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言语发育延迟患儿听功能改变特点,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岁以下114例言语发育延迟患儿进行ABR测试,与各年龄组正常标准值比较,并对异常ABR患儿同时进行DPOAE测试,与标准值比较。结果:ABR测试显示语迟患儿V波反应阈在正常范围者78例(68.4%),异常升高者36例(31.6%)。在36例听力障碍患儿中双耳听力障碍者33例,单耳听力障碍者3例。双耳听力障碍者中有17例(14.9%)无反应,10例(8.8%)重度听力障碍,中度、轻度听力障碍者各3例(2.6%)。3例(2.6%)单耳均为轻度听力障碍。对36例ABR测试异常患儿行DPOAE检查,其中双耳听力障碍的33例患儿共66耳中,有62耳DPOAE反应缺失,与ABR检查结果一致,考虑为耳蜗性聋;1例双耳DPOAE正常,而ABR无反应,该患儿有围产期重度窒息史,考虑为蜗后性聋,另1例轻度听力障碍患儿双耳和其它3例单耳轻度听力障碍患儿DPOAE幅值、信噪比(SNR)低频区正常,中高频区(3~8KHz)下降、SNR<6。结论:言语发育延迟患儿听功能改变以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为特点,ABR、DPOAE对于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听力损害提供客观定位和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2.
高胆红素血症婴幼儿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婴幼儿的听力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4例(108耳)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听觉脑千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测试,设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蜗性病变对照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胆组本身,可出现双耳蜗性、双耳蜗后、双耳ABR及DPOAE严重异常、双耳中一耳为蜗性、一耳为蜗后的不同表现;与中枢组比较。高胆组表现为蜗后病变的比率较中枢组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除F7外,高胆组各频点的DPOAE幅值均较低;F6~F11各频点的引出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蜗性病变组相比,高胆组的波V阈值较高(P〈0.05);与蜗性病变组及正常组相比,高胆组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均延长(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婴幼儿在听力测试中可表现多种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力筛查方法和听力障碍发病情况,为早期治疗听力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查13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3度,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其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周后作第2次复查,仍未通过者于3月龄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DPOAE初筛及复筛的异常率的改变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轻度组DPOAE异常率较低,中、重度组则依次增高,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DPOAE异常率越高,异常越严重。初筛3个月后对轻、中、重度异常者进行了ABR检测,轻度组恢复较好,重度组恢复较差,异常率高,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NICU中高胆红素血症是造成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听力障碍的发生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相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DPOAE结合ABR是一种较好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70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初步资料。方法 :新生儿出生 3~ 4天及出生 4 2天分别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 (DPOAE)进行普遍听力初筛复筛 ,复筛未通过者脑干诱发电位 (ABR)诊断 ,异常者在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两次 ABR未通过者为听力损失。结果 :住院期间筛查新生儿 70 4 0例 ,1次通过 5 76 7例 ,通过率 81.9% ,4 2天再次复查 5 731例 ,通过 5 6 0 4例 ,通过率 97.8%。未通过者 3个月内 ABR检查 114例 ,有 4 8例未通过 ,至 6个月时再次复查 ABR,有 36例转为正常 ,最后确诊不同程度听力损失 12例 ,听力损失发病率 1.70‰。结论 :DPOAE是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理想的检测方法 ,住院期间普遍听力初筛和出生4 2天普遍复筛有利降低筛查假阴性和假阳性 ,两次 ABR确诊有利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廊坊地区出生的79 45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及高危儿42天后采用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复筛阳性者采用AABR+ABR+DPOAE+声导抗等听力测试做最后确诊,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79 450例,初筛率92.5%;初筛通过69 122例,通过率87.0%;复筛8 125例,未通过975例,阳性率12.0%;确诊201例,总发病率2.5‰,其中轻度听力损伤108例,中度听力损伤56例,重度37例。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可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及时给予干预,减少听力损害的发生,促进言语发育,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荣成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和筛查工作状况,探索和研究该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和工作方法。方法选择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3d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2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14634名新生儿中,12731名(87.0%)初筛通过;1903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1852例通过。51例接受』u出R检查,其中34例出现不同程度听力损伤,总计在筛查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0.23%,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4人。发病率0.16%o,34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双耳重度听力损失8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26人。结论对新生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非常必要,耳声发射仪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能提高高危儿听力损伤的诊断率,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比较理想的方法。新生儿听力缺陷可以通过筛查尽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和干预,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听力筛查方法及评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耳声发射(OAE)筛查早产儿听力的基本特征,寻找适合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方法、首次听力筛查的时间及评定标准。方法:应用丹麦产M adsen Cape ila耳声发射仪,对112例早产儿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DPOAE),测试结果不能通过者,1个月后复查,仍不能通过者3个月复查,如仍不能通过则同时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并对112例早产儿按窒息、体重及黄疸分组。结果:总通过率为86.6%,窒息组DPOAE通过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POAE快速、方便、无损伤,可作为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且测试结果与窒息密切相关,胎龄34周是早产儿听力成熟的关键年龄,早产儿首次听力筛查的合适时间为胎龄34周,对第1次不能通过DPOAE的早产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定期复查、随访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听力筛查方法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听力障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同时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初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后统一采用ABR复查.结果 DPOAE未通过耳数为25只,听力筛查异常率35.7%,ABR未通过耳数为68只,听力筛查异常率97.1%,两种筛查方法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中筛查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BR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听力损伤检测敏感性高于DPOAE,建议对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采用ABR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鼓膜穿孔对噪声性听损伤的豚鼠脑干诱发电位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方法]10只豚鼠分别行右鼓膜穿孔,穿孔面积约占整个鼓膜的25%,左耳为对照耳。每天定时暴露于稳态噪声4h,连续暴露6d,观察左右两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变化。[结果]两耳均出现ABR反应阈的上升和DPOAE幅值下降,脱离噪声暴露一段时间后,正常耳可恢复,穿孔耳仍有听阈的暂时性阈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穿孔后,耳蜗外毛细胞对噪声更敏感,听阈的暂时性阈移恢复延迟。  相似文献   

10.
638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的基本资料。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2年7月~2003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6460例进行听力普遍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Hz听性相关电位(40Hz-AERP)技术诊断。结果:实际筛查6387例,筛查率为98.9%。初筛通过5881例(92.1%)。需复筛的506例,实际复筛504例,复筛率为99.6%。复筛通过491例,复筛通过率97.4%。14例复查ABR中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13例,1例假阳性。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2.03‰,初筛假阳性率为7.62%,两步筛查后的假阳性率为0.015%。结论:新生儿听力普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两步筛查法可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尽早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出生的180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资料,待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d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初次筛查,待出生42d后再次进行DPOAE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的复筛,筛查结果有1项以上未通过者给予听力学检查诊断(后续确诊,与此项研究无关).结果 初筛组新生儿共180例,均接受了DPOAE听力检查,其初筛通过者164例,占91.11%,未通过者16例,占8.89%;复筛组新生儿158例,复筛率为87.78%,其中初筛通过者行复筛未通过率为4.17%,初筛未通过者行复筛也未通过率为14.29%,初筛和复筛均未通过者合计8例,占5.06%.攀枝花地区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听力缺失的检出率为1.67%(3/180).结论 听力缺失的患儿需给予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从而达到促进新生儿语言发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听力发育状况及听力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对2012年1月-2012年8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和母婴同室住院的328例早产儿和9 086例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早产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明显低于足月儿(χ2=183.67,P<0.01)。且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越低。28周≤胎龄<31周35例,通过16例,通过率45.71%;31周≤胎龄<34周124例,通过81例,通过率65.32%;34周≤胎龄<37周169例,通过135例,通过率79.88%。各组通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P<0.01)。 结论 早产儿是听力损失的高危人群,应重点监测,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情况.[方法]236名(472耳)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昕性脑干诱发电位测试,评估其听力损失情况,其中,年龄段在2~12月龄,平均年龄3.44月龄.[结果]≤30 dBnHL的有85耳(占18%),30~50 dBnHI,的有213耳(占45%),51~70 dBnHL的有102耳(占21.6%),71~90 dBnHL的有31耳(占6.7%),>90 dBnHL的有41耳(占8.7%).[结论]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中重度的占37%左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听力损失婴儿的听力变化趋势,为正确有效干预提高依据. [方法]对101例(173耳)3个月内初次听性脑千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疑为听力损失的婴儿在3个月后进行ABR追踪复查.[结果]第1次ABR检查,平均阈值(50.91±14.46)dBnHL,第2次ABR检查,平均阈值降为(39.57±19.74)dBn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121耳周值减低,29耳不变,23耳增加,轻中度者分级程度转为正常78耳,占45.1%,8例9耳分级程度加重,极重度者阈值基本未改变.[结论]对于初次听力诊断疑为轻中度听力损失者,应进行每3个月1次的听力学监测和跟踪随访,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3月龄的早期诊断和6月龄的早期干预是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系统干预管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足月脑损伤高危儿198例,按家长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医院-家庭管理模式给予系统化早期干预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儿3、6、12、18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发生率,以及6、12、18月龄时的发育商及脑瘫发生率。结果 两组高危儿在3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率、肌张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18月龄时,干预组原始反射异常率(13.59%)、肌张力异常率(5.83%)、脑瘫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12、18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 系统干预管理有助于促进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提高智力发育水平,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头皮静脉损伤进行观察和原因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对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输液前根据血管条件,认真选择血管及穿刺部位,或给予50%MgSO4湿熟敷等预防性护理措施;输液中有计划的安排治疗方案,根据药液性质和病情,调整恰当的输液速度,合理地保护血管;输液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全方位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中患儿发生轻度刺激征8例,占16%,中度刺激征3例,占6%,重度刺激征0例,静脉炎发生2例,未发生一例静脉局部坏死.结论:恰当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为临床预防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头皮静脉损伤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