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建立膀胱出口梗阻大鼠模型,诱发逼尿肌不稳定(DI),研究膀胱出口梗阻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方法:选择38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结扎膀胱颈部建立膀胱出口梗阻模型。建模后3、6、9、12周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膀胱压,以充盈期出现DI作为膀胱过度活动存在的标准,记录并计算DI阳性率和频率、最大排尿压(MVP)、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和剩余尿量(PVR)。用光镜观察建模不同时期膀胱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3、6、9、12周DI阳性率分别为37.50%、75.00%、75.00%、62.50%。MVP、MCC、BC、PVR和DI频率较对照组增高(P<0.01),第9周大鼠PVR、MVP、MCC高于第3、6和12周。不同时期病理学改变呈现出膀胱容量增加、肌层逐渐增厚和纤维化的过程。结论:膀胱出口梗阻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具有潜在的相关性,其病理学改变和尿流动力学参数反映了膀胱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指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尿频和夜尿的一种症候群.该定义是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ICS)提出的,代替了过去以尿动力学为基础定义的与逼尿肌过度活动有关的概念.现就OAB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前言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近年国际尿控学会 (ICS)提出的新概念 ,泛指逼尿肌功能异常所致的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为尽快普及OAB的诊疗技术 ,提高我国尿失禁的诊治水平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召开的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的研讨会于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对前列腺增生伴随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影响。方法:2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前列腺炎程度分为无炎症、轻度炎症、中度炎症、重度炎症4组,比较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的差异。结果:随着前列腺炎症程度的加重,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增加,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意容量减少(P<0.05)。随着前列腺炎症程度的增加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发生率由无炎症组42.30%上升到重度炎症组70.37%(P=0.003),前列腺炎症程度与逼尿肌过度活动无相关性关系(P=0.066)。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炎症程度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相关性,前列腺炎症程度越重,膀胱过度活动发生比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尿动力学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或其他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排除明确感染证据和病理学改变,以症状学诊断为基础。OAB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可视为沉重负担。女性OAB发生率高,且随年龄呈线性增加,属临床常见疾患。目前国内妇产科医师对OAB尚属陌生。该类疾病知识不仅泌尿科医师应该掌握,妇产科医师亦应了解,有利于临床工作中做出正确识别及处理。  相似文献   

6.
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亦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现就OAB有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膀胱过度活动症概念的由来与演变现代尿动力检查设备的出现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提供了检查下尿路功能的手段。在20世纪70年代,在尿动力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现象,即在膀胱充盈期,逼尿肌可以出现一种不自主的收缩,研究者需要用一个专业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组关于下尿路症状的症候群,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诊断标准也不统一,治疗方案和疗效判定也存在争议。本文就膀胱过度活动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9.
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困难。钾通道开放剂仅抑制膀胱的无抑制收缩,而不影响排尿期逼尿肌的反射性收缩,因此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钾通道开放剂在处理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应用,还较缺乏临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内药物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 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OAB之所以引起人们如此重视是由于其流行病学的支持,目前估计全世界约5 000万~1亿人口患有OAB。美国一项调查显示,OAB已列入10个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0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对106例诊断OAB的患者口服索利那新,5mg,每天1次;治疗前后患者填写排尿日记,疗程4周,以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OABSS较治疗前改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具有更高的膀胱选择性,疗效确切,药物耐受性好,值得推荐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拉贝隆对帕金森病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逼尿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40例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口服米拉贝隆12周, 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I-QO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残余尿量(PVR)均<10 mL。治疗后的最大膀胱容量(MC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顺应性(BC)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无抑制逼尿肌收缩次数(UD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9例无抑制逼尿肌收缩完全消失。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和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的日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失禁次数及OABSS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患者的I-QOL较治疗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高血压, 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拉贝隆可明显减少帕金森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次数, 提高BC, 增加膀胱容量, 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且并不会降低逼尿肌压力及增加尿潴留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经膀胱训练和抗胆碱能药物等常规治疗无效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症状,无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镜下将肉毒素A200U注射于膀胱逼尿肌内,散在注射20-30点,并在尿道括约肌注射4点以防止术后尿潴留。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排尿日记、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例患者治疗6周后,排尿日记显示日排尿次数由(12.2±2.4)次减至(7.5±2.2)次(P〈0.05),夜尿次数由(2.2土0.3)次减至(1.8土0.4)次(P〉0.05)。尿动力学检查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由(132.5±32.8)ml增至(190.2±37.6)ml(P〉0.05),膀胱最大容量由(217.3±34.6)ml增至(320.6±27.4)ml(P〈0.05)。2例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具有逼尿肌不稳定表现患者,1例逼尿肌不稳定消失,另1例初次不稳定收缩时膀胱容量由126ml增加到194ml。8例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疗效持续5-9个月。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是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小儿膀胱过度活动症106例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门诊收治的106例小儿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表现、个性化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38例学龄前患儿经心理疏导、改变生活习惯等方法治疗,30例治愈,治愈率78.9%。其余76例患儿予口服654.2片,其中58例治愈,治愈率76.3%;另18例加服硝苯吡啶联合治疗,16例治愈,2例好转。总治愈率98.1%。结论小儿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应根据个人特点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治愈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2000-2002年511个研究中心采用Propivefin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症2932例,其中尿急930例(32.1%),急迫性尿失禁1042例(35.9%),混合性急迫一压力性尿失禁851例(29.4%),神经原性73例(2.5%),其他3例,不详33例。方法:Propivenn 15mg,2次/d,对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昼夜尿失禁次数、排尿次数和每次排尿量,患者自诉副作用种类和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托特罗定治疗26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组26例治疗6~8周后,获得随访21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18/21例有效(85.7%),10/21例症状完全消失(47.6%),8/21症状明显好转(38.1%);3/21例无效(14.5%)。仅少数患者有轻微口干和排尿费力不适反应。结论初步观察,托特罗定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耐受性好、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的定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以尿急(或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特征,尿频和夜尿为主要伴随症状,且不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的尿路病理性改变[1]。对于OAB病人,发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逼尿肌的过度活动。其中,尿频通常定义为日间排尿超过7~8次,而夜尿则定义为夜间睡眠期间排尿次数≥2次[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索利那新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患者12周前后逼尿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0年3-7月,20例OAB患者服用索利那新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21~83岁,平均43岁.病程1~20年,平均8年.患者连续服用索利那新5 mg/d 12周.服药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观察逼尿肌功能变化、记录OABSS得分、感知膀胱症状量表(PPBC)评分,统计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平均逼尿肌无抑制收缩波个数分别为2.3±2.4与0.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服药后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完全消失.治疗前后膀胱初次排尿感容量(103±67 ml与178±89 ml)、膀胱容量(189±133 ml与299±8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后OABSS量表的尿急评分(5.0±0.0与2.8±2.0)、白天排尿评分(1.3±0.5与0.4±0.7)、夜尿评分(2.9±0.4与1.4±0.92)、尿失禁评分(3.3±2.1与1.6±2.1)、PPBC评分(5.5±0.5与2.9±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诉有口干现象.结论 索利那新12周治疗可明显降低OAB患者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增加逼尿肌储尿量,减少OAB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lifenacin on the detrusor inst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overactive bladder (OAB).Methods A total of 20 outpatients with OAB of.1 - 20 ( mean, 8 )years, 12 males and 8 females, aged 21 - 83 ( mean, 43)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Five mg solifenacin was given orally once daily for 12 week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 (OABSS), patient perception of bladder condition symptoms rating scale (PPBC), and filling cystometry was performed.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solifenacin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 decrease were detected in term of unstable detrusor waves ( 2.3 ± 2.4) vs (0.6 ± 1.3 ) ( P < 0.05 ), and detrusor overactivity ( DO ) disappeared in 6 patients.Bladder capacities at first desire to void and maximum bladder capac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1 ).Bladder compliance and 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urine flow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ll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AB symptoms evaluating by OABSS and PPBC ( P < 0.05 ).Six patients had mild side effect of dry mouth and could be relieved by drinking more water.Conclusion Urodynamically, solifenacin decreases the detrusor overactivity, increases the bladder capacity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AB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病人逼尿肌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OAB病人12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托特罗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服药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尿动力参数、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服药后膀胱顺应性、逼尿无抑制收缩次数、膀胱初次排尿感、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分别为(53.1±26.4)ml/cm H_2O、(1.5±1.2)次、(177.0±88.0)ml、(298.0±88.0)ml和(53.4±17.1)ml/s,对照组分别为(58.2±29.5)ml/cm H_2O、(1.9±1.5)次、(155.0±90.0)ml、(275.0±98.0)ml和(54.0±20.1)m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服药后OABSS评分分别为(5.9±2.4)分和(6.7±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发生率为4.6%,对照组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对治疗OAB,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约有 2 0 0 0万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其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失禁和盆底疼痛。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 ,且与盆底密切相关。不论是何种病因 ,饮食、膀胱锻练、药物和理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常常耐受差 ,或是效果不佳。为此 ,作者对难治性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 ,或合并有盆底功能障碍者进行了经皮穿刺外周传入神经刺激治疗方法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个中心共有 5 3例经传统方法治疗失败的患者入选 ,患者每周接受 1次经皮胫神经电刺激治疗 ,采用 34号针 ,针刺部位位于踝上 3横指。治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