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或不并发高血压时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98例,依血压水平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48例,对照组30例为体检健康者。观察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有糖、脂代谢异常(P〈0.05),3组之间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L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间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流速E值及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下降(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受损,随血压升高,这些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脉压 (PP)与左心室肥厚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176例有或无 L VH的 EH患者的 PP与 L VH构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ASH)、对称性室间隔肥厚 (CH)及扩张性肥厚 (DH)三型肥厚组的 PP与无 L VH组相比 ,有明显的差别 ,CH和 DH组较大 (P均 <0 .0 1) ,尤以 DH组较甚。2随着 PP增大 ,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3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P与 EH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P每增加 10 m m Hg,左心功能不全增加 30 % (95 % CI:1.2 3~ 1.37,P<0 .0 0 0 1) ;在对年龄和 EH病程进行校正后 ,PP每增加 10 m m Hg显示增加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 19% (95 % CI:1.13~ 1.2 5 ,P<0 .0 0 0 1)。结论 在药物规则治疗的 EH患者中 ,PP与 L VH构型具有一定的联系 ,PP是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 ;且随着 PP增大 ,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杨永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20(7):435-435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史较长 ,多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为本院干部病房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1 5 3例 ,男 1 34例 ,女 1 9例 ,年龄 69~ 91 (平均 77.4)岁。高血压诊断以 1 999年1 0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 ,即收缩压 1 40mmHg( 1mmHg =0 .1 33kPa)和 (或 )舒张压≥ 90mmHg。因冠心病或肺心病入院治疗而同时并发高血压的患者不包括在此研究病例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入院后 ,常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采用美国ATL80 0型彩色显…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00例HDCP患者、100例正常孕妇、50例正常未孕者血清中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酮生成激素(LH)、垂体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 HDCP患者血清FSH、LH、E2、T、P均高于正常未孕组,而低于正常妊娠组,并随着病情加重而下降;HDCP患者血清PRL水平高于对照组,并随着病情加重而增高。结论检测HDCP患者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对评估HDCP的病情、探讨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HDCP的治疗和预后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DM母亲分娩的9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GDM组,根据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将GDM组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63例)和血糖控制不达标组(35例)。选择同期收治的非GDM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38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室间隔厚度以及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室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室间隔)收缩期峰值应变水平。结果 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控制达标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达标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母亲娩出新生儿的室间隔较正常足月儿厚,且存在左室心肌力学改变,血糖控制不达标者改变程度更明显。临床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前期人群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依据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对高血压进行的重新分类,按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ormotension,NTN 组)75例,高血压前期组(pre—hypertension,PHT组)124例,高血压组(hypertension,HTN组)195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他们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HTN组与NTN组和PHT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壁相对厚度、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TN组与NTN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HT组与NT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功能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减退,但3组之间舒张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功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TN组与NTN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可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随血压水平的升高,其收缩功能的损害更为突出,左心室结构的改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与左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检测不伴左室肥厚的5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参数,以24h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总数大于100次和(或)出现短阵房性心动过速(A组)与房性早搏总数小一地100次(B组)为标准,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26例)和B组(25例),结果: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左室后壁之比两组无明显差异,收缩功能指标EF和FS两组无明显差异。舒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5例HDCP患者(HDCP组)、21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分析其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的相关性。结果HDCP组母体及脐血中EGF、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HDCP病情加重逐渐下降EGF在HDCP组母血及脐血中的水平呈正相关(r=0.123,P〈0.05),脐血中EGF水平与胎儿体质量及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r=0.326、0.451,P〈0.05)。结论HDCP患者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中EGF水平均降低,此可能在HDCP发生、发展及胎儿、胎盘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孕晚期体重控制不良对妊娠期高血压(HIP)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孕晚期HIP患者78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根据孕期体重管理情况分为3组,即增重不足组26例、增重正常组27例、增重过多组25例;比较3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多普勒组织成像参数[包括室间隔及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值(e’)、收缩期运动峰值(s’)及E/e’,平均E/e’,平均s’]。结果 除LAD外,3组患者其余各项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重过多组LAD明显高于增重正常组、增重不足组(均P<0.05)。3组患者室间隔E/e’、侧壁E/e’、平均E/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增重过多组均明显高于增重正常组、增重不足组(均P<0.05);3组患者室间隔e’、室间...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5%,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探讨,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母婴结局.方法 对2004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例(45%),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30%),妊娠出血性脑血管病5例(25%).2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3例,4例遗留轻偏瘫,死亡3例.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病并发脑血管病起病危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妊娠结局,早期预防和诊治该类疾病,可改善母婴结局;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最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正>免疫机制在妇女的整个妊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受精卵着床到胎盘的形成再到胎儿的分娩,免疫机制都贯穿其内。免疫状态的失衡能引起排斥反应,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等一系列的病理性妊娠,严重者胚胎流产。因此,免疫机制在HDC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与糖尿病同时存在可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明显增加,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加重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损害,本研究显示高血压伴糖尿病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左心室功能受损更明显,并且与血糖升高程度有关,提示改善非血液动力学因素与降压治疗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和抗高血压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oninpregnancy)疾患是导致孕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约有 15%妊娠相关的死因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所致。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我国目前约有10 %左右的孕妇患有高血压 ;在 1990年至 1999年期间 ,美国先兆子痫的发病率增加了 40 % ;妊娠期高血压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是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如降压药物的应用时机 ,降压达到何种水平 ,降压药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以及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1 4]。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24h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初发未治疗高血压患者29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和心率均值较白天平均值下降是否超过10%,将患者分为4组: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杓型,n=163)、非杓型血压组(血压非杓型,心率杓型,n=62)、非杓型心率组(血压杓型,心率非杓型,n=42)、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非杓型,n=29)。对4组间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非杓型率分别为25%和27%,非杓型心率的比例为24%。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杓型血压和心率组(均P<0.05),其中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非杓型血压、非杓型心率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调整相关指标后,非杓型血压和非杓型心率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6%和32%。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对孕妇的危害不仅限于妊娠期,还可增加妊娠结束后慢性高血压(CH)发生风险,而构建HDP患者妊娠结束后CH的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识别CH高风险孕妇。目的构建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HDP孕妇324例,均于妊娠结束后随访3年。随访期间主动退出22例,因身体原因退出18例,因失去联系或临床数据不完整剔除10例,最终纳入274例,其中妊娠结束后3年发生CH 68例(CH组)、未发生CH 206例(非CH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初产妇比例、吸烟情况、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临床资料〔包括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妊娠期临床资料〔包括最高BMI、最高SBP、最高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妊娠结束后6周临床资料(包括BMI、最高SBP、最高DBP);绘制ROC曲线以获取连续变量预测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274例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发生CH 68例,CH发生率为24.8%。两组患者初产妇比例,妊娠前DBP、FBG,妊娠期最高DBP、TG、TC、LDL、HDL,妊娠结束后6周最高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组患者年龄、吸烟率、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所占比例,妊娠前BMI、SBP、CRP,妊娠期最高BMI、最高SBP,妊娠结束后6周BMI、最高SBP高于非CH组,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低于非CH组,妊娠前腰围、臀围大于非CH组(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妊娠前BMI、腰围、臀围、SBP、CRP,妊娠期最高BMI、最高SBP,妊娠结束后6周BMI、最高SBP预测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岁、23.0 kg/m2、89.2 cm、98.5 cm、129 mm Hg、1.9 mg/L、26.4 kg/m2、142 mm Hg、24.4 kg/m2、130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SBP>129 mm Hg、妊娠期最高BMI>26.4 kg/m2、妊娠结束后6周BMI>24.4 kg/m2是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独立影响因素作为指标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内部数据验证结果显示,其一致性指数(CI)为0.811〔95%CI(0.688,0.9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DP患者妊娠结束后3年CH的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CH高风险HDP患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理和治疗对策的新近观点。 相似文献
19.
陈鲁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Z1):11-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仍存在争议。中国过去将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统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PIH)。2000年美国高血压工作组提议将妊娠诱发高血压和妊娠前已有高血压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特征。方法选择41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的动态血压,将其分成初产妇组(n=312)及经产妇组(n=101).比较3组患者的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及夜间均值。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组的血压特征分布规律,并与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待产时的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及夜间均值(143.3±12.8/92.1±93mmHg、158.2±512/94.2±11.7mmHg、134.5±96/89.2±6.3mmHg)较出院后(123.2±9.8/74.5±6.7mmHg、133.6±11.3/78.1±7.2mmHg、118.4±7.8/68.9±5.7mmH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组(142.4±11,1/91.4±8.4mmHg、149.8±138/89.2±9.7mmHg、132.6±8.9/87.4±6mmHg)与经产妇组(148.3±12.2/96.4±9.8mmHg、151.4±14.3/96.2±11.2mmHg、142.5±11.4/93.4±10.8mmH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动态血压曲线以午间为高,呈“时段性”特点。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值与妊娠次数无关,而其动态特征呈“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