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方法对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单侧小关节交锁10例,双侧小关交锁16例)行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损伤。26例均获随访,时间5~6个月。患者复位良好,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2级恢复。结论前路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滑脱并关节突交锁疗效确切,术中只要掌握好复位技巧,能解决脱位和交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 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8例)。结果 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X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方法 17例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患者经颅骨牵引未能复位,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损伤椎间盘减压,持续牵引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行前路融合内固定。结果 17例均在术中辅以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50~110 ml,未输血。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术后1~2周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改善。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13个月。随访X线片提示椎体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在3~6个月内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经前路手术辅助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09-2213
[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20例行单纯前入路手术,12例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拍摄X线片,评价复位和固定情况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神经、血管、食管及硬脊膜损伤。单纯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小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前路组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前后路联合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及清创处理后切口均愈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Frankel分级随术后时间推移而改善,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ankel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单纯前路组复位率为93.75%,前后路联合组为100%;在术后3个月时两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0.63%和93.7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损伤节段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伴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多数情况下可复位成功,且手术安全性较好,远期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复位减压治疗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伴截瘫24例,颅骨牵引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5例。24例均进行早期手术减压治疗,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0h。复位成功的19例施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复位失败的5例先行后路切开复位,然后一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除全瘫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外,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关节突交锁脱位患者施行早期复位减压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双侧小关节交锁是常见的低位颈椎损伤,由于受伤暴力大,移位严重,使得损伤节段的椎管形态遭受严重破坏,容量也明显缩小,因此常常合并严重的脊髓损伤,没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双侧小关节交锁极为少见。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陈旧性无明显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双侧小关节交锁患者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21~57岁,平均32岁。摔伤5例,车祸伤3例,坠落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d~7个月,平均3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双手麻木3例,颈肩臂疼痛4例。查体除颈部局部广泛压痛、活动受限外,无其…  相似文献   

7.
大重量牵引加手法复位法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大重量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29例。结果 27例复位成功,2例(均为不全瘫)改为手术切开复位棘突缠绕固定。出院时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5例,C级8例,D级7例,2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均为A级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改善1~2级,病情稳定。本组治疗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大重量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下颈椎脱位并关节突交锁具有复位成功率高,费时短,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颈椎关节突交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从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诊治的14例陈旧性颈椎关节突交锁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3.9个月,脱位节段:C3-42例,C4-54例,C5-65例,C6-73例。单侧脱位9例,双侧脱位5例。本组患者匀有被误诊,误治的病史。  相似文献   

9.
王彬杰  付威威  邓险峰  施永彦  李锐 《骨科》2022,13(5):391-394
目的 探讨一期经前后路脊柱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经前后脊柱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价脊髓神经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评价椎体复位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的JOA评分[(14.01±1.22)分、(15.11±1.08)分],NDI(20.1%±1.2%、15.1%±1.8%),椎体间位移[均为(1.52±0.04) mm]和半脱位伴成角度数(2.03°±0.08°、2.04°±0.07°)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上、下位邻近节段椎间盘均有一定程度退变,且上位较下位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经前后路脊柱重建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关节突交锁,复位效果好,稳定性强,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但远期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低位颈椎双侧关节突交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前路稳定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前路融合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新鲜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首先在透视下行颅骨牵引复位,34例复位成功(87%)。其中32例完成了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5例未成功者和3例陈旧性脱位,先行后路切开复位,再一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迟发性不稳和后凸畸形,术前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获良好的生物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闭合性颈椎小关节脱位损伤条件下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损伤机制。方法 实验犬2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12只以手术牵拉方式撑开C5~C6关节突关节,B组14只,以撞击伤方式造成C5~C6颈椎小关节脱位。通过MI认诊断椎动脉是否发生损伤,并进一步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椎动脉损伤。结果 A组的动物均未发生椎动脉损伤,B组有8只犬发生了椎动脉损伤。结论 颈椎小关节脱位易继发椎动脉损伤,其损伤机制在于受到瞬间暴力的牵拉造成内膜的撕裂而诱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cervical radiculopathy associated with facet hypertrophy and disc herniation. The patient was a 38-year-old woman with sudden-onset left arm pain. As conservative therapy failed to alleviate her symptoms she was referred to us.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she manifested no neurological deficits except pain and dysesthesia in the left C7 territory.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hypertrophic ossified changes in the left T1 facet joint with encroachment on the spinal ca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cord at C6/7 by disc herniation at C6/7.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by corpectomy (C7 corpectomy and C6/T1 fixation with a titanium cage) ameliorated her pain. Facet hypertrophy in a morphologically normal cervicothoracic spine is extremely rare and its etiology is unknown. We speculate the possibility that our patient harbored a congenital anomaly and that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the consequence of an injury she sustain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6 4例 ,男 4 8例 ,女 1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1岁。单侧小关节突脱位 19例 ,双侧小关节突脱位 4 5例。采用Gardner颅骨牵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闭合复位 ,牵引重量从 4 5kg始 ,每间隔 15~ 30min增加 2 5~ 4 5kg ,至复位成功为止。结果  6 4例中 ,6 0例复位成功 ,4例不成功 ,成功率为 93%。复位牵引重量为 18~ 4 0 5kg,平均 2 7 5kg。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7例神经功能正常者复位后均无损伤 ,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4例不成功者中 ,1例系呼吸困难 ,1例系关节突骨折 ,1例系陈旧性脱位 ,1例因不能耐受大重量颅骨牵引而终止复位。结论 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可显著提高复位成功率 ,且不会加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颈椎脱位的闭合复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85年5月~1996年3月,我们经治34例单纯颈椎脱位患者,30例行Crutchfield颅骨牵引闭合复位,20例成功,占66.6%。在成功组中,牵引重量最大为18kg,无一例出现神经损害加重。不全瘫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尸体头颅标本测定,Crutchfield颅骨牵引承受的最大抗拨出力为60.3kg,在治疗颈椎脱位时,颅骨牵引是安全有效的闭合复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颈前路椎间盘部分切除,观察小关节在轴向载荷时压应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前路椎间盘部分切除术前后小关节压应力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颈椎前路手术也可能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增加颈椎小关节的负荷,从而是可能诱发骨质增生、造成颈椎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及椎弓根钉棒固定、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多节段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A nderson方法固定颈椎侧块,结合C2、C7椎弓根螺钉的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多节段脊髓损伤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8~64岁,平均41岁。按F ranke l分级标准评价,A级5例,B级20例,C级9例,入院时JOA评分平均6.8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颈椎完全复位33例,复位不完全1例。依据术前、术后JOA评分结果,术后改善率平均为62%;术后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以上。结论颈椎侧块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使受损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伴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滑脱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 及效果.方法 收治外伤性颈椎滑脱伴关节突交锁22例,均行早期后路复位、Apofix或Vertex系统固定加植骨融合,同时一期行前路减压、自体骨植人融合加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22例,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全部获得椎间融合,无植骨块及钛板、螺钉松动,术后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除全瘫者无神经功能恢复外,不全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外伤性颈椎滑脱伴关节突交锁患者早期施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笼内植骨,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神经功能按JOA评分,于术前、术后1年余对所有病例均进行评分。结果2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骨折、脱位复位均满意,植骨于术后3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钛笼陷入椎体内等并发症,术后1年JOA评分恢复率为(69.2±12.5)%。结论应用前路带锁钢板系统结合钛笼内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充分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有效地维持了椎问高度和生理曲度,使脊髓在相对生理环境下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在颈髓损伤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