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岭南病毒性脑炎病例资料,归纳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总结其临床表现,通过主次症状判断法,归纳出病毒性脑炎的常见证型。结果岭南病毒性脑炎多属湿热病证范畴,以气分阶段者最多见,证型发生率较高者为痰湿证、火热证和风证,发生率较低者为阴虚证、气虚证和血瘀证,以实证为多见,其中痰湿、热、风又为最多;虚证较少,以阴虚、气虚为主。证型多表现为2或3种单一证型的相兼形式,其中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痰热内蕴、肝风内动证,湿热夹瘀证为3种单一证型的合并证型,风痰闭阻证,湿热中阻证,卫气同病证,气阴两虚证,痰瘀阻络证,热伤阴血证为2种单一证型的合并证型。结论岭南病毒性脑炎基本上可归属为温病湿热病证范畴,卫气营血辨证中气分阶段者最多,中医证型有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风痰闭阻证,湿热中阻证,痰热内蕴、肝风内动证,卫气同病证,气阴两虚证,痰瘀阻络证,湿热夹瘀证,热伤阴血证9型,其中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以前5种证型为主,后3种证型较少见,且主要见于病毒性脑炎后期。  相似文献   

2.
尿毒症初期多为脾肾气虚或气阴两虚,水湿不化,继则气伤及阳,阴伤及血,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湿浊意甚,气滞血瘀,气机逆乱,升降失常,最后湿浊酿毒,挟瘀堵塞三焦,挟痰蒙蔽心窍,化火伤阴劫液,深入营血;或引动肝风,或上凌心肺,阴竭阳亡的危象。参麦注射液大补元气,调节心脏功能,保证透析与脱水顺利完成,是治疗尿毒症透析低血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正> 温热入营动血之证,多为医者所重视,而湿热伤及营血之证,每为医者所忽略。本文试列举薛生白《湿热条辨》有关营血证的论述,进行归类分析,仅供参考。一、湿热营血证的病因病机(一) 湿热郁滞是其病理根结;薛氏认为:“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11条)“阳阴太阴湿热郁,部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1条)。可见湿热郁滞日久是湿热化火化燥之主因,一旦化火则“上下充斥,内外煎熬”,(11条)伤津耗阴,伤劫营血,引起痉厥、昏谵、伤血动血之变。湿热之传变不仅有三焦之传,亦有由表及里、由气伤血之气血之传。再者湿热未化火之前,湿热内郁,使气滞络阻,血脉不畅而为痉(4条)。或湿热日久不解,深入厥阴心包,气钝血滞,瘀塞心包;或浊邪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据其症状进行三消辨证。笔者在前人辨证的基础上 ,遵循中医理论 ,结合现代医学 ,对之进行系统的宏观辨证和微观检测 ,研究了其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则方药。认为应该重视从痰瘀论治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糖尿病的病因多由长期嗜食膏粱厚味 ,醇酒炙 ,损伤脾胃 ,以致脾失健运而湿浊中阻 ,聚湿生痰 ,痰郁化热化火。消渴本为阴虚之证 ,阴虚阳亢 ,肝火挟痰横窜经络。痰浊滞络 ,气机不畅 ,使血脉瘀滞。津血同源 ,血瘀之后 ,津液运行不畅而生痰 ,痰病系血 ,血病系痰 ,痰瘀互结 ,络脉不畅 ,伤气耗阴 ,气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阴两虚挟痰瘀、气阴两虚挟瘀、阳虚挟痰瘀、气虚挟痰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挟痰瘀7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气阴两虚夹瘀>心肾阴虚夹痰瘀>气虚血瘀>阳虚夹痰瘀>气虚挟痰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居多,气虚血瘀夹瘀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居多.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风一证,前人多认为由风、火、痰、瘀、虚所致。临症所见,常错综复杂。按虚而论,不仅有阴、阳、气、血之不足,还可有气阴两虚或虚实兼夹之不同。盖五志过极,将息失宜,恣食肥甘,过食辛辣或嗜好烟酒等皆可使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风、火、痰、瘀、虚的见症。本病多与脾、肝、肾、脑有关。头者,精明之府,受五脏六腑之精濡养,人至花甲,精气渐衰,阴阳失调,阴虚阳亢,阳动风生,风邪挟痰上  相似文献   

7.
“湿热蒙蔽心包”是湿温病中邪在气分的一种证候。现行《温病学讲义》之类的教材只列“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一证而不列此证。兹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管窥之见。一、病因病机:“湿热蒙蔽心包”一证的病因是湿热合邪。何秀山在《通俗伤寒论》中说:“湿与浊最能昏人神智……湿热盛则熏蒸膻中,蒙蔽心包,则智昏沉……。”吴鞠通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由神脏(脑)亏虚,形脏(五脏)内生风火,挟浊挟瘀上攻所致畸毒性闰位在脑而不在脏腑。急性期属阴入阳证,气机逆乱,浊瘀积聚脑中是死亡主要原因,治以阴通阳,恢复期属正虚邪恋证,髓海空虚,瘀浊留滞而后遗诸证,法特扶正祛邪。本病预防着眼安正和慎养三宝(异精、养气、守神)。  相似文献   

9.
卢健棋  陈远平  李苏依 《河南中医》2014,(12):2334-233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呈相关性。血液流变学异常患者以痰、瘀证候多见,比较存在较明显差异,血液流变学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浊证、肝肾阴虚证、阳虚证。痰浊闭阻证型与血脂代谢异常之间有较密切关系,主要表现为血脂TG、TC、LDL-C升高。火邪犯心证、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CRP水平升高明显。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型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癫痫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规范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所用方剂和药物,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7篇。癫痫中医证型共计37个,其中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要证型;37个证型涉及风淫、火热、痰凝、血瘀、气滞、水湿、惊证、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等11个病机要素和肝、肾、心、脾、胃5个脏腑病位。癫痫出现频次较多的108个症状可聚成五大类,分别是气虚血瘀、痰瘀阻络、热极生风型;心脾两虚型;痰气闭阻、蒙蔽心神型;气阴两虚、津亏热结型;痰蒙心神型。共用方剂308首,成方69首,以祛痰剂、补益剂、和解剂、理血剂、清热剂、治风剂为主。共涉及中药251味20大类,以补虚、平肝熄风、化痰止咳平喘、活血化瘀、安神、理气、清热药为主。癫痫治疗使用频次较多的48味药可聚为六大类,分别为健脾益气、行气化痰、安神;清热泻火、理气化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定惊安神;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行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行气化痰、开窍醒神。结论癫痫中医证候以风痰闭阻、肝风内动、痰瘀阻络、痰火扰神、痰蒙心神、肝肾阴虚证为主;组方用药以清热化痰、祛风止痉、理气活血、安神为重,并注重补虚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在胸阳不振、阴寒内袭、气滞血瘀、痰浊等基础上,增入气郁化火、五脏阴阳亏损。提出了两组寒性药治胸痹。指出了应用寒性药治胸痹的三个适应证:1.阴虚痰瘀交阻证;2.阴阳两虚,气血阻滞证;3.气阴双亏,痰瘀交阻证。)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14.
闫国章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74-674
脑病的发生与瘀密切相关 ,脑病的病理过程中 ,均有瘀存在 ,瘀是以血瘀为主 ,是脑病病机的关键。浊是脑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由于痰湿壅遏、瘀滞不通而发病、常引起多种脑病。因此 ,化瘀与降浊法是笔者临床常用的治疗脑病方法 ,现介绍如下。1 癫 痫多由痰邪引起 ,故有“无痰不作痫”之说。大凡初病实证 ,多由痰热迷塞心窍所致 ,久病致虚、亦多由痰湿扰乱神明。痰热成因 ,可由气郁过久 ,“气有余便是火” ,化火烁液成痰 ,引起癫痫 ,故有“无火不动痰”之谓。临床发作抽搐 ,则由痰热蒙蔽心胸、阳气受遏、致血行瘀阻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所致。…  相似文献   

15.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6.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生的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瘀阻于脉道而发为本病。因此,治疗wAMD应着重以补益脾肾,调整气机、升清降浊为治则。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注重运用升降理论,调补脾肾,调畅气机,畅达气、血、津液,常可达到脏腑清浊调和,目得所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269例CTEPH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法分析其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CTEPH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血瘀血虚湿热阳亢气滞阴虚热盛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肺脾肾心肝的趋势;病性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常见,实证与虚证较少见。证候分布呈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的趋势。结论 CTEPH的病性证素是气虚、痰浊、血瘀、血虚等;病位证素是肺、脾、肾等;证候分布是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痰浊阻滞证,湿热内阻、阴血耗伤证等。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系风、火、痰、瘀、虚所致。其中以风邪、风火多见。病机为外感风湿、内挟风痰、壅遏气血、经络不通。治宜祛风通络、解痉止痛。方用自拟祛风止痉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张慧 《江苏中医》1999,20(5):10-11
胡建化教授以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验丰富,治疗方法以平肝熄风为主,合外风者辅以祛风解表,风阳挟痰者辅以豁痰泻浊,风阳挟瘀者辅以活血化瘀,虚风内动者辅以以滋补肝肾。临床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习惯,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100例AMI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及生活习惯的问卷调查,参照王琦"体质九分法"并结合中医理论最终得出体质辨识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生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有嗜食油腻、大量饮酒、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等不良生活习惯,前3位分别为:嗜食油腻42例(42.00%)、思虑过度25例(25.00%)、缺乏运动24例(24.00%)。1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1例,其余96例全部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则最常见者为脾虚质,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异禀质;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证型是痰浊瘀阻证,占39.0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22.00%),气虚血瘀证(18.00%),气滞血瘀证(11.00%),阴寒凝滞证(6.00%),阳气虚衰证(4.00%)。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脾虚质与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寒凝滞证、阳气虚衰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MI患者体质类型以脾虚质、痰湿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浊瘀阻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AMI的证候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其高危因素和重要特质。其中脾虚质多为痰浊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湿质表现为痰浊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嗜食油腻、思虑过度、缺乏运动等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