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5):711-7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娩出的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新生儿及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产前出血、脐带异常、羊水污染、胎盘早剥、胎位异常、产程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子宫畸形情况。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脐带异常、羊水污染、胎盘早剥、产程异常是新生儿窒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脐带异常、羊水污染、胎盘早剥、产程异常。临床上应加强围产期的健康教育与卫生保健,指导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对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做好必要的新生儿窒息急救准备,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新生儿发生窒息的病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儿的窒息情况予以有效治疗与干预措施,探析新生儿发生窒息的病因并掌握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结果:50例窒息新生儿中,有1例重度窒息患儿死亡,其余49例均治疗有效并最终好转。患儿的窒息原因如下:19例为宫内窘迫所导致窒息,所占比例为38%,13例为脐带因素导致的窒息,所占比例为26%,7例(15%)为胎膜早破,5例(9%)为胎位异常,3例(6%)为妊娠合并症,3例(6%)为早产儿。结论: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以及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问题的出现,妇产科相关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技术,做好产妇妊娠期的保健工作,评估产妇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对于需要使用助产技术的产妇,准确评估助产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0 年11月-2011年6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治疗的102例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2例窒息新生儿中,46例发生脑损伤,发生脑损伤组(n=46)与未发生脑损伤组(n=56)对比发现,并发脑损伤组患儿胎龄、脐带异常、胎盘早剥、羊水污染、胎心异常和孕母妊高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脑损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脐带异常、胎盘早剥、羊水污染、孕母妊高症均与窒息新生儿并发脑损伤密切相关。 结论 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窒息新生儿,应及时给予干预和复苏,减少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对该院2016年发生的8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与母体、胎儿及产时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母体、胎儿、产时等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窒息。阴道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两者相比较,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提高。结论持续加强围生期保健和孕产妇健康宣教,加强孕产妇和胎儿监护,尽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相关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和治疗;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加强产儿科合作,提升助产水平和新生儿复苏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资料。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匹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9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两组新生儿家属收集所需研究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自然流产史、孕期阴道出血、胎位不正、胎盘因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胎儿窘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盘因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及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产妇11 806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958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以最主要的一项相关因素为主进行统计.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8.11%.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脐带因素居首占32.02%,胎位产程异常占24.11%,胎盘功能不全占16.28%.不同孕周分娩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孕<37周发生率18.23%,≥42周占7.02%.结论 脐带异常、胎位异常,早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孕期保健,把握分娩时机,及时处理窒息儿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罗妍 《中国保健》2005,13(12):24-2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干预对策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2000年-2004年发生的99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新生儿窒息与产前、产时高危因素及分娩方式均有关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推广产儿科合作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杨育菲  周安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24-2225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东莞市塘厦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窒息140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胎儿高危因素为93.57%,分娩时高危因素高达92.86%,母体高危因素为67.86%。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2000年1月88例窒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顾分析的方法筛选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并发症予以分类归纳。结果:宫内窘迫、羊水Ⅱ°~Ⅲ°污染、妊高征、早产、胎头吸引、臂位产、脐带绕颈、支气管哮喘、胎盘早剥、头盆不称、宫缩无力、横位、足位均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本组窒息患儿中,市区62例,死亡2例,占3.2%。乡村26例,死亡5例,占19.0%。结论:临床医生对造成窒息的各种高危因素要高度重视,提高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窒息患儿应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防止窒息的发生及恶化。积极改善农村医疗环境的不足,降低窒息的发病率及儿童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冯思  马杏娟 《健康研究》2022,42(1):90-93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128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患儿缺血性脑损伤发病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发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窒息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为28.91%(37/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助产士为主导的无创分娩干预模式应用对其产程、会阴侧切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孕妇92例,随机分为助产无创、传统组各46例,对比两组产程、会阴侧切率、会阴撕裂程度、疼痛评分、分娩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影响因素。结果:助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均缩短,会阴撕裂率(40.0%)与会阴侧切率(15.2%)均低于传统组(58.7%、40.0%),产后疼痛评分低于传统组,新生儿Apgar评分(7.22±2.21分)与窒息发生率(13.0%)均低于传统组(5.53±1.43分、41.3%)(均P<0.05)。产妇年龄≥30岁、产程异常、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助产士主导下无创分娩干预模式可以缩减产程并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撕裂损伤与疼痛感,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针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后续新生儿窒息的重点预防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冷开容  陈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06-1807
目的: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371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为综合因素所致,胎儿高危因素为91.64%;母体高危因素为87.60%;281例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占新生儿窒息的75.74%。结论:做好产前保健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适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及新生儿复苏。方法将2006~2007年在我院分娩的79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对窒息新生儿复苏。结果79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分别是羊水因素占40.51%,脐带因素占15.19%,胎盘因素占10.13%,母亲因素占8.86%,胎儿因素占16.46%,产力因素占6.33%,不明因素占2.53%。Ⅲ度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对婴儿影响较大,故及时恰当地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孝感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孝感市9家医院分娩的22 838例新生儿,按照是否发生窒息分为窒息发生组和窒息未发生组,统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838例新生儿中,诊断窒息681例,其中重度窒息37例,未发生窒息22 157例,窒息发生率2.98%,重度窒息发生率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胎儿窘迫、早产、异常出生体质量、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规律产检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胎儿窘迫、早产、异常出生体质量、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母亲文化程度、规律产检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订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针对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干预,观察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新生儿窒息率的下降而有所下降;窒息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50.5%下降到30.3%.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或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5 989例新生儿为调查对象,依据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将其分为窒息组和对照组。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窒息发生率为2. 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宫缩乏力等。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发生的135例新生儿窒息相关资料。[结果]分娩新生儿4230人,发生窒息135例,发生率为3.19%;135例新生儿窒息中,113例有胎儿因素,76例有母体因素,35例有产时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不高,但应根据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订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针对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给予干预 ,观察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着新生儿窒息率的下降而有所下降 ;窒息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由 50 .5%下降到 3 0 .3 %。结论 :积极防治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或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对其发生的影响 ,对本院 1997年 5月~ 2 0 0 0年 9月发生的 99例新生儿窒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97年 5月~ 2 0 0 0年 9月我院共分娩活产婴儿 1975例 ,发生新生儿窒息 99例 ,窒息发生率为 5 .0 1%。其中重度窒息2 0例 ,轻度窒息 79例 ,死亡 4例。1 新生儿窒息的因素1.1  新生儿窒息与产前高危因素 ,见表 1。1.2   新生儿窒息与产时高危因素 ,见表 2。表 1 新生儿窒息与产前高危因素窒息例数构成比 (% )母亲因素贫血 2 1 2 1 .2 1胎盘功能异常 1 6 1 6.1 6过期妊娠 1 0 1 0 .1 0其他 5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眼底出血(retinal hemorrhage,R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应用RetcamⅢ视网膜眼底成像系统完成眼底检查的1 643例住院患儿,首次检查时间为其出生后1周内。收集受检患儿及其母亲的相关资料,对产妇年龄、妊娠期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胆汁淤积症、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胎龄、多胎、生产方式、新生儿窒息、头颅血肿等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P0.05的临床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643例新生儿中发生RH者251例,Ⅰ~Ⅱ级出血159例,Ⅲ~Ⅳ级出血9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产妇血小板减少症、顺产、新生儿窒息为RH的危险因素,同时产妇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窒息与严重RH的发生相关(P0.05),但窒息程度与RH程度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产妇血小板减少症为新生儿RH的危险因素且与严重RH发生相关。顺产、窒息亦为新生儿R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