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在护理方面的优势。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气管插管时间短,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病人不适感少,提高了病人配合治疗的程度;损伤少,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护理效果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综合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以上患者,共纳入120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使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应用于各组患者:试验组(2%)、对照组Ⅰ(0.2%)、对照组Ⅱ(0.12%)。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在口臭、口腔黏膜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时间及VAP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患者的VAP、早发VAP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Ⅱ患者VAP发病率高于试验组(47.50% VS 20.00%,P=0.009)。结论应用2%氯己定与有效的冲洗加擦拭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效果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病人84例,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法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先冲洗后口腔擦拭再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清洁、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清洁明显改善,发生口臭、口腔炎和VAP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口腔擦拭法和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法,可提高病人口腔清洁,降低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治疗的需机械通气的7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有35例的两组,其中A组给予经口气管插管通气,B组给予经鼻气管插管通气,对比两组的通气效果及安全性。结果:B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插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但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短,见效快,对于病情急重患者比较适用;而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对于相对不急且口固定较难患者比较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均为前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抽取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的64例患者,按照不同的口腔护理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为常规擦拭法,观察组应用擦拭法联合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以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34.38%)低于对照组(87.50%),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擦拭法联合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宝义  汪蓉  马小芳  曹蕾 《医疗装备》2023,(24):108-111
目的 探讨集冲、擦、洗于一体的三合一口腔冲洗法在重症监护室(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6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ICU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0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合一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当天、插管后3 d和插管后5 d的口腔清洁效果(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及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高于插管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低于插管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3、5 d的口腔异味及牙菌斑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冲、擦、洗于一体的三合一口腔冲洗法可有效提升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效果,降低口腔溃疡、口腔内黏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洗必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臭、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口臭、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洗必泰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5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实验组在经过培训后采用刷牙及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口腔感染、溃疡疱疹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口臭率、口腔感染率及发生溃疡疱疹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刷牙及冲洗法能提高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质量,减少口臭、口腔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 1月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急诊危重患者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经鼻气管插管(BC)组和经口气管插管(KC)组两组,其中BC组有40例患者,KC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行插管后的并发症情况、拔管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等预后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C组患者有2例出现口鼻腔溃疡,2例出现院内感染,还有3例为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KC组有21例出现口鼻腔溃疡,10例出现院内感染,5例出现气囊漏气或痰痂阻管,两组在口鼻腔溃疡和院内感染率相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死亡8例,KC组患者死亡11例,两组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BC组存活患者有3例患者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KC组存活患者有12例强烈要求拔管或者自动拔管,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经鼻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较好,插入器官后维持的时间较长,口腔护理时间短且效果好,能够有效减少吸入性感染的发生率,建议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对患者通过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应用舒适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通气效果好,机械通气时间短,依从性高.结论 对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加强满足患者舒适的需求,严密做好各方面的护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应用效果,找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确实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棉球擦洗法,实验组采用冲吸式刷牙口腔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及口腔牙菌斑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异味及口腔牙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吸式刷牙口腔护理法优于棉球擦洗法口腔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口腔异味,减少口腔牙菌斑.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而经口-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患者初期常用的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择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对6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153次纤支镜操作的经验。结果41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进行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吸痰、支气管清洗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吸入性肺炎经纤支镜治疗,5例痊愈,1例好转;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22例,经口气管插管1例,经口气管插管改为经鼻气管插管10例,均一次成功;另外,对6例气管插管易位、大气道阻塞、咯血患者的诊治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纤支镜在ICU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有重要价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气管插管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喉镜下经鼻气管插管组)和研究组(盲探插管装置经鼻气管插管组),每组23例。记录插管时间、插管失败、插管期间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气管插管成功率[78.3%( 18/23)]明显低于研究组[95.7%(22/23)](P< 0.05);插管期间,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研究组;对照组气管插管时牙齿损伤率[17.4%(4/23)]明显高于研究组(0)(P<0.05)。结论 盲探插管装置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准确,尤其适用于清醒和强迫体位的患者,对周围软组织损伤小,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患者痛苦更少,更容易接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时行经鼻气管插管可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俊玲 《现代保健》2010,(4):113-114
目的观察口腔冲洗加纱球擦洗法及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找出适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方法,以提高护理的质量。方法将14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试验组76例患者采用口腔冲洗加纱球擦洗法口腔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口臭、口腔炎症发生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28.51%,口腔炎症发生率为22.85%;呼吸机相关怖炎发生率11.43%。试验组口臭发生率为5.26%,口腔炎症发生率为3.95%,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牢2.63%,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中应用口腔冲洗加纱球擦洗对预防口臭和口腔炎症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连接方式的机械通气在重度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重度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气道连接方式分为三组:A组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B组14例,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14例,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结果:机械通气24h后,A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B、C组PCO2、PO2、PH值均较前有明显改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并且优于A组。在改善心率呼吸方面C组优于A、B组。结论:重度COPD合并II型呼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较无创面罩机械通气肯定,气管切开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连接方式的机械通气在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气道连接方式分为三组:A组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B组14例,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C组14例,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结果:机械通气24 h后,A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B、C组PCO2、PO2、PH值均较前有明显改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并且优于A组.在改善心率呼吸方面C组优于A、B组.结论: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较无创面罩机械通气肯定,气管切开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便携式纤支镜通过两侧带槽的口咽通气道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病人的应用及意义。[方法]18例评估为困难气道的ICU病人,存在经鼻气管插管禁忌,使用两侧带槽的口咽通气道的辅助,由便携式纤支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从开始置入纤支镜至完成气管插管的时间。观察气管插管过程中SPO2变化。观察口腔损伤及喉痉挛、心跳骤停等情况。[结果]全组18例插管均一次成功,从开始置入纤支镜至完成气管插管时间为30s~4min,所有患者插管过程中SPO2均在90%~98%之间,无一例口腔损伤、喉痉挛、心跳骤停等发生。[结论]使用两侧带槽的口咽通气道,能减少便携式纤支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时间,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人口腔护理使用氯已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0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期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8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口腔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氯已定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住院后第一天、第五天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使用氯已定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率,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肺部感染情况,对患者的恢复治疗有着极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及并发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插管所用时间、导管管径、留置时间、口腔护理时间[(52.4±5.8)s、(6.1±0.4)mm、(20.3±5.1)d、(1.5±0.5)min/次]与对照组[(48.2±5.2)s、(7.5±0.5)mm、(12.1±3.9)d、(3.1±0.8)min/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对照组1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虽然插管所用时间较长,但导管管径小、留置时间长、口腔护理所用时间短,值得在危重病患者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