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Schatzker骨折分型分为:SchatzkerⅢ+Ⅳ组28例,SchatzkerⅤ+Ⅵ组3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hatzkerⅢ+Ⅳ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术后3d复位分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复位优良率SchatzkerⅢ+Ⅳ组96.43%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90.62%但差异不显著(P<0.05)。 SchatzkerⅢ+Ⅳ组与SchatzkerⅤ+Ⅵ组在术后3、6个月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SchatzkerⅢ+Ⅳ组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的Rasmussen、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SchatzkerⅤ+Ⅵ组( P<0.05)。末次随访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5.71%,高于SchatzkerⅤ+Ⅵ组的75%,但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患者采用外后侧弧形切口双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术后复位及功能恢复效果,同时SchatzkerⅢ+Ⅳ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SchatzkerⅤ+Ⅵ组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I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5月采用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5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8~19个月,平均13.5个月.参照Merchanf评分,优1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 前外侧切口竹筏螺钉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可兼顾外侧平台骨折的外侧柱及后外侧柱骨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术后24 h后开始行CPM膝关节功能训练。Schatzker分型,Ⅳ型15例,Ⅴ型11例,Ⅵ型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7.2个月(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7周,平均13.2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周膝关节屈曲平均100.0°(75°~130°);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平均118.5°(85°~13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88.5分(80~100分)。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前外侧组)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外侧组)。前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9例,Ⅴ型22例,Ⅵ型9例;后外侧组40例,Schatzker分型:Ⅳ型10例,Ⅴ型20例,Ⅵ型1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TPA、内侧PA和外侧PA均显著低于后外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前外侧组术后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后外侧组,χ2=4.0897,P=0.04310.05。结论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保护后外侧骨折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1年6月对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行钢丝固定髁间嵴骨折36例,6例未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Ⅲ型8例,Ⅳ型18例,Ⅴ型10例,Ⅵ型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按Meyers McKeev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7例,Ⅲ型13例,Ⅳ型6例。结果术后1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并感染,经清创、负压吸引及II期缝合后愈合,余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到0°,屈膝80°~150°,平均122°;膝关节稳定性检查:3例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 ADT)为阳性;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1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7例发生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3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未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伴髁间嵴骨折应重视对髁间嵴骨折的固定,包括无移位的髁间嵴骨折,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维持膝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究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10 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116 例 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58 例) 和对照组 (58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膝关节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 t =25.756, P<0.001),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 t = 2.924、8.643、4.802, P =0.004、P<0.001、P<0.001); 术后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Z= -1.721, P= 0.085); 术后 6 个月及术后 1 年, 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 t = 12.547、16.387, P 均<0.001),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评分与 Rasmussen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后6个月: t =8.444、8.783, P 均<0.001; 术后 1 年: t = 9.002、9.358, P 均<0.001); 术后随访1年,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2.07%,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9% ( χ2 = 4.393, P = 0.036)。 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 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创伤更小,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及解剖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3l例,按应用钢丝、空心螺钉为内固定材料分别分为A、B两组,根据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随访6~18个月,平均(11.4土2.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骨折均愈合,A、B两组的平均HSS评分分别为(90.8土2.4)和(91.5土2.0),平均Lysholm评分分别为(91.1土2.3)和(92.4士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后钢丝或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8例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定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不同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138例骨折均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情况。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的优良率为85.51%、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的优良率为86.96%;年龄≤50岁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50岁的患者(P0.05);未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P0.05)。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会对患者骨折后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系统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同时判定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及后外侧角(posterior lateral corner,PLC)的损伤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与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的相关性。结果Schatzker分型与AO分型(仅以关节外、部分关节内和完全关节内3种类型计算)对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与韧带损伤类型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hatzker分型及AO分型与ACL、MCL及PLC损伤均呈显著相关性(r=-0.465、-0.639、0.756,P=0.013、0.000、0.000;r=-0.588、-0.420、0.532,P=0.001、0.026、0.004),但若AO分型以关节外、部分关节内和完全关节内3种类型计算,则仅与ACL损伤呈显著相关性(r=-0.465,P=0.013)。结论膝关节损伤时膝关节相关韧带之间有一定协同作用,故胫骨平台骨折多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且随着Schatzker分型与AO分型等级的增高,ACL、MCL及PLC损伤的可能性均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骨折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47例关节部位骨折根据骨块体积及受力大小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和数量的螺钉。手术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丝攻,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结果优26例、良19例、差2例。优良率为95.7%。结论可吸收螺钉无毒、组织相容性好,可完全降解吸收,且吸收时间符合骨折愈合规律,不仅可使病人免受二次手术痛苦,而且还能减少手术感染及创伤机会。  相似文献   

12.
髋臼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髋臼骨折大多系高能量钝性损伤,其治疗极富挑战性,必须注意合并损伤,并相应调整手术治疗时机。细致的X线检查对这些损伤的成功处理非常重要;骨折的准确分型有助于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和患者的早期活动是临床治疗成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合并脱位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方法从1978年1月~1994年1月,治疗髋臼骨折髋脱位45例。其分型是:前壁骨折6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9例,后柱骨折9例,前、后柱骨折17例。结果牵引治疗20例,平均随访36.5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35%(7/2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0%(10/20),髋关节炎发生率50%(10/20),异位骨化发生率10%(2/20)。手术治疗25例,平均随访30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88%(22/2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21/25),髋关节炎发生率44%(11/25),异位骨化发生率48%(12/25)。结论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应依据骨折类型及关节面移位程度决定,移位1mm者,牵引治疗,移位大于3mm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晖  周志刚 《西南军医》2008,10(4):38-39
目的研究和评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及跟骨钛板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结果24例中22例获随访8个月。所有病例均完全愈合,无1例发生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新型钛板能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是治疗跟骨骨折较好的内植物,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a multidisciplinary fracture liaison service (FLS) to improve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fracture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after vertebroplasty.Methods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consecutive vertebroplasty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20. FLS began in December 2016 allowing for before-and-after comparis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ed 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procedure characteristics.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valuated by the FLS clinic and treatment modification were evaluated. Opt-in versus opt-out referral strategies were compared.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s or vitamin D levels within 3 months before or after vertebroplasty were assessed. Time to ev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secondary fracture occurrence.ResultsThere were 137 vertebroplasty patients, 39 before FLS and 98 after FLS, included. Only 15% of all patients were already being treated in a bone health clinic. Of those referred and evaluated by the FLS, 73.0% had their osteoporosis treatment modified. Patients evaluated by the FL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 or a vitamin D level drawn (P < .001 for both). The opt-out referral was more effective with a 75.0% referral rate (P = .71). Secondary fracture of any kind occurred in 23.4% of all patients. Time to event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trend toward a reduced risk of secondary spinal fractures in the fracture prevention group with an adjusted hazard ratio of 0.39 (0.13-1.11, 95% confidence interval).DiscussionA multidisciplinary FLS can be implemented for patients after vertebroplasty to evaluate osteoporotic risk factors and optimize osteoporosis therapy, both of which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preventing secondary vertebral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胸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依据胸骨骨折无移位、单纯胸骨骨折有移位,胸骨骨折合并有胸腹脏器伤等不同伤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全组15例中除1例合并有广泛肺挫伤、右主支气管破裂死亡者,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胸骨骨折诊断不难,但诊断中要注意是否合并胸腹脏器伤。治疗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预后一般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3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了骨折凝肩或肩峰撞击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面中部复合骨折的病例特点 ,评价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 39例面中部复合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病人有 2 9(74 .4 % )例于受伤后 5d内进行手术治疗 ,6 (15 .4 % )例进行二期手术治疗 ,4 (10 .3% )例进行保守治疗。结论 面中部复合骨折病人病情复杂 ,治疗效果受治疗时间、手术进路、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 ,应综合考虑 ,及早实行坚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6个月~3年(平均1.5年)随访,优33例,良22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90.2%,疗效满意。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术中准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