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BmKE对抗戊四氮致癫痫作用及其对致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R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戊四氮(PTZ)致癫痫模型小鼠,丙戊酸钠(VAP,阳性对照)治疗组和BmKE低(L)、中(M)、高(H)剂量治疗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应用同位素3^H分别标记MK-801和Mucimol。检测小鼠大脑皮层NMDAR和GABAR的结合活性。结果BmKE(M)能显著延长PTZ致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P〈0.05),BmKE(L)作用很小,BmKE(H)治疗组癫痫小鼠发作潜伏期的延长值比BmKE(M)治疗组低。PTZ显著升高致痫小鼠大脑皮层的NMDAR结合活性(P〈0.05)。BmKE(L)治疗组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降低。但是无显著性差异,BmKE(M)和BmKE(H)均极显著降低癫痫小鼠大脑皮层NMDAR结合活性(P〈0.001)。BmKE(L)和BmKE(H)显著提高GABAR结合活性(P〈0.05),BmKE(M)极显著提高GABAR结合活性(P〈0.001)。结论适量的BmKE能够有效治疗戊四氮引起的癫痫,显著延长癫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BroKE抗癫痫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NMDAR结合活性,激活GABAR的结合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的抗痫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的关系。方法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制作大鼠癫痫模型,致痫前后分组分别给予川芎嗪,观察大鼠出现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并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川芎嗪对癫痫大鼠脑电图和皮层及海马区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致痫前给予川芎嗪组大鼠较癫痫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电图高电位痫样波发放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IL-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致痫后给予川芎嗪组,上述指标与癫痫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白细胞介素-1对免疫-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痫煎剂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诱导小鼠癫痫模型的抗痫作用.方法:先用PTZ腹腔注射造成小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再分别用生理盐水(A组),苯巴比妥(B组)、抗痫煎剂(C组)灌胃法给药,2次/d,共15天,第16天3组再予PTZ腹腔注射,然后记录痫性发作的潜伏期、痫性发作的级别、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抗痫灵对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的实验研究,探讨针刺结合抗痫灵的抗癫痫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结合抗痫灵处理组、抗痫灵处理组、丙戊酸钠(VPA)处理组、实验空白对照组。于癫痫发作24 h后断头取脑,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AR在大鼠海马变化。结果:抗痫灵处理组、针刺结合抗痫灵组和VPA处理组癫痫发作程度及海马区GABAAR蛋白阳性目标面密度值均显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空白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抗痫灵处理较抗痫灵处理能有效地减少癫痫发作,可使GABAAR蛋白增加从而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礞石滚痰汤对戊四氮(PTZ)致痫小鼠惊厥行为和额叶皮层电活动的改变。方法腹腔注射PTZ 45mg/(kg·d)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将制备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B)、礞石滚痰汤低(C)、高(D)剂量组、丙戊酸钠(VPA)组(E),每组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A)10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组、D组、E组分别给予礞石滚痰汤低、高剂量及丙戊酸钠等不同因素灌胃处理。给药10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再次腹腔注射PTZ 45mg/(kg·d),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变,同时利用脑立体定位仪记录各组癫痫小鼠脑部单侧额叶皮质的脑电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延长(P0.05),1h强直-阵挛发作的次数减少(P0.05),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脑电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能有效抑制小鼠痫性放电。结论礞石滚痰汤能有效抑制戊四氮致痫小鼠惊厥行为发作和额叶皮层的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戊四唑(PTZ)致痫大鼠脑电图的变化及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其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PTZ致痫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脑电变化情况。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大鼠脑电图痫波潜伏期较PTZ致痫组延长(P<0.05);痫波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明显抑制PTZ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3种定痫胶囊加服维生素组合(受试药物Ⅰ,Ⅲ,Ⅴ)与含维生素组合的定痫胶囊(受试药物Ⅱ、Ⅳ、Ⅵ)的抗癫痫作用并对药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2组。癫痫大发作4组:戊四氮组、苯巴比妥钠组、受试药物Ⅰ组、受试药物Ⅱ组;癫痫小发作4组:戊四氮组、丙戊酸钠组、受试药物Ⅲ组、受试药物Ⅳ组;精神运动性癫痫发作4组:匹鲁卡品组、苯巴比妥钠组、受试药物Ⅴ组、受试药物Ⅵ组,每组10只,分别经戊四氮ip和sc、匹鲁卡品ip制备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模型,观察并记录给药后30 min内小鼠的惊厥潜伏期、惊厥次数及死亡时间。结果:Ⅰ与Ⅱ均显著延长癫痫大发作小鼠的死亡时间(P<0.01);Ⅱ能显著延长癫痫大发作小鼠惊厥潜伏期(P<0.01)。Ⅲ与Ⅳ均显著减少癫痫小发作小鼠的惊厥次数(P<0.01);显著延长癫痫小发作小鼠的死亡时间(P<0.01),Ⅳ降低小鼠死亡率(P<0.01)。Ⅴ与Ⅵ均显著长精神运动性癫痫小鼠的死亡时间(P<0.05)。结论:6种受试药物分别能显著治疗由戊四氮、匹鲁卡品诱发的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在治疗癫痫小发作时,含维生素组合的菖连定痫胶囊作用优于菖连定痫胶囊+维生素组合。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91-2392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癫痫的作用及其与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GABA)的关系。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诱发大鼠癫痫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川芎嗪 戊四氮致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谷氨酸、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结果戊四氮致痫组与对照组比,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大脑皮层、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川芎嗪干预后,大脑皮层、海马Glu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大脑皮层、海马GABA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上调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下调Glu阳性神经元数目。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脑内Glu的产生,促进脑内GABA的产生,从而使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抑制了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痫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受体α1(GABAARα1)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抗痫方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每日4 ml/kg灌胃;抗痫方各组分别给予大、小剂量(10.26 g/kg、5.13 g/kg)灌胃,西药组给予丙戊酸钠每日2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造模第1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戊四氮(PTZ)75 mg/kg,复制急性癫痫模型;于致痫后12 h、2 d、5 d、7 d相应时间点取材,制备脑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GABAARα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ABAARα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抗痫方大、小剂量组GABAARα1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抗痫方可提高GABAARα1表达,降低神经元兴奋性,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MG-1腹腔注射戊四唑(PTZ)后诱导小鼠点燃急性癫痫模型的保护效应。方法:通过PTZ促使小鼠患急性癫痫,制造癫痫模型,分别对小鼠癫痫发作强直性惊厥率的变化、潜伏期进行记录,分析AMG-1对小鼠PTZ致痫抗病的理论机制。结果:AMG-1对小鼠PTZ急性癫痫的发作级别、潜伏期、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MG-1在PTZ诱发的小鼠急性癫痫有随剂量依赖的干扰、抑制效应。AMG-1可能作为抗癫痫的新型药物,该研究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缬草挥发油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海马内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结果:经缬草挥发油治疗后的癫痫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升高,谷氨酸显著降低(P<0.05)。结论:缬草可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草果知母汤抗癫痫机理是否包含着脑组织NMDAR1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法定量分析NMDAR1 mRNA的表达。结果:草果知母汤治疗4周后,点燃模型鼠海马组织CA1,CA2,CA3区NMDAR1 mRN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西药抗癫灵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杨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67-2568
目的:研究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同剂量对戊四唑诱导小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2月龄昆明种小白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腹腔注射戊四唑造成癫痫模型,造模后1h,观察药物对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期、行为分级、发作次数等的影响。结果: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癫痫发作潜伏期、改善痫性发作程度、发作次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较好的抗小鼠戊四唑致痫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脑复聪提高脑缺血小鼠记忆能力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脑复聪颗粒对脑缺血小鼠记忆能力及大脑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颈总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术造成学习记忆障碍小鼠模型。小鼠记忆能力以Morris圆形水迷宫的潜伏期作为指标。结果:小鼠脑缺血后7天,其潜伏期[(82.3±32.0)s]和游程[(986.7±414.5)cm]比假手术组[(35.3±37.9)s,(410.4±507.0)cm]延长(P<0.01);脑复聪治疗后[(30.6±31.3)s,(378.1±386.3)cm]恢复正常(P<0.01)。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胆碱乙酰化转移酶活性[(35.64±4.96)pmol/(mgpro·min),(45.08±4.96)pmol/(mgpro·min)]比假手术组[(40.52±4.74)pmol/(mgpro·min),(53.96±8.53)pmol/(mgpro·min)]降低、大脑皮层胆碱能M受体活性[(44.41±10.67)nmol/mgpro]比假手术组[(57.56±6.98)nmo1/mgpro]降低、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胆碱能N受体活性[(232.41±21.99)pmol/mgpro,(303.72±28.78)pmo1/mgpro]比假手术组[(276.66±32.46)pmol/mgpro,(385.56±46.88)pmol/mgpro]降低(P<0.05.P<0.01),脑复聪组及当归芍药散组提高到正常水平(P<0.05,P<0.01)。结论:脑复聪颗粒对脑缺血所致的智能障碍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柴胡疏肝汤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炜  于云红  赵云燕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19-162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汤对戊四痰(PTZ)慢性点燃大鼠皮层、海马(不同脑区)兴奋性的影响。方法:以P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慢性点燃癫痫模型,选取完全点燃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丙戊酸钠和柴胡疏肝汤高、中、低剂量连续灌胃治疗4周。分别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及HPLC检测大鼠不同脑区6-[N-(7-硝基苯基-2-氧杂-1,3-重氮盐-4-基)氨基]-2-脱氧葡萄糖(2-NBDG)的含量及谷氨酸(G lu)、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结果:柴胡疏肝汤高、中、低剂量组均等显著降低癫痫大鼠不同脑区内的2-NBDG含量及G lu,Asp浓度(P0.01)。结论:柴胡疏肝汤能降低PTZ慢性点燃大鼠不同脑区内葡萄糖的代谢,通过降低不同脑区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可能是其降低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针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阻断(4-VO)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Y-型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内NMDAR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少量的NMDAR1免疫阳性神经细胞分布,VD模型组NMDAR1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0.05);耳针治疗组脑、肾两耳穴交替治疗3周脑组织NMDAR1免疫阳性神经细胞数显著减少,平均光密度值增高(P<0.05)。结论:耳针对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R1的过表达、下调NMDAR1的数量而实现的,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从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nNOS(神经元型)亚型代谢的角度探讨抗痫灵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动物模型采用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实验各组大鼠大脑海马nNOS的活性变化。结果:抗痫灵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脑nNOS内活性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抗痫灵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有显著对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模型大鼠脑内n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平痫冲剂对戊四唑(PTZ)致痫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的影响,探讨其抗癫痫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28日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苯巴比妥组(c组)及平痫冲剂小(D组)、中(E组)、大(F组)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PTZ复制慢性癫痫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CA3的谷氨酸受体(NMDARI)和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α1)免疫反应的阳性细胞数(n)、阳性细胞面积比(Aa%)及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IA)。结果与A组比较,B组海马CA1、CA3等部位NMDAR1的n、Aa%上升,IA增加(P〈O.01);与B组比较,c组及D、E、F组不同部位NMDARI的n、Aa%~-不同程度下降,IA也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同A组比较,B组海马CA1、CA3等部位GABA-ARα,的11、Aa%下降,IA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E、F组不同部位GABA—ARα,的n、Aa%都有不同程度增加,IA也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平痫冲剂抗癫痫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R1的活性与表达,并激活其抑制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的活性与表达,从而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效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柴胡皂甙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对大鼠癫痫发作及脑电的影响。方法:观察柴胡皂甙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发作程度以及脑电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柴胡皂甙50mg/kg、100mg/kg及150mg/kg三种剂量均能显著延长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样发作程度;对大鼠的脑电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柴胡皂甙具有抑制戊四氮诱发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