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肝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3].二者可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内毒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分泌与释放,导致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出血、肾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口服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的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ndotoxaemia,ETM)治疗作用,并探讨细胞因予变化与ETM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29例,男56例,女33例,平均年龄43.5岁,诊断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方案标准。各病例纠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一组口服乳果糖,另一组不服乳果糖。乳果糖剂量10~30g/d,并调节至大便2~3次,疗程为20d,并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20日常规抽血检测。2.内…  相似文献   

3.
肠道内有大量细菌生长,如细菌过度繁殖,内毒素产生过量,或肠黏膜屏障受损内毒素吸收入门静脉增多,或肝内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低下,内毒素的吸收量超过了肝脏的清除能力,内毒素即可“泛滥”(spillover)进人体循环而形成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20(3):156-156
多种肝炎与肝病大多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IETM密切相关,韩德五教授领导的山西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2 0余年来围绕IETM与肝病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在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①各种肝炎是通过各自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所造成的肝损伤(称之为“原发性肝损伤”)。原发性肝损伤往往伴有IETM ,后者通过过度或持续激活枯否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自由基等又损伤了肝组织,这种肝损伤称之为“继发性肝损伤”。肝炎、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这两种肝损伤的叠和;②由于IETM过度…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与内毒素、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检测64例慢性肝病患者SIBO情况,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PDGF,放免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分析SIBO与内毒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64例慢性肝病患者中,LHBT阳性22例(34.4%),慢性肝病伴与不伴SIBO的血浆内毒素为(62±19)和(31±13)pg/ml;PDGF为(211±77)和(136±57)pg/ml;HA为649±189)和(394±210)ng/ml;LN为(139±24)和(110±35)μg/L;Ⅳ.C为(156±41)和(112±51)μg/L;PⅢNP为(32±10)和(21±12)μg/L(P值均<0.01)。慢性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PDGF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03,P<0.01);血浆内毒素、PDGF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结论SIBO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高内毒素血症的原因之一,其引起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参与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与酒精性肝病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正婕  范建高  王国良 《肝脏》2002,7(2):128-129
酒精 (乙醇 )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其机制涉及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还原型辅酶Ⅰ /辅酶Ⅰ (NADH/NAD )比值增高所致代谢紊乱、氧缺乏、氧应激和自由基的损害等多个方面。近年来 ,许多学者认为肠源性内毒毒血症及其对库普弗细胞的激活可能是乙醇一系列肝毒性作  相似文献   

7.
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7,自引:14,他引:43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水平,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采用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结果肝病患者血浆ET,ALH,TN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Fn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endotoxemia,IETM)发生率分别为93.3%,84.3%,79.0%与75.0%.结论肝病患者长期持续存在的IETM可加剧肝细胞损伤,在急性肝炎重症化与慢性化中均具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资料表明各型肝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重型肝炎58%~100%,肝硬化79%~92%,慢性肝炎50%~58%,急性肝炎16%~43%。虽对各型肝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率报道不一,但肝病存在程度不等的肠源性内毒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可加重肝损害及促发各种并发症并与肝病互为因果。为此,广大中西医学者在探讨内毒素所致肝损伤机理以及寻找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中西医药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继发性肝损伤"的临床依据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韩德五教授近20 a 来研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学说”. 本文梗概地介绍了该学说的中心内容,重点论述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继发性肝损伤”的临床根据,本刊欢迎大家对此学说进行学术研讨与争鸣.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时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研究显示IETM发生率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重型肝炎58%~100%,肝硬化79%~92%,慢性肝炎50%~58%,急性肝炎16%~43%”^[1,2]。内毒素作用肝脏后可引起多种损害,如肝病慢性化、肝脏纤维化、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由于肝脏可摄取血液中80%~90%的内毒素,而血中内毒素升高又反过来加重了肝脏的损伤。IETM对肝病的发展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积极治疗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功能衰竭山西医学院肝病研究所韩德五关于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至今还不甚明确和统一。往往将肝性昏迷与肝功能衰竭相混同,其实肝功能衰竭是包括肝性昏迷在内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另外,一般都把肝功能衰竭看作是肝实质细胞严重破坏的结果。肝实质细胞的功...  相似文献   

12.
大黄赤芍汤对肝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内毒素( ET)的主要成分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 LPS) ,其生物活性复杂,对人体作用广泛,能使脏腑组织发生严重病变,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 ,临床发病率高,治疗棘手,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 999年9月~2 0 0 2年1月采用大黄赤芍汤治疗肝病ET血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72例均为我院1 999年9月~2 0 0 2年1月住院患者。男39例,女33例,年龄2 2~65岁,平均( 4 2±6)岁;临床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 34例,阳性重型肝炎2 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 2…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调节蛋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通透性增加及细菌移位,腹水一旦形成常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进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水平,探讨其与IETM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研究已经证实在各种实验性肝脏疾病均伴有IETM的发生,而且临床观察也显示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严重IETM的发生率高达80%~100%[1]。随着研究的深入,IETM在肝病患者的发生、发展、损伤机制及治疗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内毒素的来源一般认为重型肝炎时内毒素主要来源于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对许多外来物质的吸收起重要作用,但当某些疾病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移位时,产生的有…  相似文献   

15.
肝病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肝病的重要并发症,是加重肝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肝功能衰竭时,肠道细菌明显上移,在空肠及胃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和毒素,破坏粘膜屏障、损坏粘膜组织,形成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是肝功能衰竭时腹胀、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密切有关。 1 肠道微生态平衡与肠道屏障功能 正常肠道中存在大量不同种属的细菌,这些细菌相互依  相似文献   

16.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肝微循环障碍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诱导的肝微循环障碍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硫代乙酰胺(TAA)构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2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肝素对照组,TAA组,TAA+肝素组。采用生化检测方法 、组织化学方法 和电镜技术,检测实验各组血浆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TAA组血浆内毒素为(0.1899±0.0540)EU/ml、ALT为(1006.80±9182)U/L、MDA为(636±1.96)nmol/ml;对照组分别为(0.0911±0.0068)EU/ml、(31.15±10.58)U/L、(366±0.86)nmol/ml,两组相比TAA组明显升高(P<0.05);TAA+肝素组与TAA组相比,内毒素(0.1597±0.0357)略有下降(P>005),ALT(586.69±221.97)和MDA(3.64±0.95)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TAA组肝坏死面积达50%,纤维素染色TAA组肝窦及微血管内可见大量蓝色丝状团块样的微血栓;电镜结果 显示TAA组窦腔内红细胞聚集、白细胞粘附贴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目减少,而TAA+肝素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诱导肝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性肝损伤,肝素可明显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的肝微循环障碍,从而使缺血、缺氧所致的肝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也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MAFLD常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合并发生,按病理严重程度可分为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等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代乙酰胺(TAA)所制备的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模型的量效关系.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TAA组分别以200、400、600mg/kg剂量的TAA灌胃,24h后相同剂量TAA重复灌胃一次,建立不同剂量TAA致大鼠IETM的动物模型;健康对照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造模后24、48h大鼠死亡情况,48h后采集存活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血清ALT和AST,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造模48h后,健康对照组无大鼠死亡,200mg/kgTAA模型组死亡2只,400mg/kg TAA模型组死亡5只,600mg/kg TAA模型组死亡8只.200、400、600mg/kg 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05.09±116.78)、(901.67±274.31)和(1454.84±473.49)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81±22.61)U/L(t=14.583、25.896、20.596,均P<0.05);200、400、600mg/kg TAA模型组大鼠血清AST水平分别为(465.88±139.96)、(884.37±250.90)和(1889.23±159.67)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9.33±22.04)U/L(t=12.988、18.455、13.542,均P<0.05);200、400、600mg/kg TAA模型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436±0.110)、(0.550±0.095)和(0.620±0.057)E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03±0.056)EU/mL(t=7.335、5.260、8.191,均P<0.05).病理学显示不同剂量TAA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TAA剂量为200~600mg/kg时可成功制作IETM模型,200mg/kg TAA模型组大鼠死亡率较低,适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血症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血浆蛋白能以特异或非特异的方式结合内毒素或中和内毒素,改变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是脂多糖结合蛋白(1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14(soluble CD14,sCD14),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高密度脂蛋白等。本旨在探讨这些内毒素结合蛋白对内毒素作用的影响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血症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