已经做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对126例溶栓和非溶栓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值测定和心电图运动试验,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急性期和远期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张永飞 《吉林医学》2012,33(23):4990-499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我院被诊断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螺内酯剂量≤40 mg/d治疗,大剂量组加用螺内酯剂量≥60 mg/d治疗。结果:经过观察,治疗组的Pd、QT间期及离散度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中与治疗后都无明显不良反应,无心、肝、肾等不适,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王栋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84-185
目的:分析不同心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心功能的影响及特点。方法:将2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时心率快慢分为4组,A组79例,心率〈70次/min;B组56例,心率70~79次/min;C组74例,心率80~89次/min;D组77例,心率≥90次/min,对比分析4组患者入院前后的临床特点。结果:随着心率的增加,心功能逐渐减退,发病至入院时间越来越长;溶栓率减少,而未通率增加,则死亡率增加。患者发病至入院的时间逐渐延长,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白细胞计数均逐渐增加,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入院时心率快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病时间长,心功能差,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螺内酯,通过观察窦性心律震荡指标TO(震荡初始)、TS(震荡斜率),探讨其对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首次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第二组加螺内酯20mg,1次/d口服(螺内酯组).治疗前后测定TO、TS.结果 螺内酯组TO下降(P<0.01),TS升高(P<0.01).结论 螺内酯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趋于正常化,有效恢复心脏节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与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AMI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福辛普利与螺内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测定血清钾、镁离子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病人用药2周后,其LVEF显著增高(t=2.36,P<0.05),血清钾、镁离子浓度变化不大。结论福辛普利与螺内酯可改善AMI并发左心功能不全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