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纳入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8 月洛阳仁大医院收治的 94 例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7 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47 例 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运动功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 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评分和 Barthel 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 其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促进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探究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择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9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 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肌力、运动功 能和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评分、Fugl–Meyer 评定法(FMA)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量表(MBI)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肌力评分、FMA 评分和 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常规康 复疗法比较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通过分级诊疗+ “ 远程可视化康复平台 ” 模式,实时远程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在各级单位脑卒中偏 瘫患者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于 2020 年 1 月 12 日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纳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专科医联体的脑卒中 偏瘫患者 183 名,根据所在机构分三组,以脑卒中偏瘫发病时间分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组患者均进行规范的为期 28 d 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简式 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分别评定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能力,分析 “ 远程可视化康复平 台 ” 下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中恢复期、后遗症期患者的 FMA、FMB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三组之间的 FMA、FMB 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 “ 远 程可视化康复平台 ” 可让患者在社区及家庭都享受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康复专科医联体内各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 治疗同质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深圳市急诊患者分级分诊标准灵敏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宝安区 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于急诊就诊患者各 100 例,以深圳 市《直属医院急诊分诊预检指引(试行)》标准进行分级诊疗,验证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 对急症患者预测灵敏度为 91.51 %,特异度 89.46 %,阳性预测值为 75.78 %,对非急症患者预测值为 96.69 %。急诊分级分 诊标准甄别分级结果与医生 “ 金标准 ” 分级结果关联分析示 χ2 = 46.895,P < 0.05;Spearman 秩相关示 r = 0.36,P < 0.05, 相关性不高。结论:深圳市急诊分级分诊标准能良好地预测、甄别急症与非急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南阳市中 心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260 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130 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行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 评分均不同程度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MA、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醒脑开窍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运 动功能障碍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强制性运动疗法辅助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 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 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对照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辅助 rTMS 治疗方 案,统计分析两组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UE)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患者 FAM–UE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辅助 rTMS 治疗方案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对其上肢功能的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影响 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开展医院 – 社区 – 家庭 “ 体医融合 ” 新模式,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自行锻炼;观察组实施 “ 体医融合 ” 新模式,由康复治疗师和中医师根据患者自身情 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及健康教育处方,通过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评估, 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84.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arthel 指 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8.0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医院 – 社区 – 家庭 “ 体医融合 ” 新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中 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诊治的 72 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运动想象 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病房日常生活活动 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中有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至 2021 年 1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 NMES 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吞咽功能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 清总蛋白(T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级相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2.236,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MES 对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并能显著提升营养水平,改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探讨 A 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效果。 方法: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治疗的脑卒中下肢肌痉挛患者 120 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 60)和观察组 (n = 60)。对照组给予 A 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 A 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 1 个月后比较两组 患者恢复效果。 结果:治疗 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 Ashworth 痉挛量表(MAS)、Berg 平衡量表(BBS)、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MA 评分、5 min 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 A 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治疗中,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肌痉挛,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应用近8年,在应用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出现,如对于兼挟体质的判定、量表判定标准与专家判定不一致、对条目和评分标准理解的差异等,为体质辨识造成了困惑.梳理了目前常见的量表应用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规范化使用以及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虹  赵煜  刘耀  刘军  李清玲 《四川中医》2009,27(2):113-115
探索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头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及西药对照组共三组进行6周的治疗观察,根据治疗前后的MMSE量表和ADL—R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及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改善均起到积极作用;但单独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间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用国际公认的临床评价方法,观察针刺治疗不同时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采用NIHSS、FIM和B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针刺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治疗后患者NIHSS、FIM和BI亦有显著改善。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应按照WHO残疾分类原则进行评定,以统一和标准的方法来描述疾病与健康的状况,以利于疗效认定和多中心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宁神合剂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更年期失眠症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宁神合剂,对照组予地西泮片口服,治疗2个月。观察SPIEGEL量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除睡眠时间、醒后感觉外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治疗8周后仅醒后感觉1项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神合剂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FC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首次排便时间、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 00%,对照组有效率68.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和排便困难程度均改善,中医证候评分、SAS和SDS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积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SDS和SAS评分、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排便困难程度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针灸治疗能调节胃肠道运动、润湿肠道、显著改善便秘等临床症状,对FC患者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医案证候的半定量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探索糖尿病医案中的辨证规律。方法:应用中医四诊量表和血瘀量表,分别对138例糖尿病医案病例进行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①聚类分析将筛选后的四诊因子分为了肾阳虚类和肾阴虚类。②四诊与血瘀19因子比较发现舌诊因子在糖尿病诊断中权重较高。结论: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验证了糖尿病中医辨证规律。  相似文献   

17.
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反应尺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中所需用量尺副词.[方法]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量尺副词的种类包括频率、强度两类,每类须含有5个序位量尺副词.选择副词的顺序是先由专家讨论决定序位量尺副词的两个端点的用词,再进行反应尺度调查,由被调查者选取中间3个序位的量尺副词.问卷中每题量尺副词的两个端点之间有1条10cm线段,请40名被调查者在线段上标示每个候选量尺副词相对于两个端点用词的位置.[结果]选出症状的程度量尺副词为"根本不"、"有些"、"一般"、"偏重(较重)"、"极其严重";表示症状频率的量尺副词为"没有"、"偶尔有"、"时有时无"、"经常有"、"总是有".[结论]本研究选出的量尺副词,符合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量表法作为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在疾病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文中概述了近10年来量表法在中医脾胃系、肝胆系、肾系、心系、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提出量表在中医研究中的不足及量表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几种测量尺度形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表条目问题答案的设计是量表研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线性尺度、等级尺度和两分类是最常用的测量尺度形式。每种测量尺度都有其特点,线性尺度更适用于评价同一个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级尺度的使用要注意各选项间的等距性;两分类尺度可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各类型的测量尺度设计并不是很严格,往往是根据所测内容的特质、被试者的理解能力及应答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尺度的合理设计,并且多种方式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西医综合及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及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治疗更有助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