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婷  孙银贵  张超 《山东医药》2012,52(29):36-37
目的 探讨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CSEP)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各18只,分别给予900 mL/L O2、1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1 MAC)的异氟醚(15 mL/L异氟醚+900 mL/L O2)、1 MAC的七氟醚(24 mL/L七氟醚+900 mL/L O2)预处理1.5h.各组随机抽取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阻闭2h后恢复再灌注,48 h后记录各组大鼠CSEP.其余8只行股动脉穿刺置管,预处理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气分析.结果 各组预处理前MAP和血气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异氟醚组MAP及七氟醚组PaCO2、PaO2预处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氟醚组、七氟醚组CSEP正、负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均<0.05),峰峰值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大脑皮层的电生理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雌激素缺乏对大鼠海马CA1/CA2区及额叶皮层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洁级4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加雌二醇(E2)组(OVX+E2组),每组10只.除Sham组做假性手术外,其余2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E2组去卵巢手术10 d后给予E2皮下注射,100 μg/kg,隔日1次.去卵巢手术后常规喂养4个月,获取组织标本,用于组织蛋白和组织总RNA的提取.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皮层C-HCNPpp、N-HCNPpp的相对含量.用RT-PCR技术检测HCNPpp mRNA水平.结果 OVX组大鼠海马和皮层中C-HCNPpp的相对含量较Sham组和OVX+E2组明显升高(P<0.05),而Sham组和OVX+E2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三组大鼠之间的海马和皮层中N-HCNPpp的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OVX组和OVX+E2组大鼠HCNPpp mRNA表达与Sham组无显著差异(P>0.05),OVX+E2组大鼠HCNPpp mRNA表达与OVX组相比增高(P<0.05);三组大鼠皮层HCNPpp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雌激素缺乏可导致大鼠海马CA1/CA2区及额叶皮层HCNP的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MDA受体NR1、NR2A/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脑区和齿状回的分布与表达,以及丘脑前核-海马神经元的学习记忆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观测丘脑前核及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内NMDA受体NR1、NR2A 及NR2B mRNA的分布特点.结果 ①原位杂交阳性产物呈棕黄色,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的胞浆中,胞核基本不着色.②在丘脑前核,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细胞形态较一致.③在海马锥体层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多,呈带状.在分子层、多形层分布少.④NR1、NR2A/B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均有表达,其中NR1在齿状回表达水平最强,NR2B在丘脑前核、海马CA1、CA3和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结论 在丘脑前核-海马的局部神经元环路中NMDA受体NR1、NR2A及NR2B mRNA分布广泛.其中NR2B mRNA在丘脑前核和海马CA1、CA3脑区及齿状回表达水平基本相同,可能与此环路学习记忆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叶、海马、丘脑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1)的含量变化,揭示IGF-1对额叶、海马、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态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老龄大鼠,雌雄随机分组,对照组5只,实验组分为全脑缺血15 min组,缺血15 min再灌注1h、6h、2d、4d、9d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额叶、海马、丘脑IGF-1含量.结果正常老龄大鼠额叶、海马、丘脑均有少量IGF-1表达;缺血再灌注1h~2d,丘脑IGF-1表达明显增加,以后快速减少;缺血再灌注6h-2d,海马IGF-1表达明显增加,以后也快速减少;额叶仅于缺血再灌注2d出现一过性表达增加.结论对于缺血缺氧,丘脑和海马具有反应快捷的IGF-1神经保护机制,而额叶具有迟发性短暂的IGF-1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大脑海马CA1区及前额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其中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三组采用D-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和A-β双侧海马注射联合造模,生理组仅用等体积生理盐水做相同的造模处理。造模完成后,西药、中药组每日分别用奥拉西坦溶液和逍遥散煎剂灌胃干预1次,连续28 d,用药体积均为0.5 ml/100 g(浓度分别为150 mg/ml、2 g/ml);生理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四组大鼠分别以0.4 ml/100 g 10%水合氯醛麻醉液腹腔注射麻醉后,断头剥离海马CA1区及前额叶,并迅速切成1 mm×1 mm×1 mm的小块,分组标记,放入装有4℃4%戊二醛固定液的小玻璃容器中,4℃保存、待检。结果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神经元可见大量线粒体肿胀、其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膜皱褶,微管、微丝排列紊乱、缠结;突触间隙明显变宽、突触后膜致密物(PSD)厚度明显变薄。中药组大鼠PFC神经元微量线粒体肿胀,少量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管、微丝排列较有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中药组大鼠PFC神经元突触间隙明显变窄,PSD厚度明显变厚。结论逍遥散能使AD模型大鼠突触间隙变窄,PSD厚度增加,增强突触传递效能,改善AD模型大鼠受损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组、卒中组和PSD组,每组5只。卒中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抑郁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 )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1周加以CUMS 和孤养建立PSD 大鼠模型。在首次CUMS 后第1天、第8天、第15天和第29天进行蔗糖水消耗实验( sucrose preference test, SPT)和旷场实验(open-field test, OFT)评价抑郁行为,在第29天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表达。结果在CUMS后第29天时,抑郁组和PSD组SPT 蔗糖水消耗量以及OFT水平和垂直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均<0.05);PSD组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正常组、抑郁组和卒中组(P均<0.05),而正常组、抑郁组和卒中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 PS D 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GFAP表达下降可能在PS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对海马成年新生颗粒细胞形态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单细胞敲除模型。运用Neurolucida软件系统对野生型、NR2B基因敲除成年新生神经元进行形态重建,观察树突长度、树突复杂度以及棘突的变化。结果 NR2B基因敲除成年新生神经元外形与WT神经元相似,树突长度接近,棘突减少。Sholl分析显示在以胞体为中心,距胞体不同距离的树突亚区域内,树突复杂性(树突交叉)减低,与此同时棘突分布密度减低(P<0.05)。结论海马成年新生颗粒神经元NR2B基因敲除对新生细胞树突长度影响甚微,但降低了树突复杂性,减少棘突形成,从而导致了功能性整合入海马特定神经信息网络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健康的Wistar大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组织HSP70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TAB法检测血清MDA.结果 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IR组的HSP70表达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间的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MDA水平与HSP70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均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爆发和诱导大鼠肝组织HSP70的高表达而起到保护肝脏免受IR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年龄对小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Aβ前体蛋白(APP) 695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年龄随机分为3组:2月龄组、12月龄组和20月龄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方法观测各组皮层和海马神经元APP695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2月龄相比,12月龄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APP69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20月龄组APP水平较12月龄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小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APP695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1.
七氟醚对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七氟醚组,各5只。七氟醚组吸入3%七氟醚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4%甲醛150μl,继续吸入七氟醚;对照组、吗啡组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吗啡5 min后,右侧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甲醛。2 h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3~L5节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内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甲醛致痛仅诱导Fos在右侧脊髓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七氟醚组脊髓各层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IN)数量显著降低(P<0.01),且七氟醚组FLIN量显著多于吗啡组(P<0.01)。认为七氟醚能明显抑制甲醛致痛诱导Fos蛋白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脊髓背角是七氟醚发挥抗伤害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8例须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9例),S组于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醚30min,随后洗脱10min,使主动脉阻断前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C组则单纯吸入空一氧混合气体,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于诱导后、转流前及主动脉开放5、10、30min抽血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测定诱导后及主动脉开放6h后的CK—MB、cTnI。结果两组患儿诱导后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主动脉开放6h后s组CK.MB、cTnI低于C组(P均〈0.05);在主动脉开放5、10、30min时S组SOD活性较c组高,MDA较C组低(P均〈0.05);但在转流前S组MDA较C组高(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过程中通过产生少量氧自由基提前启动机体的抗氧化机制,使体外循环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最终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HO-1)在阿尔兹海默病(AD)额叶及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集的30例神经活检脑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理诊断选择其中肯定的散发型AD病例记为AD组,共16例,其余14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等病症且无明显脑病理变化者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HO-1在额叶及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对比两组HO-1 IHC阳性情况以及两组额叶及海马神经元中HO-1表达IA值水平。结果 AD组HO-1 IHC在额叶的阳性率为68.75%(11/16),在海马组织的阳性率为81.25%(13/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4/14),14.29%(2/14)(均P<0.05)。AD组在额叶及海马神经元中HO-1表达IA值分别为2 159.88±1 044.74与3 555.87±1 408.42,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4.65±434.14与1 367.19±635.31(均P<0.05)。结论 HO-1在AD疾病患者额叶及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可能是通过启动机体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对大脑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曾希  胡啸  旷昕  刘文捷 《山东医药》2014,(23):40-4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黏附能力、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3.4%七氟醚组( Treat1组)、6.8%七氟醚组( Treat2组)和13.6%七氟醚组(Treat3组)。对照组通入95%O2-2.5%CO2混合气体6 L/min,后3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通入3.4%、6.8%、13.6%七氟醚,4组处理2、4和6 h时分别进行检测。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MGC-803细胞黏附能力;qRT-PCR法检测miR-34a。结果与处理前相比,Treat1组、Treat2组和Treat3组处理2、4和6 h时细胞黏附率均降低,miR-34a表达均上调(P均<0.05);且4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七氟醚可降低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黏附能力,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34 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orsal mPFC)中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以及5-羟色胺(HT)1A受体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6-OHDA损毁大鼠SNc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以及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01),使其从(0.52±0.10)Hz升至(1.25±0.20)Hz,放电形式趋向爆发(P<0.001);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变化(P>0.05)。结论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背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的电活动显著增强,5-HT递质系统失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诱导对肺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患者的循环功能、麻醉效能的影响及其与肺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需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依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A、B、C三组。采用8%-6%-4%浓度递减法行吸入诱导,记录诱导过程中BIS值、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患者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1 min、2 min的BIS值三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意识消失的时间,插管后3 min的BIS值,插管后1 min的MAP、HR,插管后2 min和3 min的ΔMAP、ΔHR,插管后即刻心率,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组高于A组(P0.05);插管后2 min和3 min A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异常者诱导的时间较肺功能正常者长,BIS下降的速度亦慢于肺功能正常者,其更易处于一种较深的麻醉状态而保持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1亚基和2B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14-VO)制备VD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MDA受体1亚基和2B亚基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通胶囊大、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NMDA受体1亚基mRNA表达降低,NMDA受体2B亚基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脑通胶囊可降低NMDA受体1亚基mRNA的表达,提高NMDA受体2B亚基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g~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ev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K-H液平衡灌注30min后,S组继续灌注K-H液150min;I/R组停灌30min,复灌120min;Sev组停灌30min后灌注含3%七氟醚饱和的K-H液5min,再用K-H液冲洗10min,继续灌注K-H液,总灌注时间为120min。于再灌注结束时取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fn2蛋白表达,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计算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ev组Mfn2蛋白表达下调,AI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ev组Mfn2蛋白表达上调,AI降低(P〈0.05)。电镜结果显示I/R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较重损伤,线粒体膜断裂,嵴不规则或消失。Sev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线粒体形态完整。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组织Mfn2表达,保护线粒体形态完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七氟醚预麻醉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采取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肝组织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巨噬细胞1抗原(Mac-1)表达。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脓毒症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明显,而七氟醚组肝组织肝索排列较为整齐,炎性细胞浸润较脓毒症组大鼠明显减少;脓毒症组动物血清AST、ALT和TBIL水平分别为(156.8±14.7) U/L、(75.6±7.5) U/L和(4.5±0.6) μmol/L,而七氟醚预处理组则分别为(100.5±7.9) U/L、(61.5±10.1) U/L和(3.2±0.5) μmol/L,各指标显著改善(P<0.05);Western bloting检测结果显示,脓毒症组肝组织LFA-1和MAC-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0.2)和(1.0±0.2),而七氟醚预处理组则分别为(0.7±0.2)和(0.6±0.1),显著减弱(P<0.05)。结论 给予实验动物七氟醚预处理麻醉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可能与减弱了肝组织LFA-1和MAC-1表达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宗  高峻  魏磊  张薇  邹多武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0,15(6):330-334
背景:研究显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中枢前扣带回皮质(ACC)在内脏高敏感大鼠内脏疼痛反应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作用是由NMDA受体活性增强介导的。目的:检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去氧胆酸结肠灌注建立炎症后内脏痛觉过敏大鼠模型。造模3周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对结直肠扩张(CRD)的内脏运动反射(VMR)幅值为指标评价内脏痛敏感性的变化,以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C区域NR2A、NR2B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CRD压力为60 mm Hg(伤害性刺激)时,实验组VMR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CC区域NR2A、NR2B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ACC区域NMDA受体亚基NR2A、NR2B表达上调在炎症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