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讨论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结果。方法对5例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进行神经松解术1例,神经切断直接缝合4例。分析其病史并对该病的发病、病程、检查发现及术中发现进行探讨。结果5例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患者与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卡压患者在临床表现、诊断上均有差异,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0%。结论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是区别于上肢神经非创伤性神经卡压的另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至2015年收治的4例桡神经沙漏样改变患者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6~38岁,平均31.8岁.病程2~5个月;患病前有过度疲劳史1例,吹空调受凉2例,无明显诱因1例.前根据临床体征及电生理检查,明确为周围神经损伤;超声检查确定神...  相似文献   

3.
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临床研究与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发病机制与解剖学基础.方法 结合临床7例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的术中所见之形态学改变,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的桡神经进行显微解剖,比较其自旋角度的差异.对左右各20具成人肱骨标本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进行测量.结果 术中见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患者之桡神经臂段的自旋角度明显增大,断裂位置在桡神经沟起始处.解剖学发现正常成人桡神经臂段存在自旋性,全程约为114°~122°,成人肱骨桡神经沟旁纵嵴两侧面之夹角在75°~125°之间,平均为98.5..结论 桡神经非创伤性麻痹系因为桡神经臂段自旋角度增大而在特定的力点扭转而断裂.  相似文献   

4.
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伴神经多段束带样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勇卫  王澍寰  韦加宁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285-287,T002
目的 报告罕见的非创作性桡神经麻痹伴神经多段束带样病变。方法 对1994年1月-1999年8月收治的5命名中层得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男2例,女3例,年龄10-43岁,平均28岁,自发病到手术时间1.5-3.5个月,平均2.4个月,手术探查桡神经,发现桡神经主干及其深支上有1-5处束带样病变,3例在最严重的束带样病变处神经有扭转,无任何外在卡压,3例行组织学检查,发现神经外膜及束膜内滋养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1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4例将病变切除,其中1例直接吻合神经,3例有神经缺损行神经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4年,4例伸腕、伸指、伸拇肌力恢复在4级以上,1例神经移植患者随访14个月,伸腕肌、指总伸肌肌力4级,拇长伸肌肌力3级,结论 非创作性桡神经麻痹伴神经多段束带样病变临床罕见,其病因可能是神经外膜、束膜内的血管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神经松解术治疗上肢原因不明的神经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索原因不明神经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此类疾患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8例原因不明的上肢神经炎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尺神经6例,桡神经2例,病最短5个月,最长达4年,将切除的神经外膜送病理检查,均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治疗采取神经外膜或束膜切开松解手术加局部注射醋酸强的松龙。结果 尺神经6例中5例术前疼痛消失、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手内在肌萎缩)已完全恢复、1例感觉功能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及手内肌萎缩部分恢复,术后1年另侧肢体出现同样体征,治疗后的效果待进一步随访。桡神经2例,1例完全恢复,另1例剧痛完全缓解。结论 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炎的诊断有待进一步探讨,神经松解手术加注射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较非手术疗法的效果要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自 1985年 1月~ 2000年 1月,共治疗 24例患者,其中男 18例,女 6例;年龄 10~ 65岁,平均 38岁。重体力劳动者及手工劳动者 11例。 1例行肌腱移位术, 23例行桡神经探查,其中 18例行神经松解术, 5例将病变神经段切除( 2例直接吻合, 3例行游离神经移植)。结果行桡神经探查发现,神经卡压性病变 12例,包括 8例卡压部位位于旋后肌, 1例位于指总伸肌起点腱性部分, 3例多部位多重卡压;神经束带样病变 5例,外在肿物压迫 4例 (2例腱鞘囊肿, 1例脂肪瘤, 1例血管瘤 ),神经肿瘤 1例,不明原因神经病变 1例。 18例神经松解患者术后随访 6个月~ 15年, 14例完全恢复, 1例术后无效, 3例恢复不全; 5例神经吻合或移植患者术后随访 4个月~ 6年, 3例恢复满意, 2例 (1例神经吻合, 1例神经游离移植 )由于术后时间短,仍在恢复中。结论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病因较多,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48岁。左侧1例,右侧5例。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4例。髓内钉固定1例,钢板固定2例,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均采用双股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神经缺损。采用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及肌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例为远端锁钉直接将桡神经打断,2例为钢板远端压迫桡神经,3例为远端外固定针绞索桡神经。桡神经缺损长度为7~9 cm,移植桡神经浅支长度为14~18 cm。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按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及肌肉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83.3%。所有患者因切取桡神经浅支而出现虎口区感觉麻木。结论 肱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时应完全暴露桡神经,可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从2002年3月至2011年1月,取成年遗体捐献者的周围神经,使用化学萃取法制备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将其消毒、储存,并用于临床治疗41例周围神经缺损患者.男性38例,女性3例,年龄10~55岁.受伤至神经修复时间10 h至9个月,平均4.1个月.受损神经包括臂丛神经10例,上臂桡神经3例,前臂尺神经4例,指(趾)神经12例,坐骨神经2例,胫神经3例,腓总神经5例,股神经2例.合并骨折12例,合并软组织损伤或缺损20例.神经桥接长度2~10 cm,平均6.1 cm.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术后随访9~5l个月,平均20.2个月.通过手术部位物理检查及血生化和免疫检测以评价移植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患者全部得到随访,39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敏性反应、深部感染、肝肾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术后1、12周血生化检测均正常,特种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检测指标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采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骨间后神经多处卡压病例的病史、术中发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卡压部位均在骨间后神经分出旋后肌运动支后至Frohse弓之间。卡压的结构为桡侧返血管(5处)、桡侧腕短伸内侧腱样缘(1处)、Frohse弓近侧神经与周围的粘连(2处)、Frohse腱弓(3处),1例卡压结构不明。3例行神经松解,2例行神经移植,1例行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功能得到全部恢复。结论 前臂反复旋转促进多处卡压的病理结构的形成,根据神经受卡压程度选择神经松解或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神经束膜吻合术和神经外膜吻合术治疗腕部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腕部尺神经断裂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神经束膜吻合组(42例)与神经外膜吻合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尺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3、6、12个月,尺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神经束膜吻合组明显优于神经外膜吻合组(P 0.001)。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神经束膜吻合组(81.0%)高于神经外膜吻合组(47.4%)(P 0.05)。结论神经束膜吻合术治疗腕部尺神经损伤的效果优于神经外膜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束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效果。方法 对70例患者,于上臂上中部切取正中神经、心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神经束移位给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等,重建肩、肘关节的功能。结果 供区部分神经切取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文、胸背神经、健侧C7束支移位比全干移位对肌功能的影响小,且同样有效。结论 肱二头肌肌支、三角肌肌支的神经纤维数量少,用供体神经部分神经束即可提供充足的神经纤维,且能保证移位的神经纤维能良好地长入肱二头肌和三角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供体神经的变化.方法 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障碍时,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吻合重建屈肘功能14例,并进行10~36个月的随访.根据肱二头肌肌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优9例,可3例,差2例.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有年龄、损伤距手术时间、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神经吻合的质量,以及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手术前后供体神经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神经束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用神经束移位恢复屈肘功能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臂丛损伤,分别应用正中神经、尺神经、胸背神经及健侧C7部分神经束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缝合恢复屈肘功能.结果临床应用52例中有26例肱二头肌力达M4级,屈曲肘关节达90°以上,供体神经无明显的损害.结论利用神经束移位可以提供足够的神经纤维,恢复肱二头肌的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干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_4~+~M_5;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_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_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_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_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 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An unusual case of habitual recurrent ulnar nerve dislocation at the elbow is described. The case was complicated by non-traumatic ulnar entrapment neuropathy interfering with the patient's profession as a musician (cello).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设计了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以及腰骶神经根选择性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设计了五种手术方法,1例选择C7神经根切断术,4例选择C8神经根单根切断,4例选择C8神经根分束切断,2例选择C6、C8神经根同时切断,2例下肢痉挛的病例采用一侧选择背根切断、一侧选择腰骶神经根切断术,对13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经2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肢体痉挛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臂丛神经根切断尤其是C8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局部痉挛可使手局部痉挛消失或减轻,功能得到部分恢复,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手局部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神经远断端逆向追踪定位、近断端电刺激定位相结合的方法,对正中神经返支精确对位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大鱼际肌的功能.方法 对3例腕部正中神经断裂伤的患者,自正中神经返支发出处逆行追踪至腕部断伤处,准确定位.局部麻醉下对近端正中神经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分别刺激,刺激时如手指无感觉而大鱼际肌有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的那一束,定为正中神经返支.用10-0线精确对位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年,大鱼际肌外形饱满,肌力达5级,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腕部正中神经切割伤,正中神经返支的精确修复,能较好地恢复大鱼际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概率、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7年8月收治208例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31例,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18例。结果手术治疗的13例中8例有胫神经损伤表现,术前胫神经平均分为3.54分(按照LSUHSC评分),3例术后有恢复,4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未恢复,术后胫神经评分平均为4.77分。13例术前腓总神经平均分为2.23分,术后6例有恢复,2例恢复正常,5例没有恢复,术后腓总神经平均分为2.69分。非手术治疗的18例中14例有胫神经损伤,术前胫神经平均分为3.67分,13例有恢复,12例完全恢复正常,术后胫神经平均分为4.89分。非手术治疗病人都有腓总神经损伤,治疗前腓总神经平均分2.39分,治疗后13例有恢复,3例恢复正常,5例没有恢复,术后腓总神经平均分为3.39分。统计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没有明显差异(P=0.206)。胫神经恢复好于腓总神经(P0.01)。结论髋臼骨折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其中腓总神经分支损伤更多见、更严重,无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恢复都比胫神经差;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A histologic assessment of the radial sensory nerve from a patient with nerve compression is reported. Histologic changes were confined to the region of the nerve compression. Connective tissue changes consisted of an increased thickness of the epineurium and perineurium. Nerve fiber changes consisted of Schwann cell pathology with marked thinning of the myelin noted in the myelinated fibers and evidence of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noted in the unmyelinated fiber population. Nerve fiber pathology was not uniform but varied from fascicle to fascicle in the compressed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