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的病理改变、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总结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房室间隔缺损(AVSD)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2~62岁,平均17.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3例、Ⅲ级43例、Ⅳ级6例。曾行部分性AVSD矫治术38例、完全性AVSD矫治术23例、过渡性AVSD矫治术11例。再次手术行瓣膜修复术43例;瓣膜置换术25例;4例先行瓣膜修复术,停体外后经食道超声提示房室瓣仍有中度以上反流,随即改行机械瓣置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因术后顽固性低心排、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10天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4岁患者行机械瓣置换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行左心辅助56小时后顺利恢复,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例,失访9例均为瓣膜修复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8年,平均11.6年。34例瓣膜修复患者中,左侧房室瓣均无梗阻,23例左侧房室瓣为轻微或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6例分别于再次手术后7d、10d、3年、6年、7年、10年后再因重度左侧房室瓣反流而行瓣膜置换术。28例瓣膜置换者,2例因机械瓣功能不全分别于术后3年、7年再次置换机械瓣。术后远期死亡5例,瓣膜修复2例、置换3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对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再发生的左侧房室瓣反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心内膜垫缺损超声心动图与X线检查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5例心内膜垫缺损的X线、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对照分析,总结了3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方法矫治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一期矫治TECD患者48例(男性15例,女性33例),中位年龄0.9(3个月~ 22岁),中位体质量7.9(4.8 ~47) kg.心内畸形按Rastelli分型:A型38例、B型2例及C型8例.48例患者中10例合并Down综合征,其它合并畸形包括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0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法洛四联症1例,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前共同房、室瓣反流程度为轻度18例,中度25例,重度5例.4例因重度肺高压于根治术前曾行肺动脉环缩术.结果:48例一期矫治患者中,采用改良单片法16例,双片法32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28.4±39.5)min,阻断循环时间(89.4±29.5)min.术后机械通气中位时间42.0 h,ICU驻留中位时间4.5d;住院中位时间11.0d.1例早期死亡(病死率为2.2%),死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其他并发症包括室间隔缺损(VSD)残余分流4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尖瓣中度反流2例,三尖瓣中度反流3例.另1例因左侧房室瓣大量反流和1例因房间隔补片撕裂,致严重低氧血症而于围术期分别行再次手术,其余均顺利出院.存活47例患儿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 32个月.中期随访结果显示4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反流,3例三尖瓣中度反流,其余无或仅轻微量瓣膜反流,4例仍有小的VSD残余分流.结论:目前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围术期处理经验的不断成熟,一期矫治TECD患儿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手术风险低,近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在患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大部分人可由射频消融治愈。但在射频消融失败情况下,加上患者又合并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心律失常造成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会给患者术中和围手术期的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会导致死亡。我院收治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患者,在术前射频消融失败的情况下,成功地手术治愈,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16岁。自10岁起有发作性心动过速史。长则48h,短则几分钟,均可自行中止。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三尖瓣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心率94次/min,窦性心律,一度房室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初步探讨手术适应证、方式及应注意问题。方法: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共114例,年龄8~91岁,平均(45.6±18.3)岁;男性89例,女性25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低温(28~32℃)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106例,生物瓣替换4例,主动脉瓣成型3例,ROSS术1例,主动脉根部替换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替换2例、升主动脉包裹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0.88%,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均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03例,随访时间20~77个月,平均(31±24)个月,非心脏原因死亡1例,无二次手术,所有存活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Ⅰ或Ⅱ级。结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多样性,在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房室间隔缺损(AVSD)矫治术后再次干预的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实施AVSD术后再次干预的病例,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观察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结果:全组45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 18例(40%),部分型房室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房室管畸形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心房室管畸形患者63例。其中部分性房室管畸形5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瓣裂修补采用间断褥式缝合并连续缝合加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4例采用Kirklin的方法修补将冠状静脉窦开口隔入左心房,32例采用McGoon法冠状静脉窦开口保留在右心房。完全性房室管畸形7例。按Rastalli分型属A型4例,C型3例,分别采用自体心包加涤纶片的双片法(4例)或自体心包单片法(3例)修复。合并畸形均予以同期处理。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7d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2个月~4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善修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管畸形除注重房室瓣修补完善外,强调将二尖瓣和三尖瓣环纠正至正常解剖位置,以恢复室间隔的面积和增宽左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8.
张刚成  李珊珊  陶凉 《心脏杂志》2014,26(6):713-716
目的:对近10年来2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P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并进行了随访,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年11月~2012年12月共有26例TECD+各种PS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24(8±7)岁,体质量6~52(22±14)kg。手术方法有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26例患儿双心室矫治12例(46%),单心室矫治9例(35%),姑息手术5例(19%)。近期死亡9例(35%),住院生存患儿17例,随访期限为术后5~84(平均12.8)个月。晚期死亡1例(4%)。结论:TECD并发各种类型的PS,手术复杂,手术近期死亡率高,但中远期生存率较好。在同等条件下,双心室矫治较单心室矫治及姑息手术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AVB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复杂性先心病)矫治术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我们总结了2001-2004年我院收治的7例复杂性先心病患儿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封堵器材的不断改进,膜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成为外科手术修补膜周VSD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是膜周VSD封堵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膜周VSD介入治疗后CAVB的发生率为1.9%~5.3%[1-4],高于外科手术[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房室瓣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资料完全者43例,40例在食道超声、2例在经胸超声辅助下行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各指标的变化和房室瓣反流程度。结果41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5.3%(41/43);1例术中改为右侧开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术中并发心搏骤停。1例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12例术后即时有少量残余漏,1个月后超声复查消失。术后超声随访显示:右心室、右心房直径较前缩小,左心室直径较前增大,肺动脉瓣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二尖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后1个月、6个月,二尖瓣瓣膜反流程度较术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2.01VS.2.17vs1.77,x2=10.78,P=0.04);而三尖瓣的瓣膜反流程度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秩次:1.88vs2.11US.2.01,X2=4.23,P=0.134)。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引起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加重,但对三尖瓣的反流程度近期影响不明显;二尖瓣中度以上或三尖瓣重度反流的患者或不适宜行单纯房间缺损封堵术。  相似文献   

13.
1984年6月~1995年5月间采用Pacifico法手术治疗小儿部分性房室隔缺损35例,全部存活,围术期和术后远期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作者认为Pacifico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高原地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患儿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28例2岁以下cAVSD合并PAH的患儿进行一期矫治,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5~21.0)月,体质量(2.5~11.0)kg,其中合并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15例,设为A组。合并轻度及正常肺动脉压患者13例,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管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术中采用改良单片法3例,双片法25例,术中直接缝合左侧房室瓣瓣裂孔17例,裂孔补片加宽及腱索移植1例,行左房室瓣后瓣瓣环成形3例。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Rastelli分型、唐氏综合征、共同瓣返流和室间隔缺损大小数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比较,A组患儿呼吸机带管时间明显变长(P<0.05),其他指标如ICU住院时间、整体住院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与A组比较,B组轻度左侧房室瓣返流比例较低(P<0.05),其余项目室间隔残余分流、中重度左侧房室瓣返流、右侧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AVSD患儿142例,手术年龄2个月~6岁,平均(12.5)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年龄<6个月65例,6~12个月43例,12个月以上34例.体质量3.5 ~ 19 kg,平均(7.1±3.3)kg.采用改良单片法105例(73.9%),37例室间隔缺损高度超过缺损宽度50%以上的患儿采用双片法(26.1%).结果:全组手术早期病死率4.9% (7/142),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3例,败血症2例.不同手术年龄的三组病例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6%、4.7%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分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3.8% (4/105)和8.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单片法组明显低于双片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二尖瓣反流在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VSD应该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3~6个月月龄是适宜的手术时机,改良单片法可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瓣膜修复效果于双片法相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预后.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中心共对261例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患儿实施了矫治手术,依术中是否进行二尖瓣整形,将其分为二尖瓣整形组(n=139)和二尖瓣未整形组(n=122).术后随访1~28个月,主要监测心脏射血分数、术前/术后的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变等指标.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二尖瓣整形组89例(64.03%)患儿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41例(29.50%)患儿反流程度无变化,9例(6.47%)患者反流程度加重;二尖瓣未整形组73例(59.84%)二尖瓣反流减轻,37例(30.33%)反流程度无变化,12例(9.84%)出现加重.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二尖瓣反流状况改变无差异.结论:对于VSD合并二尖瓣反流的婴幼儿,术中采取保守的二尖瓣处理策略,也可起到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在外科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肺血减少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术后,补充性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对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15例患者,肺血减少性先心病外科根治或减状手术后的补充性介入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3.7岁。病种及外科手术方式包括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或减状术5例,右心室双出口Glenn术3例,肺动脉闭锁根治术3例,Glenn术1例,单心室Glenn术2例及共同动脉干根治术1例。介入治疗情况:1.体肺侧枝血管封堵术10例,其中因肺出血而急诊封堵术3例,体肺侧枝血管肺静脉瘘1例。2.因Glenn术后奇静脉扩张窃血、血氧饱和度下降行奇静脉封堵1例。3.外科术后肺动脉狭窄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4例。结果:介入治疗达到预期效果,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可作为一些复杂先心病外科术后,有效的补充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矫正大动脉转位(cTGA)解剖矫治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我科行双调转手术治疗cTG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5例。全组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解剖矫治手术。手术方式包括改良Senning+Rastelli13例,Mustard+Rastelli+双向Glenn术1例、改良Senning+Switch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20%),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和左心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交界性心律或伴室性早搏二联律6例;交界性心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阵发性室速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右上肺不张1例,引流管留置时间10d2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加强矫正大动脉转位解剖矫治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纠正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早期行双调转手术可解剖矫治cTGA合并心内畸形,死亡率低,中、远期心功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林娜  王善伯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3,12(3):158-159,155
本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访法乐四联症完全矫治术后1~10年的患者63例。探讨法乐四联症畸形特点等对其远期予后的影响。结果认为:木前肺动脉分支发育好者的右室与左室内径比值(RVD/LVD)为0.98±0.19,肺动脉分支发育不好者为1.071±0.14,P<0.01,说明肺动脉发育是影响远期予后的主要因素。手术后长期存在的肺动脉瓣返流,(RVD/LVD 1.093±0.17对0.990±0.15,P<0.05),三尖瓣返流(RVD/LVD 1.153±0.12对1.013±0.13,P<0.01)亦影响手术远期心室大小的恢复。相反。手术前室缺的大小、部位,肺动脉瓣狭窄的程度、部位等对远期心室大小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瘤形成的原因、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诊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 01至2010- 06间14例TOF术后RVOT瘤及伴随病变的初次手术方法、心功能状态和治疗结果.结果:因TOF矫治术后残余心内畸形诊治患者中,合并RVOT瘤者14例,年龄(5.6±3.7)岁,距初次手术(3.4±3.6)年.1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初次修补手术时未跨环补片,3例虽跨环补片但残余重度狭窄.4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初次手术均用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NYHA (2.7±0.7)级.12例再次外科手术,术中切除RVOT瘤并重建RVOT.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跨环补片加宽.2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分别予带单瓣的同种主动脉跨环补片、植入牛颈静脉管道.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9±2.1)年,NYHA心功能均Ⅰ~Ⅱ级,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TOF术后RVOT瘤的形成与初次手术方式有关.RVOT瘤促使TOF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及时手术重建RVOT和矫治伴随病变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