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高胆固醇和高糖饮食对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和皮质脑电图的影响及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对49只兔分别给予1%胆固醇110%糖水和标准食3饮食共5周,行颈总动脉结扎或颈内动脉栓塞,同时同点连续记录皮质EEG和每30分钟测1次rCBF,并提取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进行薄层层析和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及血脂。(1)标准食兔较栓塞组rCBF及皮质EEG总能量和平均频率显著降低,糖水组与标准食组相似;(2)各组皮  相似文献   

2.
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脑皮质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组织移植治疗皮质梗死现正处于研究阶段。实验研究表明,胚胎脑组织植入皮质梗死区内,其神经元有分裂和分化能力,与宿主脑发生神经纤维联系。文章对神经组织移植治疗脑皮质梗死的方法、移植供体选择、宿主脑与移植物之间神经纤维连接、宿主与移植的神经功能整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Binswanger病是以高血压,卒中和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征。本文就其病理及病理生理、临床特点、神经影像学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近些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激素对仔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T4)对发育期大鼠大脑皮质、海马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巯咪唑(MM)复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鼠模型,出生后仔鼠为先天甲减鼠,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出生后7、14、21d仔鼠大脑皮质、海马PCD阳性细胞。结果 (1)MM组各日龄仔鼠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正常大鼠生后早期大脑皮质、海马均存在细胞凋亡,以生后7d 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此后逐渐减低。甲减使各脑区各时点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结论正常大鼠发育期大脑皮质和海马即存在细胞凋亡,甲状腺激素对大脑皮质、海马细胞凋亡有影响,可能是甲减性脑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脑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也称假层状坏死(pseudolaminar necrosis),可发生在不同年龄,见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氧和(或)糖的摄取障碍以及脑能量代谢的遗传或后天性缺陷.MRI的问世使临床上对CLN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对CLN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于健康大脑,两侧半球皮质以一种相似的程度相互抑制,其本质为“相互抵消”。当患者发生卒中时,患侧半球对健侧半球的抑制程度减弱,从而导致健侧大脑半球抑制活性增强。因此,美国哈佛医学院的Mansur等提出一种理论,即如果降低健侧大脑半球活动性,就能消除对患侧半球的抑制作用,进而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非常罕见,按照Jacobs等[1]的观点,可以引起不伴有颅内高压体征的部分性癫痫和头痛.硬脑膜窦属支的皮质静脉闭塞表现为静脉梗死性脑卒中,非典型动脉区域内存在多发性脑病变和较明显的癫痫及出血倾向均支持病因是静脉而非动脉血栓形成[2].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不典型,诊断难度大于其他类型卒中,常存在诊断延迟,男性患者更易被延迟诊断[3].  相似文献   

8.
韩宗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测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衰老神经细胞DNA损伤与修复情况。方法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H2O2处理的3月、8月和26月龄大鼠的脑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经分离的神经细胞及氧化损伤断裂的单链DNA,并做彗星图像分析。结果 在相同浓度H2O2介导下,衰老神经细胞DNA损伤分值较正常神经细胞高,皮质细胞较海马、基底节区细胞DNA损伤分值高,细胞更易受损伤。给予0.5~4.0 h孵育后,表明脑细胞最大修复时间仅为1.0 h,且衰老神经细胞较正常神经细胞的DNA损伤分值高,修复能力下降。当H2O2介导浓度为64 μmol/L时,3月龄鼠脑皮质、海马和基底节神经细胞DNA损伤分值依次为250、213和205,26月龄鼠DNA损伤分值依次为355、340和335。当H2O2介导浓度为128 μmol/L时,26月龄鼠DNA修复率约为10%。结论 彗星实验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头孢曲松钠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RT-PCR检测TNF-α的表达,TTC染色评估脑缺血体积,用Bederson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皮质组织学变化。结果头孢曲松钠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TNF-α表达减少、神经功能评分好于生理盐水组,脑组织坏死及水肿情况较生理盐水组减轻。结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在影像学和病理学上与Binswanger病相似,其易感原因是与家族性偏头痛和Alzheimer病相同的特殊类型的小血管病。文章对近年来对该病的遗传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 2 0 0 1年 3~ 8月以 β 淀粉样蛋白1 4 0 (beta amyloidprotein ,Aβ1 4 0 )注入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采用抑制消减杂交 (SSH)技术构建Aβ诱导大鼠皮质与海马差异表达的基因文库 ,旨在探讨Aβ1 4 0 神经元毒性的分子机制。  一、材料与方法   1 AD模型的建立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 2 0只 ,3月龄 ,体重 3 0 0 g左右 ,购自上海BK实验动物中心 ,分为 2组。采用立体定向仪 (江湾Ⅱ )向实验组大鼠第 3脑室注射Aβ1 4 0 (Sigma美国 ) 10 μl(1μg/ μl) ,脑室立体定向坐标为 :AP = 1m…  相似文献   

12.
1850年,waller首先描述被切断的周围神经远端的组织学改变,称为Wallerian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中枢Wallerian变性可发生于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皮质脑桥束等神经纤维束中。原发性脑损伤通常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可以是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动静脉畸形、脑手术后、脑白质病等,其中以脑梗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磁图运动相关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磁图运动相关磁场的变化特征。方法2003-06~2004-08对河北省人民医院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EGMRCFs检测。患者看到一侧闪光信号提示后,相应侧食指做一次抬起放下运动触发光电耦合作为“0”时刻,MRCFs波峰由等价电流偶极子(ECD)评估,并与超薄MRI进行影像融合。结果MRCFs波峰的ECD均位于两侧初级运动皮层“手区”,患者组MRCFs波峰潜伏期延迟(P<0.01),尤以患侧为重,患侧ECD强度较健侧减小(P<0.01)。结论MEG测定MR-CFs可客观、灵敏的检测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皮层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以家族遗传方式起病,中年发病且逐渐进展的缺血性卒中样病程,弥漫性多发性白质病变,明确的MRI白质异常信号以及病理学明确的小动脉病变是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基本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Notch3基因的多种点突变与cADASIL有关.基因诊断与外周组织活检相结合有可能是CADASIL最有价值的生前诊断手段.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研究CADASIL,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癫痫患者的皮质脑电图(electroconicography,ECoG)与术前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对比性分析,探讨MEG与V—EEG对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22例癫痫患者术前均常规进行MEG、V—EEG和MRI检查,42例加做了蝶骨电极脑电图(Sp—EEG),并与术中ECoG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EG、V—EEG、MRI与ECoG,Sp—EEG、MEG与深部电极ECoG(D—ECoG)监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84.4%、72.1%、82.0%、88.1%和26.1%。122例MEG、V—EEG与ECoG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2例Sp—EEG、69例MEG与D—ECoG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MEG应用于术前癫痫致痫灶定位诊断,是一项无创、灵敏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手段,在确定致痫灶的术前评估中,MEG明显优于V—EEG,当脑电图呈泛化性改变时,MEG定位致痫灶较准确可靠,但MEG对内侧颞叶病变引起的痫样放电不够敏感,而Sp—EEG和MRI检查可弥补MEG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相对正常老年人局部脑血流量(rCBF)以及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SVD患者30例以及对照28例,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技术(ASL),定量测定静息状态下2组rCBF,然后分别吸入5%的CO21 min,再次测定rCBF,并计算其增加率以代表CVR。结果相比对照组,SVD组在双侧额叶、颞叶、顶叶的皮质及皮质下rCBF均有显著性的降低,在双侧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CVR有显著性的下降。结论广泛的皮质及皮质下rCBF降低以及双侧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CVR的下降可能是SVD的一个重要临床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造影后皮质盲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盲是脑血管造影罕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动脉造影后皮质盲与对比剂通过枕叶的血-脑屏障而导致枕叶脑细胞损害有关,该损伤较轻微,往往为可逆的[1-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4月共行全脑血管造影600例,出现明显视力改变者3例(0.5%)。将结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本组患者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采用Seldinger′s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穿刺后经股动脉鞘注入3000U肝素盐水。常规双侧颈总动脉及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置管正侧位投照,必要时颈内、外动脉分别投照及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用对比剂为碘海醇(…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女性,18岁,藏族,未婚。因反复上腹部不适、腹泻2月、黑便1周,以“上消化道出血待查”收住院。查体:除重度贫血貌、剑突下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11.8×109/L,N0.81,L0.19,血红蛋白25g/L,RBC1.38×1012/L;粪潜血阳性。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行GIF-XQ230型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小弯侧有24cm×6cm色泽与胃粘膜相同的赘生物,表面可见1cm×1cm的浅溃疡,前端呈游离状态,赘生物约有1/4进入十二指肠,见图1、2。待内镜进入十二指肠后赘生物自动缩回…  相似文献   

20.
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发挥生理和药理作用的中介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疗效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状态有关: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患音体内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发病有关,也可能与治疗中一过性症状加重及疗效有关。因此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数量及功能检测对指导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和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