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慢性肾脏病(CKD)大鼠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CKD模型并随机分为慢性肾脏病(B)组、BMSCs治疗(C)组,另随机选16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组、培养基对照(A)组。各组接受干预后第1周末收集血、尿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处死大鼠收集肾脏,采用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脏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程度;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N、A组相比,B、C组肾脏损伤程度、纤维化程度、RIP1与RIP3表达量明显升高,经BMSCs治疗后,C组较B组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B组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表达量明显下降,经BMSCs治疗后明显升高(均P<0.05);B组RIP1、RIP3、p-MLKL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经BMSCs治疗后C组各项指标较B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经肾动脉移植BMSCs可抑制程序性坏死进程从而对慢性肾脏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动脉移植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干细胞动脉移植组和静脉移植组各56例。两组BMSCs均取自患者本人。动脉组行介入移植术,将BMSCs超选注入脑病变供血动脉。静脉组将BMSCs静脉回输入体内。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监测美国国立卫生医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动脉移植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移植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BMSCs动脉移植和静脉移植治疗脑梗死疗效均显著,安全,动脉移植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 ,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 ,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 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 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通过心脏超声复查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MSCs 经静脉注射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细胞在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死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细胞移植后3周、6周实验组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心功能没有进一步恶化。结论 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并不影响其组织结构;移植细胞有向梗死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而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后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最适数量。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CD44和CD34。体外用bFGF、B27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细胞移植组经球后静脉分别注入2×104、2×105、2×106个BMSCs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的老年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10 d后,检测尿糖和血糖,观察疗效。结果培养、扩增的BMSCs诱导分化后,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类似胰岛细胞,双硫踪染色鉴定为胰岛样细胞团。BMSCs细胞移植后2×106组疗效最好,血糖值由(22.35±2.13)mmol/L下降为(14.54±0.97)mmol/L,尿糖值由(21.23±1.61)g/L下降为(12.41±1.09)g/L,显著低于2×104、2×105移植组。结论一定数量的BMSCs静脉移植可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大鼠慢性肾病(CKD).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10只.BMSC+微泡组、BMSC组、CKD组均制备CKD模型,制模后BMSC+微泡组大鼠经肾动脉注射0.5 mL的BMSC(2×106/mL),随之注入0.5 mL声诺维造影剂微泡(2×108个/毫...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诱导下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而且已在不同微环境条件下将其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徐瑾  王彬尧  陈颖敏  何奔 《心脏杂志》2007,19(3):262-265
目的采用2-脱氧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chymal stem cells,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阿霉素心肌病心衰大鼠中,探讨其向病损心肌趋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0.3μmol/L的5-aza-CdR体外两次诱导第2代MSCs,然后将其用溴氮胞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植入阿霉素造模成全心衰心肌病的大鼠,同时以注射无血清培养基(DMEM)的实验动物为对照组。移植后3d和1月,分别处死部分大鼠,通过免疫组化研究MSCs向病损心肌的趋化情况及其在心肌局部分布特点。结果移植后3d,MSCs移植组大鼠心肌中发现BrdU(+)细胞,左室心肌中分布最多,右心室也有少量分布;并且阳性细胞与自身心肌细胞均匀分布。移植后1月,MSCs仍能在心肌中存活,沿心肌纤维方向排列,并且具有心肌细胞的核像,呈长梭形。结论经5-aza-CdR诱导的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阿霉素心肌病心衰大鼠,其能向心脏靶向性迁徙;可存活达1月并具有部分心肌细胞特点。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后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Niu LL  Cao F  Zheng M  Li YH  Xie C  Zhu SJ  Pei XT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186-19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梗死大鼠心脏局部存活、迁移、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明确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M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 5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及MI MSCs治疗组。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MSCs ,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 1~ 3h植入到雌性大鼠心脏组织 ,移植后 10周检测心功能并取心脏检测各种相关指标。结果 异体大鼠MSCs经纯化后可在梗死心脏组织定居、生存 ,并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 ,免疫组化检测胞质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 ,与MI组比较 ,异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压升高 (P <0 0 5) ,舒张末压明显降低 (P <0 0 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快 (P <0 0 5) ,梗死边缘区心肌面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 (P <0 0 5) ,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显示MI面积缩小 (P <0 0 5)。结论 同种异体MSCs移植治疗MI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导致的心肌损害,是当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冠心病,约占90%。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诸如药物,球囊扩张(PTCA)及旁路移植(CABG)手术等虽然改善心肌缺血,却不能使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近几年兴起的干细胞移植治疗IHD,不仅可以再生血管,而且可以再生心肌,是一全新的治疗方法。本主要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HD的进展作概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是老年人中引起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特点.临床上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导致病人无法正常思考和判断,必须由他人照料生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2-脱氧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不同时期的心肌梗死(MI)后心衰大鼠中,观察其向病损心肌的趋化作用及其在局部分布的特点,探讨其对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0.3 μmol/L的5-aza-CdR两次诱导第2代的MSCs。用溴氮胞苷(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植入MI后不同时期的心衰大鼠中,实验分为MI 1 d、8 d、3周、1月后移植组及MI 3周、1月后DMEM假移植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后3 d及1月的MSCs在大鼠心肌中的分布情况,并用RT-PCR检测移植1月后MI局部α-MHC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MI后不同时期(1 d内、8 d、3周、1月),通过尾静脉给予相同数量的MSCs,3 d后在各组大鼠的心肌中均发现抗BrdU+的移植细胞。移植的MSCs主要分布在心肌受损区域,分布特点与移植时心肌的病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急性、亚急性期,有较多的移植细胞,与自身细胞均匀分布。进入慢性期,移植细胞沿着纤维方向线样排列,呈团簇样分布,数目较急性期减少。移植后1月,各组大鼠心脏中仍有抗BrdU+的移植细胞,移植细胞分布的特点与移植后3 d所观察的结果相似。研究发现,MI区域rattus α-MHC mRNA的表达,与MI 3周移植的MSCs相比,在MI 1 d或8 d后移植,差异无显著性。MI 3周后移植MSCs,rattus α-MHC mRNA的表达较DMEM假移植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在MI 1月后移植与假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不同的MI时间段经尾静脉植入MSCs,其能向心肌趋化,主要分布在心肌的受损区域,分布特点与移植时心肌的病理特点有关。MI后早期给予MSCs移植,更有利于提高MI区域rattus α-MHC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杨聪娴  金讯波 《山东医药》2007,47(36):127-127
近年来,国内外用干细胞移植进行器官修复的研究较为深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通过诱导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等。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Ⅰ期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增生以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