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采用心脏手术右前侧胸斜切口进行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 34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8例。年龄 5 0天~ 3岁 ,其中≤ 2个月 2例 ,2~ 12个月 12例 ;体重 3 5~ 14 5kg。室间隔缺损 2 3例 ,继发孔房缺 6例 ,法乐四联症 2例 ,法乐三联症 1例 ,先天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1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 1例。合并畸形 :继发孔房缺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5例 ,卵圆孔未闭 6例 ,左上腔畸形 2例。均经彩超、心电图及X光胸片确诊。1 2 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 均采用右前侧胸斜形切…  相似文献   

2.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完成4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体会。方法:自右腋中线经第4肋上缘斜向前下至腋前经第5肋骨上缘切口长约10-12cm,经第4肋间进胸,行二尖瓣置换术(MVR)4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例,三尖瓣置换术(IVR)1例,结果:心肌阻断时间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与正中切口无显著差异,但开胸,关胸时间相比明显缩短,术中创面渗血和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无伤口感染,裂开,畸形和心包埋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死亡3例,39例痊愈出院,经3-36个月随访,伤口平整,无畸形等不良反应,结论:经右胸小创切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李静  于波  孙倩 《中国医药导报》2009,(36):111-111,113
目的:介绍微创心脏手术护理的体会。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2月应用右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6例,肺动脉瓣狭窄松解2例,并行MVP3例,TVP4例。左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30例,其中胸膜外12例,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45例,其中胸膜外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1~68min,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3~50min;PDA结扎组手术时间的1h,术后胸腔引流液0~220ml。无死亡及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左腋下小切口和(或)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术前良好的心理疏导、技术宣教、适当手术器械的准备,配合麻醉师建立血管通道、摆好患者的体位,手术当中紧跟手术步骤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回顾28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和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对心脏功能的适当支持和对呼吸道的正确护理是保证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心脏手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曾伟生  曹振飞  蒋仁超 《医学争鸣》2000,21(10):I220-I221
0 引言 我院自 1997- 0 8/ 1998- 12 ,对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应用右胸小切口和心脏不停跳法等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40例 ,全部获得成功 .1 对象和方法 全组 40 (男 12 ,女 2 8)例 ,年龄 2~ 31岁 ,平均 10 .5岁 .先天性心脏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 14例 ,室间隔缺损 2 2例 ,部分型房室管畸形 1例 ,合并畸形有肺动脉瓣狭窄 ,右室流出道狭窄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各 1例 .风湿性心脏病3例 ,均为二尖瓣狭窄 ,其中 2例直视成形 ,1例换瓣 .所有病例均全麻 ,气管插管 ,右乳房下弧形切口 37例 ,右腋下直切口3例 .切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固定胸腔引流管、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色、量、质,加强管道护理,防止滑脱.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心脏手术既往多采用正中胸骨切口手术,手术创伤大。愈合瘢痕不美观。现采取微刨手术方法的人愈来愈多。2001年2月~2004年2月,笔者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行心脏直视手术1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m 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icalprocedure)不但可避免一些标准心内直视手术的创伤 ,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且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此我院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2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就术中麻醉处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 2 4例 ,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2~ 36岁 ,体重 13~ 6 9kg。房缺 (ASD) 15例 ,室缺 (VSD) 8例 ,主动脉窦瘤破裂 (Valsalva) 1例 ,心功能 ~ 级 (NYHA) ,ASA ~ 级。1.2 麻醉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纵切口行各种心脏手术经验。方法:经右腋下腋中线第3肋间至腋前线第6肋间纵行切口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7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9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8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3例。其中38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黏液瘤,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是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的。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下腔静脉破裂,1例肋间血管出血,2例肺不张,气胸、右胸腔积液各3例,1例VSD术后出现残余漏,经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常见的心脏疾患采用右腋下小纵切口可以替代正中切口,具有切口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消除成年后心理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微创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手术6例,二尖瓣成形手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例,左房黏液瘤摘除手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2例,冠心病搭桥手术1例。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40.3±12.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6.4±11.3)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5.1±2.2)h,术后住院时间(7.1±3.6)d。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较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避免术后胸骨畸形、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该院188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375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88例作为治疗组,传统正中开胸心脏病手术1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腔引流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资料上海胸科医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56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年龄范围6~42岁,体重范围18~86kg,体表面积范围0.75~2.11m^2。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于第四肋间进胸,插特定制作的长形的带导芯的主动脉供血管和直角腔静脉引流管。体外循环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全身灌注方法,全体外开始后可用38℃温水保温。心内操作时,鼻咽部温度保持在34℃左右。体外循环即将结束时,复温至鼻咽部温度达38.5℃体外循环中应用中深度血液稀释方法,转流中血细胞压积维持在17%~22%。为了减少库血的应用,术中还应用了自身血回收机,以尽力回收切口中出血。结果 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20~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min,心脏停跳时间为5~41min。术中维持动脉平均压60~80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为0~10cmH2O,术中尿排出量300~1200ml。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全组体外循环均顺利,无意外故障发生。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1例 ,男 3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2 7岁 ,平均 ( 7.1± 4.8)岁 ,体质量 11~ 71kg ,平均 ( 2 2 .0± 11.6)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 ,皮肤切口沿右侧第 5肋间长 5~ 8cm ,经第 3或第 4肋间入胸 ,距右膈神经前 2 .0cm纵向切开心包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 ,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皮肤切口长 ( 6.9± 0 .9)cm。体外循环时间 ( 5 7.4±2 1.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3 6.2± 14 .8)min ,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 ( 8.5± 5 .8)h ,ICU时间 ( 3 3 .6± 16.9)h ,术后住院 ( 8.2± 1.9)d。术后胸腔引流量 ( 2 0 6.1± 15 0 .7)ml。 5 2例 ( 85 % )未输库血。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年 ,心功能较术前改善 ,残余分流 2例。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微创美观 ,安全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库血用量小 ,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15.
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 ̄10cm,成人10 ̄12cm;升主动脉阻断18 ̄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我们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74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结果:使用特殊直角静脉引流管和进口主动脉引流管行多种体外循环灌注,运用胶体预充维持血细胞压积,患者术中平稳,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具有关观,创伤小的特点。结论: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器材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心脏外科微创新技术。方法:2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者经第2肋间正中横切口,行室缺修补、房缺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者经后胸骨旁纵切口,儿童8~10cm,成人10~12cm;升主动脉阻断18~110min。结果: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40%)未输血。结论: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出血少等优点,但其视野小,操作要求高,遇有特殊情况时处理较困难,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16例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进行情况.结果 本组心脏停跳下手术160例,139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7%,21例除颤1-3次复跳;单纯房间隔缺损56例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手术,56例全部顺利脱机.结论 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的正确应用,利于心脏成功复苏及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丛伟  冯刚 《医学科技》2001,(4):16-17
目的:总结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分劈胸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4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6例。结果:全组切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下段小切口适宜于很多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手术,该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