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70岁以上乳腺癌139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预后,探讨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0年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70岁以上乳腺癌139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预后.结果 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1.3% 、71.9%、57.6%.1、3、5年的总体生存率(0S)分别为94.4%、73.9%、54.8%.肿瘤的病理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1).ER的状态对DFS和OS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20),受体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PR和HER-2的表达对DFS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4,P=0.014),P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的DFS较好.不同术式的选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DFS和OS影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ER受体状态是影响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的因素.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ER受体状态及HER-2状态是影响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老年乳腺癌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5年生存率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内分泌治疗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7.5%、81.8%和71.4%。Luminal A型的5年生存率高于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P0.05),Luminal B型的5年生存率高于三阴型(P0.05)。老年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患者的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和肿瘤的大小没有关系(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临床特点不同,Luminal A型的5年生存率最高,三阴型的5年生存率最低,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老年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方法收集有关CTCs与可手术乳腺癌预后关系的文献,用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评价外周血CTCs与可手术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HR及95%CI值,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共8 146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OS)的HR=2.27(95%CI:1.95~2.64)、无病生存率(DFS)的HR=2.33(95%CI:1.88~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患者的OS和DFS均低于CTC(-)患者,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较为发达的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达(50~70)/10万人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5%~5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发生致死性远处转移~([2]),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25%~([3])。一些基于人群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浸润(LVI)是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过程,与乳腺癌预后较差有显著相关性,因缺乏大型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65岁及以上高龄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次住院的277例高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方法、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7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4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92.1%,2年为84.1%,3年为73.3%,4年为65.3%,5年为43.7%。是否手术、淋巴结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发生部位与高龄乳腺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结果显示,是否手术、淋巴结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患者预后与是否手术、淋巴结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发生部位存在相关,其中是否手术、淋巴结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0~69岁及70岁以上两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10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6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分为60~69岁(351例)和70岁以上(117例)两组。结果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74.1%)。两组中改良根治术均为最常见手术方式,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分别有51.9%、34.8%和12%、15.4%的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及放疗。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8.2%、92.1%、85.9%和91.8%、71.2%、50.1%(Log-rank testχ2=27.82,P<0.001)。60~69岁组和70岁以上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98.8%、94.4%、92.1%和95.1%、74.4%、52.6%(Log-rank testχ2=26.39,P<0.001)。结论老年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仍以改良根治术为主。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比例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杨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12-3313
老年女性乳腺癌占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多数〔1〕。老年女性新陈代谢变慢,卵巢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也随之锐减,常易合并多种并发症等情况使其临床治疗和诊断具有一定特点〔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整体预后。结果至随访结束时,1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8.4%),部分缓解113例(59.5%),稳定60例(31.6%),进展1例(0.5%);单因素分析发现,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的患者疗效优于2~3个周期的患者,ER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ER阳性的患者,Her-2阳性的患者疗效优于Her-2阴性的患者,p53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p53阳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方案(OR=1.905)、化疗周期(OR=2.407)、p53表达(OR=2.188)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方案、化疗周期、p53表达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p53阴性的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65岁)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10、IL-25、IL-27和IL-35水平差异,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分析IL-2、IL-10、IL-25、IL-27和IL-35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L-2水平显著降低〔(8.37±2.38)vs(32.48±4.71)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23.39±23.59)vs(23.40±5.39)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12.18±4.48)vs(28.39±6.97)ng/L,P=0.000〕;IL-27显著降低〔(18.39±6.57)vs(32.39±8.29)ng/L,P=0.000〕;IL-35显著升高〔(216.58±58.39)vs(178.03±56.59)ng/L,P=0.002〕。术后2年,共21例患者术后复发。与无复发患者比较,术后复发患者的IL-2水平显著降低〔(6.18±1.49)vs(9.96±2.94)ng/ml,P=0.000〕;IL-10显著升高〔(143.96±34.58)vs(108.49±18.75)ng/ml,P=0.000〕;IL-25显著降低〔(9.72±3.83)vs(13.96±4.82)ng/L,P=0.015〕;IL-27显著降低〔(15.74±5.39)vs(20.31±7.12)ng/L,P=0.000〕;IL-35显著升高〔(239.58±68.58)vs(199.92±49.83)ng/L,P=0.035〕。结论高龄乳腺癌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可导致患者临床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10.
20 0 0~ 2 0 0 2年期间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P2 1蛋白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 1 981~1 991年的乳腺癌部分存档蜡块 ,复阅 HE切片及临床病史资料 ,随机选择资料齐全且术前未作放化疗的 86例 ,取其原发灶作为研究材料。本组 86例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为 2 4~ 77岁 ,中位年龄 48岁 ;瘤体≤2 .5 cm3 4例 ,>2 .5 cm5 2例 ;润性导管癌 83例 ,浸润性小叶癌 3例 ;…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统计,欧美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发病率的48.0%[1],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乳腺癌病人卵巢功能锐减,雌激素水平低下,新陈代谢减弱,故此类病人常伴有其他并发症,使其诊治具有特殊性.本文拟探讨老年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免疫组化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约占乳腺癌人群的12%17%〔1〕。此类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复发早、进展快、预后差,除手术外,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TNBC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热点。现就TNB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TNBC概念的由来〔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55的表达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关系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检测方法,在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复发和转移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D55在乳腺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65.3%,其阳性率随乳腺癌TNM分期的增高、肿块大小的增大、腋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及C-erbB-2表达增高而增高,CD55阳性组骨髓微转移率高于CD55阴性组(P=0.002),乳腺癌组织中随CD55表达的增高,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及死亡率增高.结论 CD5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部分病理指标和骨髓微转移呈正相关性,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老年乳腺癌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还有争议.此外,辅助化疗和放疗是否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受益也存在争论[1].本文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肿瘤特点、治疗模式和预后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人选患者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Ⅰ~Ⅲ期乳腺癌.本研究共收集了494例患者资料,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65岁以上59例(65 ~80岁),65岁以下435例(30 ~ 64岁),皆为女性.患者均为初诊患者,之前未经过任何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前哨淋巴结( SLN)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CK)为阳性.排除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为自入选开始时至患者死亡或活着的患者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统计开始时间设为进行SLN检查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Google学术、维普、Cochrane Library、CBM和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11月1日,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危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15项队列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 202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差于Survivin表达阴性患者(HR=1.60,95%CI=1.22~1.98,P=0.005)。根据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欧美人群和亚洲人群中,Survivin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OS均明显差于Survivin表达阴性患者(欧美人群:OR=1.80,95%CI:1.11~2.49,P0.001;亚洲人群:OR=1.48,95%CI:1.10~1.87,P0.001)。进一步根据蛋白表达部位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Survivin表达阳性乳腺癌患者OS亦均劣于阴性患者(P均0.001)。结论 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它可作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判定临床治疗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而且与自身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从而调控的基因表达,是乳腺癌研究的重点。老年人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以及其他机体功能的减退,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在发达国家,5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等剂量单药卡培他滨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等剂量单药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下降和粒细胞缺乏或发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及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腹泻、乏力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发生改善及保持稳定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出现生活质量下降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中等剂量单药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CENP)-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5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F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43.7%的乳腺癌标本中CENP-F阳性表达。CENP-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3)及临床分期(P=0.027)有关。CENPF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6.6%(86/89),CENP-F阳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8.4%(61/69)。CENP-F阴性表达患者的OS明显高于阳性患者〔(130.0±4.15)个月vs(103.0±9.09)个月,P=0.004〕。乳腺癌OS的COX分析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P=0.039)、淋巴结转移(P=0.045)、TNM分期(P=0.002)、HER-2过表达(P=0.031)及Ki67≥15%(P=0.021)均为影响乳腺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HR的表达则为乳腺癌OS的有利因素(P=0.015)。结论 CENP-F在乳腺癌中扩增和过表达,CENP-F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NP-F高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高通量多组学数据分析转录因子协阻抑制因子(RCO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ncomine数据库比较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RCOR3的表达水平差异;应用门户网站cBioPortal分析1 093例乳腺癌患者RCOR3基因改变情况及表达差异与患者预后关系;应用Linkedomics数据平台分析RCOR3表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及基因拷贝数变化和甲基化对RCOR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内RCOR3基因表达量较正常组织显著增加(P0.01);1 093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56例RCOR3基因mRNA水平上调,且RCOR3基因高表达利于患者预后(P0.01);RCOR3基因拷贝数变化与其mRNA水平正相关(P0.01),而RCOR3基因甲基化与其mRNA水平负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中RCOR3基因拷贝数和甲基化水平变化促进其表达,且RCOR3高表达有利于乳腺癌患者预后,可作为乳腺癌预后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出乳腺大汗腺癌患者63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分析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 年龄71~82岁、T4分期、M1分期是乳腺大汗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3、5年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列线图的C-指数为0.762(95%CI为0.728~0.796)。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患者生存率接近。结论 年龄71~82岁、T4分期、M1分期的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成功构建乳腺大汗腺癌预后的预测模型,且模型的区分度及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