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位两腔心伴先天性无脾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旗  沈玉才  刘树元 《新医学》2003,34(1):39-40
1病例报告患儿,女。因“出生后呼吸困难20分钟”于2000-01-01由本院产科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母亲25岁,健康,孕1产1,孕39周顺产,妊娠期无呼吸道感染、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用药及接触有害毒物及放射线史。患儿有宫内窘迫、羊水Ⅱ度,出生时1、5、10分钟阿普加(Apgar)评分均为8分(皮肤青紫、肌张力稍差),体重2.85kg。生后10分钟出现呼吸困难、吐沫、青紫加重。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60次/分,呼吸80次/分。外观无畸形。呼吸急促,轻度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糙,少许湿…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例1] 女,2个月.因咳嗽伴腹泻4天,加重2天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80/min,呼吸38/min.意识清,精神差,发育及营养欠佳.前囟未闭、平软,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轻度发绀,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轻度吸气三凹征,无鼻翼扇动,咽充血.  相似文献   

3.
右位心或伴大血管转位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多是由于妊娠早期母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感染或遗传染色体异常的影响,胚胎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造成的先天性畸形。右位心伴大血管转位或其他严重心血管畸形患者生存率极低,大多早期夭折。我院自1998年10月~2005年1月,先后经临床和医技检查明确诊断右位心或伴内脏反位、大血管转位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75岁,平均(44.0±0.57)岁。病程长短不等,短则0.5~2天,长则数十年。1.2就诊原因及临床表现本组反复咳嗽、胸闷、气急30年…  相似文献   

4.
右位心全内脏反位伴慢性肾炎较为罕见。国内外均未见类似报道,作者于2005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于2005年6月15日收入院。患儿1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于当地医院,病程中无活动后心慌、气短,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1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位心伴全内脏转位患者肺部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例右位心伴全内脏转位患者肺部肿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总结手术期麻醉处理经验。结果 5例患者单肺通气期间患侧肺塌陷完全,健侧上、下肺呼吸音清晰,通气良好,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可维持在95%以上,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手术期,9 d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右位心伴全内脏转位患者肺部肿瘤切除术的科学合理的麻醉处理对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5岁,主因发现高血压10年,活动后气短2年,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10年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达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活动障碍,间断服用复方降压胶囊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140/70~90 mm Hg之间.2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汗出,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经休息5~6分钟可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8.
9.
正患者男,56岁,因咳嗽、喘累1 d,突发呼吸困难1 h就诊。患者多年前体检发现室间隔缺损未行治疗,无明显不适,Ⅱ型糖尿病史约10年,无支气管哮喘病史。体格检查:患者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唇稍紫绀。胸骨右缘二三肋间闻及收缩期3~4级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脑钠肽(静脉血)3804.28 pg/n L,心肌酶谱:α-羟丁酸脱氢酶229.00 U/L,磷酸肌酸激酶287.00 U/L。胸部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5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7个月,加重10 d入院.病人于7个月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伴乏力、双下肢水肿,多于中等量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逐渐缓解,近10 d活动耐量进行性下降,爬2层楼即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查体:血压120/9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差,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充盈,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患者,女,26岁,至我院健康体检。主诉无不适。查体:身高160cm,体质量47kg,血压107/71mmHg(1mmHg=0.133kPa)。腹部彩超显示:肝脏、胆囊位于左上腹,脾脏位于右上腹,内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皮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未见明显分离。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左前方,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右前方。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大部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男,28岁。因持续心悸、胸闷4个月于2005年10月14日入本院。入院体检:T36℃,P75次/min,R20次/min,BP130/90mmHg。神志清楚,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不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甲状腺不肿大。两肺呼吸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五肋锁骨中线内侧0.5cm,HR81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胸片示两肺野未见明显活动性实变影,心尖位于右肺野内,胃泡位于右膈下(图1)。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示镜面右位心,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各瓣膜形态结构正常,EF59%。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反位。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甲状腺功能测定:FT3、FT4、T3、T4、TSH均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5年入院。查体: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0.5cm处,叩诊心界向右大,右位心,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腹部超声:全内脏反位,肝脏左位,脾脏右位。胸片:心尖向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因进行性紫绀,反复胸闷,心悸,气短15年,加重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双下肢浮肿10天就诊.体格检查:身体发育不良,紫绀,杵状指(趾)明显,胸前部稍隆起,胸骨右缘下端收缩期吹风样喷射型杂音和震颤,心电图示:右位心,右心室肥大并劳损.超声心动图示:右位心,法洛四联症.X线正位胸片示:心脏影像呈靴型,心影大部分在右胸腔,心尖指向右下并略上翘,上纵隔影增宽,主动脉球及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侧,胃泡影位于左隔下,左侧中下肺野肺纹理模糊,间有斑点状模糊影,右肺野异常清晰,心脏之左、右斜位片显示心影的形态与正常心影的形态相反,且右心室,右心房增大,而左心室、左心房不大.诊断为右旋性右位心伴法洛四联症(图1~3).  相似文献   

15.
右位心1例     
1 病历摘要 女,26岁。主因感冒后10d,胸闷,心悸1d于2008—01—31入院。查体心前区无隆起,触无震颤,叩心界向右扩大,HR70次/min,律整胸骨右侧第三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人院行心脏彩超示:(1)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8岁,常自觉活动后气急、多汗。近三年来曾晕厥数次,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两日前因扫地时晕倒,于今日来我院门诊检查。体检:体格瘦小,无紫绀,心尖搏动在右锁骨中线外1.5cm 处;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浊音区位于右侧胸腔;心率Ⅰ26次/分,律齐。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处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胃泡鼓音区在右侧,肝浊音区位于左侧。胸片示:两肺血增多,心影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心影呈二尖瓣型、正位心胸比76%,右房右室扩大,升主动脉及胃泡位于脊柱右  相似文献   

17.
陈志平  徐若梅  杨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131-2131
患儿,女,生后3h,因"出生面色青紫3h"于2006年3月28日入院。患儿G2P2于2006年3月28日于家中旧法接生,38 周孕,胎膜早破24h,羊水有粪染,色黄(具体分度不详),出生后面色青紫1 min,经拍打足心后哭,Apgar评分不详,产前脐带绕颈2周,有无胎心减慢及宫内窘迫均不详,胎盘情况不详,患儿生后烦哭不安,难以安抚,面色青紫,无  相似文献   

18.
1病历简介青年男性。因腰痛1个月入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子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住院期间双肾B超检查结果:右肾中上极见有三个中等密度均匀回声包块。血常规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双际及后腹膜CT提示胃移位于右侧,右肾周围包块考虑为变异脾脏,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及十二指肠翻转,位于右上腹部,双肾低张静脉造影示泌尿系统未见异常,钡剂灌肠造影示结肠移位,升结肠、降结肠均位于右腹部,两者直接相连口服碘胆囊造影示胆囊显影清晰、立位时胆囊颈部投影于正中线,胆囊体、底部位于左中腹;俯卧位时胆囊位…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男,1岁2月龄.以左眼先天性青光眼收住入院,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前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全内脏转位,X线胸片:右位心,胃泡在右上方.心脏彩超:右位心.腹部B超:肝脏左位,脾脏右位,腹腔内脏异位.其它未发现异常.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监测ECG、SpO2、HR、RR,生命征平稳,SpO298%~100%,HR120~140次/min,RR20~30次/min,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内脏完全转位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报告男 ,2 6岁。因活动后心慌、气短 2 0 a余 ,咳嗽 4个月于 1995 -0 5 - 0 8入院 ,患者自幼年起哭啼后的口唇紫绀而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 ,1988年在某医院诊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成功率小而未做。平日可胜任一般轻体力劳动。于 4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咳嗽 ,咳少量白痰 ,按急性支气管炎治疗 ,咳嗽时轻时重 ,入院前 2 d咳嗽加重 ,伴大量出汗、心慌、气短明显、发热 ,以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而入院。入院时查体 :T38℃ ,P12 0次 / min,R34次 / min,BP113/ 30 mm Hg,被迫半卧位 ,面部、口唇轻度紫绀、全身皮肤多汗、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