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研究,用于早期发现疾病及评估治疗效果。相较于传统病理诊断方法,OCT在检测速度、无创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学者重视,以挖掘其更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比较了OCT与皮肤病学中其他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的差异,并回顾了OCT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其在皮肤病学领域最新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手术的基本技术要求是充分显露。充分显露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恢复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充分显露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创伤和医源性不稳,还包括皮肤美容学的损失、病灶邻近组织的破坏、出血、疼痛、受累组织结构功能破坏和康复期延长、以及手术创伤造成的身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的深入发展,皮肤神经活检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作为神经标记物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清楚的看到了皮肤中丰富的神经纤维,同时作为一种检查手段,皮肤神经活检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中[1].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最常见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提出, 糖尿病皮肤病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糖尿病足的发生, 因此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防治也未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因此不乏见到因皮肤病变导致严重糖尿病足并最终截肢的病例。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 从皮肤结构、慢性炎症损伤、皮肤微环境等方面, 归纳总结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 探讨糖尿病皮肤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病机制, 阐述皮肤微生态对于糖尿病皮肤病变的影响, 为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免疫诊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诊断技术陶义训,杨振修免疫诊断技术一般可分为体液免疫技术和细胞免疫技术两大类。细胞免疫技术较少用于临床诊断。体液免疫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叙述体液免疫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体液免疫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测定的...  相似文献   

6.
丛海波  孙文学 《山东医药》1992,32(10):22-23
四肢开放性损伤皮肤缺损并骨关节、肌腱外露者颇为常见。对此类患者清创时如何有效地封闭创面,减少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恢复四肢功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急症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治疗86例,取得了满意结果。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9例,女27例;年龄为7~58岁,平均39岁。其中挤压伤20例(热压伤6例),碾挫伤15例,撕脱伤23例,炸伤9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技术在某些恶性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将大量DNA序列有序地固定在固体介质上。DNA芯片和微阵列的概念由美国Fodor等提出。此技术突出的特点是快速、并行、多样自动地检测大量基因、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或抗原等。现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恶性淋巴瘤(ML)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大鼠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磷酸化smad3(P-smad3)、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各10只。比较四组大鼠治疗8 d的创面愈合率、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及TGF-β1蛋白、P-smad3蛋白、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都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8 d的创面愈合率低于正常对照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 05); MEBT/MEBO组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低于贝复济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模型对照组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及β-catenin 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P<0. 05),MEBT/MEBO组的TGF-β1、P-smad3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MEBT/MEBO组的β-catenin mRNA表达高于贝复济组(P<0. 05)。结论 MEBT/MEBO可增强TGF-β1、P-smad3蛋白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MEBT/MEBO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的36例糖尿病患者,依照创面不同情况对其进行护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3例,占总数91.67%;有效2例,占总数5.56%;有1例患者转科,占总数2.78%(该患者在出院时未跟踪);其余35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掌握糖尿病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发生机理与特点有助于指导护理,在对创面进行护理时还应重视全身的治疗和调节代谢,并开展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防止再并发。  相似文献   

10.
前足创伤位于下肢末端,血供欠佳,愈合能力差;其背侧皮肤之下缺乏皮下脂肪、肌肉等软组织,受损后常伴肌腱、骨外露;且可用于修复的组织少,故足背前端皮肤缺损的修复一直较为棘手,若为老年人则更是难题。自2006年6月至2016年3月,我们采取负压技术联合中厚小皮片移植治疗老年人前足背侧较大面积深度创面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冯迎春  吴波 《山东医药》1996,36(8):20-21
采用四种不同方法修复肢体皮肤撕脱伤患者46例,平均随访2年3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但创面愈合及外形有一定差异。并强调了及时修复深部组织损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5例重度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恶变特征分析山东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250062)金家美,马希叔,方庆龙,冯涛,张卫东本文报告5例放射性皮肤癌(为放射科医生),均由严重手指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而发生恶变。现摘其中1例作一介绍,并就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恶变...  相似文献   

13.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是治疗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2009年9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VSD治疗皮肤撕脱伤患者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1~62岁.受伤部位:上肢9例,下肢14例;其中伴皮肤缺损15例,肢体骨折15例,血管神经损伤1例,休克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机器绞伤5例,挤压伤1例,建筑事故伤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燃煤型砷中毒皮肤有化点继发皮肤癌变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必要的临床体征结合有关回顾性调查资料进行。结果 通过15例砷中毒的追踪患者的观察得出:砷中毒病人皮肤角化到癌变的间变期初步认为在15以上,平均为17.5年,角化部位的外伤不易愈合,且易发生感染,是加速癌变的诱因,并分析了入手、足皮肤角化 发生率高的各种因素。结论 砷中毒病区的中毒患者,角化部位出现经久不 的溃疡应首先考虑癌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中草药成份对延缓皮肤衰老的生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皮肤衰老的主要机制,采用体外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研究了一种中草药有效成份2056A的抗皮肤衰老作用。结果显示:2056A可明显促进皮肤角肟细胞的DNA和蛋白质以及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合成,提高角肟细胞的增殖指数,最佳作用浓度0.01%;在适当的浓度下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并在0.01%-1%浓度范围内可显著增强细胞内SOD的活性。以上研究指标提示,2056A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好的抗皮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儿男性,4天。住院号47847。因生后皮肤呈猩红色,伴不吃、少动,由本院产科转入儿科。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娩出前胎心弱,出生体重为3200克;羊水量少,呈棕色、粘稠、腥臭味;生后有轻度窒息。皮肤呈猩红色,72小时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家兔皮肤接触壮医通路酒后的毒性反应。方法以实验家兔为试验动物,选取体重(2.5±0.25)kg的家兔按雌雄各半标准随机分组并造模,用壮医通路酒涂于创面,以米酒作对照,观察各组皮肤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实验用药各组家兔的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及皮肤刺激反应,并且实验用药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壮医通路酒皮肤局部用药治疗痹证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郎罕细胞(LC)是一种表皮内的树突状细胞,有处理和提呈抗原、参与免疫反应的作用,被认为是表皮内的巨噬细胞。本文主要介绍了LC平均密度随增龄的差异,提出了皮肤过敏性疾患及皮肤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的新认识。材料和方法观察对象:(1)青年组:男6例,女3例,年龄18~25岁,平均20.1岁。(2)老年前期组:男5例,女2例,年龄50~59岁,平均54.3岁。标本均取自头部发际内炎症性良性病变(皮内痣、皮脂腺痣、疣状痣等)旁的正常头皮。2组观察对象为学生、教师、机关干部及室内工作的工人。分离表皮与真皮:头皮标本修去皮下组织及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9岁。因外生殖器皮肤坏死,高热1个月,于2003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4月初,阴茎腹侧出现一绿豆大小红色肿物,轻度压痛,针挑后挤出血,未给予其他处理。3d后局部皮肤青紫肿胀,疼痛,出现水泡,有血性液体,当地医院先后给予青霉素、洛美沙星、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无效,此间出现发热,初始体温37.5℃,皮损扩大,肿胀,疼痛加重,水泡破溃后皮肤坏死发黑,逐渐扩大到阴囊,胀痛剧烈。4月26日出现高热,体温达41℃。次日双侧颞部、前额皮肤出现大疱,表皮很快坏死,发黑,  相似文献   

20.
任维丽  赵忠峰 《山东医药》2002,42(24):64-64
患者 ,男 ,40岁 ,因右侧腹股沟肿物 3年 ,近日感到轻微疼痛不适来珍。右侧腹股沟触及一个约 6cm× 5 cm× 4cm大小肿物 ,质硬 ,活动度良好。手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股沟深部。临床诊断 :右侧腹股沟肿瘤性质待查 ?病理大体标本肉眼观 :卵圆形肿瘤 1个 ,体积 6cm× 5 cm× 4cm,表面光滑 ,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 ,有粘液感 ,部分有钙化。镜下见瘤细胞为多边形、菱形 ,胞核为圆形、椭圆形、梭形 ,胞浆淡红染 ,核染色略深 ,无明显异型性 ,排列成片状及腺管状 ,形态不一 ,大小不等 ,少数管腔内有淡红染物质 ,有点状钙化 ,少量有粘液基质。特殊染色示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