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 d、(5.43±0.69)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 d、(6.04±0.7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6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根据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监测结果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6h复苏治疗后的ScvO_2水平、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时补液量较对照组更多,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肺水肿发生率和28d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PiCCO液体复苏策略和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液体复苏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24 h、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脑钠肽(BNP)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液体平衡量和尿量,比较两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治疗后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24 h和48 h的HR、MAP、CVP、Lac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Lac有差异(P <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 <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0.983,P=0.002)。超...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4-7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重症超声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对比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因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进入我院重症医学科且有液体复苏指征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PiCCO,试验组采用重症超声。对比两组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后SBP、DBP、MAP、CVP均要比0 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复苏6 h、12 h、24 h累计输注的液体量要明显多于试验组,对照组复苏6 h、12 h的尿量要明显少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苏6 h、12 h、24 h液体正平衡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6 h复苏达标人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28 d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CRRT人数12例(60.0%),明显高于试验组的3例(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价值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盛奎 《中外医疗》2014,(12):66-6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的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得出的ITBVI与EVLWI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心静脉压(CVP)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比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疗效与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治疗72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APACHEI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28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可使ITBVI、EVLW逐渐趋于正常,有效提高液体复苏成功率,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指导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检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以CVP达到8~12mmHg,MAP达到(65±5)mmHg以上,作为液体复苏治疗的目标。B组在达到上述CVP及MAP的基础上,计算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作为复苏治疗的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液体复苏达标率及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的比例、术后24h输液量的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ICU住院日。结果2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比例A组高于B组(P<0.01)、24h内输入液体量B组大于A组(P<0.01)。但两组术后24h液体复苏达标率(≥10%)的比例、输入红细胞及血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ICU平均住院日高于B组(P<0.01)。结论在监测CVP及MAP的基础上,使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目标,可能减少患者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PiCCO监测治疗组(P组)32例和PiCCO监测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PA组)32例。待液体复苏血压达标后,PA组静脉给予前列地尔10 μg+10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注,2次/d,连续应用5 d;P组患者以同样方式、剂量及速度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复苏6 h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尿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胱抑素C(Cystatin-C,Cys-C)、2周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百分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P组和PA组液体复苏6 h的MAP和SVRI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PA组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GEDVI明显低于P组(P<0.05);液体复苏72 h后PA组血液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72 h时PA组尿量较P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72 h时PA组Cys-C明显低于P组(P<0.05)。患者2周行CRRT治疗百分率和住院28 d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液体复苏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能更好地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但不能降低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24、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内压(IAP)、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h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较正平衡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均P<0.05)。CRRT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复苏后24、48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均P<0.05), 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均P<0.05),BNP在48h低于正平衡组(P<0.05)。结论 SAP患者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复苏液体量、6h复苏达标率、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和CV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6 h复苏达标率、ICU入住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流动力恢复,减少液体复苏量,提高患者转归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6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在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以中心静脉压(CVP)作为指导液体复苏指标,研究组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种方法下患者的复苏效果及转归。结果 复苏后6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4h,对照组与研究组液体入量、血乳酸值、尿量、ScvO2、PaO2/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的液体复苏的复苏效果及转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救心肺复苏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接受急救心肺复苏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气囊面罩结合气管插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情况、复苏成功率、最终存活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PO2、PC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O2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pH(7.29±0.12)mmHg低于对照组(7.53±0.22)mmHg(P <0.05),观察组PO2(89.34±7.69)mmHg高于对照组(71.56±6.98)mmHg (P <0.05);两组患者的PCO2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PCO2(37.43±5.25)mmHg低于对照组(44.32±6.51)mmHg (P <0.05)。观察组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都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氧饱和度(85.32±11.76)%高于对照组(43.54±9.12)% (P <0.05),平均动脉(72.32±9.56)mmHg高于对照组(36.78±7.32)mmHg (P <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52.94% VS 25.49%)、最终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33.33% VS 11.76%) (P <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6.27% VS 62.75%) (P <0.05)。结论 采用气囊面罩与气管插管通气结合进行急救心肺复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pH、PO2、PCO2,促进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恢复,缩短患者气道开放、呼吸恢复、心跳恢复及意识改善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及最终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腹膜外结扎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8例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研究组给予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苏醒、躁动及应激反应情况,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疼痛及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腹建立后1 min(T1)、放气后1 min(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不同时间点间的心率、MAP有差异(P <0.05),研究组的心率、MAP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37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C组)18例和PiCCO组(P组)19例。C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记录两组患者复苏6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T-proBNP,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6、24、48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结果 与常规对照组(C组)相比,P组治疗6h后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cTnI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增加(P均<0.05);P组治疗6、24、48h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P均<0.05);治疗24、48h两组液体正平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MAP、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在指导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左卡尼汀,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血氧指标、心功能指标、肾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清鸢尾素、sST2、IL-33等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O2、PCO2、LVESD、LVEDD、LVEF、BUN、Scr、BNP,血清鸢尾素、sST2、IL-3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PO2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PCO2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LVESD、LVEDD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LVEF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BUN、Scr和BNP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鸢尾素、sST2、IL-33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CRRT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82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两组PCT、IL-17、IL-6、HMGB1水平变化;统计全部患者的临床结局,比较存活组(148例)与死亡组(34例)的PCT、IL-17、IL-6、HMGB1水平;分析PCT、IL-17、IL-6、HMGB1单独及联合预测SAP死亡的价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清PCT、IL-17、IL-6、HMGB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存活组PCT、IL-17、IL-6、HMGB1水平低于死亡组(P <0.05)。血清HMGB1单独检测敏感性最高,为97.06%(95% CI:0.847,0.999),依次高于联合检测、IL-6、PCT、IL-17单独检测的敏感性;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最高,为92.57%(95% CI:0.871,0.962),依次高于PCT、IL-6、IL-17、HMGB1单独检测的特异性;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83(95% CI:0.952,0.996),依次高于HMGB1、IL-6、PCT、IL-17单独检测的AUC(P <0.05)。结论 CRRT治疗SAP能显著改善机体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疗效显著,联合检测血清PCT、IL-17、IL-6、HMGB1能作为预测SAP患者病情及不良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观察组患者在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下补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下补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1天,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血降钙素原(PCT)和乳酸(L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3天,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LA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v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监护仪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人源性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al)、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杭州市丁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52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74例,最终纳入研究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178例。根据患者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120例和死亡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和VE-cad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Kal、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Kal、VE-cad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的氧合指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存活组(P <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P <0.05)。两组入住ICU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Kal、VE-cad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有差异(P <0.05),两组血清Kal、VE-cad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血清Ka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负相关(r =-0.397和-0.466,P <0.05);血清VE-cad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呈正相关(r =0.173和0.192,P <0.05)。入院24 h内血清Kal、VE-cad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95% CI:0.604,0.770)、0.859(95% CI:0.805,0.912)、0.890(95% CI:0.845,0.936),血清Kal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0%(95% CI:0.772,0.854),特异性为50.0%(95% CI:0.474,0.531);VE-cad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69.0%(95% CI:0.649,0.726),特异性为86.7%(95% CI:0.822,0.914);血清Kal和VE-cad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2.2%(95% CI:0.781,0.868),特异性为89.6%(95% CI:0.852,0.954)。CRP[R=1.221(95% CI:1.022,1.459)]、PCT[R=1.195(95% CI:1.035,1.380)]、VE-cad[R=1.373(95% CI:1.055,1.787)]、EVLWI[R=1.846(95% CI:1.178,2.893)]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Kal[R=0.428(95% CI:0.190,0.966)]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CRP、PCT、Kal、VE-cad、EVLWI是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VE-cad水平升高,Kal水平降低,两者的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2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斑块稳定性、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和NIHSS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峰流速、平均流速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稳定斑块比例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两组稳定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急性期老年患者疗效良好,且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斑块稳定性,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