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川芎方中川芎提取纯化工艺及其镇静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大川芎方中川芎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分别采用回流法提取、大孔树脂法纯化川芎提取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阿魏酸的含量,采用小鼠镇痛、镇静试验验证提取物的药效。结果: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溶剂用量为8倍量,提取次数为3次,时间为每次2 h;提取液采用HPD100型大孔树脂纯化;纯化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5 g.mL-1,洗脱剂为6倍柱体积50%乙醇。药效试验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镇静与镇痛效果。结论:提取纯化方法简便、准确,可为大川芎方现代制剂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速释微丸的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燕龙  冯怡  徐德生  姜玲海  杨胤 《中药材》2007,30(12):1596-1600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大川芎方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在考察效应组分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川芎、天麻速释微丸,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川芎、天麻微丸在30 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粒度分布窄,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速释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川芎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和硬脑膜炎症的影响.方法:以硝酸甘油致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大鼠5h内挠头次数、硬脑膜单位面积炎细胞数目和5个视野(×200)中肥大细胞数目.结果:大川芎方能显著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 5 h 内挠头次数,显著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硬脑膜单位面积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硬脑膜5个视野中肥大细胞数目.结论:大川芎方能够减少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和硬脑膜炎症,提示大川芎方有一定治疗偏头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燕龙  冯怡  徐德生  刘红杰 《中药材》2007,30(6):721-723
目的:对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了川芎中含阿魏酸效应组分、天麻中含天麻素效应组分的提取、纯化工艺,并用药理实验评价其药理效应。结果:含阿魏酸效应组分的出膏率为1.67%,其中阿魏酸含量为5.82%;含天麻素效应组分的出膏率为5.38%,其中天麻素含量为8.45%。结论: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的效应组分得到有效的提取、纯化,且工艺简单、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颈静脉血和三叉神经节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n=10)。采用Cristina tassorelli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大川芎方灌胃,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颈静脉血和三叉神经节P物质的含量。结果:动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后出现偏头痛症状,如双耳发红、前肢频繁搔头、爬笼次数增多等。模型组颈静脉血和三叉神经节中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中药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SP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硝酸甘油可导致偏头痛症状及SP在颈静脉血浆和三叉神经节中的含量增加。大川芎方干预可通过调控"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SP的释放而减轻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行为。方法制备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口服给药后以对NO的抑制作用为药效学指标,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与大川芎片(混悬液)为对照,评价多元释药系统起效时间与药效作用维持时间。结果与效应组分、大川芎片比较,多元释药系统可在0.5 h内迅速降低大鼠血浆NO水平,起效速度与提取物及大川芎片接近,抑制作用可维持10 h以上,显著长于后两者(约2 h左右)。结论从药效学角度而言,大川芎方多元释药系统具有速效、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及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研究大川芎方对大鼠偏头痛模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大鼠偏头痛模型,灌胃大川芎方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GRP、ET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E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大川芎方7.0g生药/kg.d、3.5g生药/kg.d、1.75g生药/kg.d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与ET水平。讨论:大川芎方可能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的调节,来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抑制神经性炎症,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作用和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清清  沈岚  张俊  林晓  冯怡 《中成药》2018,(1):14-20
目的研究大川芎方(川芎、天麻)效应组分对偏头痛大鼠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大川芎方高、中、低剂量组,随机均分为A、B 2个亚组。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B组大鼠下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CGR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A组大鼠血清、下丘脑及PAG中CGRP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A组大鼠下丘脑、PAG中CGRP及其受体CRLR、RCP、RAMP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下丘脑、PAG中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中CGRP、RCP表达上调(P<0.05),PAG中CGRP、CRLR表达上调,RCP表达下调(P<0.05)。给予低、中、高剂量效应组分后均可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下丘脑、PAG中CGRP的水平,中剂量可下调下丘脑中CGRP、RCP表达(P<0.05,P<0.01),下调PAG中CGRP、CRLR表达(P<0.05),上调PAG中RCP表达(P<0.05)。结论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可能通过下调CGRP在下丘脑、PAG的表达,减少CGRP合成,抑制神经源性炎症来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7,(5)
目的评价大川芎方(川芎和天麻)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方法采用基于自身对照原理和基于组间比较原理的方法,对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的释药特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和获得信息量。结果基于自身对照原理时,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天麻苷元可作为区分制剂质量的指标成分,但无法比较不同批次样品之间的释药情况是否与原方制剂同步;基于组间比较原理时,批次20131010样品与原方制剂的释药情况最接近,但无法判定何种成分对释药评价的贡献度较大。结论以上两种方法各自有其优缺点,在多组分中药制剂的释药评价时,应根据不同评价需求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永凤  张军生  张建涛  彭力亚 《河北中医》2010,32(11):1623-1624
目的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治疗小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天麻4 g,当归6 g,川芎2.6 g,每日2次,早晚饭后冲服。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天麻、当归、川芎能降低血也流变学指标,治疗急性小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中药大川芎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运用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Q-TOFMS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结构,主要结构类型为:酚类、有机酸类、苯酞类及含氮类化合物。同时,对大川芎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分析。结论:经超高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可以鉴别中药复方中的成分,为寻找大川芎方的物质溯源提供依据,为中药复方成分的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以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者22例,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结论:天麻芪芎汤联合针灸治疗小儿偏头痛的肝阳上亢型可明显改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考察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对急性偏头痛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低、中、高剂量组(0. 19,0. 37,0. 74 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10 mg·kg~(-1)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急性偏头痛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给药0. 5 h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中血清素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多巴胺(D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对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脑干部位5-HT和NO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采用UPLC-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并发现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通过MetaboAnalyst 3. 0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内的神经递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1),说明急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已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内的神经递质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P 0. 01),说明给予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可调节大鼠体内的神经递质含量。根据UPLC-TOF/MS分析,共发现10种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给药组可降低模型组中色氨酸、缬氨酸的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GABA),乳酸,β-羟丁酸的含量。根据代谢通路预测研究,发现相关性较大的代谢通路为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丙酸代谢,氮代谢及色氨酸代谢。结论: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对急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特别是犬尿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严保雷 《四川中医》2022,40(12):137-14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痰浊中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明光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n=50)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严重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指标、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川芎方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高血压模型的异常交感神经活性、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室旁核AngⅡ-1型受体(AT1R)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经植入ALZET微渗透泵的雄性SD大鼠,慢性灌流Ang Ⅱ结合高盐饮食建立高血压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性操作对照组(CON)、模型组(M)、大川芎方高剂量组(DH)、大川芎方低剂量组(DL)和氯沙坦组(L),每组9只。无创血压系统测量清醒大鼠尾动脉血压,电生理记录肾交感神经活动,Smyth方法评估压力反射敏感性,ELISA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升压素(AVP)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室旁核超氧阴离子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室旁核AT1R及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p47phox和gp91phox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M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增加(P<0.01),压力反射敏感性指数降低(P<0.01),血浆NE和AVP水平均升高(P<0.01),室旁核超氧阴离子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增加(P<0.01),室旁核AT1R、gp91phox、和p47phox的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M组比较,DH、DL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减弱(P<0.05),压力反射敏感性指数升高(P<0.01,P<0.05),血浆NE和AVP水平下降(P<0.05),室旁核超氧阴离子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以及室旁核AT1R、gp91phox和p47phox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大川芎方可以降低AngⅡ诱导高血压模型的动脉血压,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压力反射敏感性,并下调下丘脑内AT1R-NADPH氧化酶的异常表达和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共观察偏头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者(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共4周。检测干预治疗前后对照组及治疗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MP-140、TXB2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川芎茶调散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和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本方对偏头痛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芎归辛蚣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以芎归辛蚣汤(处方:川芎、当归、细辛、蜈蚣)治疗;对照组30例用西比灵胶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液黏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治疗后改善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芎归辛蚣汤治疗偏头痛能够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可以有效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19.
金群雷 《河北中医》2014,(2):247-24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肾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 )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5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推拿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对照组47例予单纯补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4.4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CSA,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脑血流速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