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 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基于"根结"理论辨经取穴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脑内调节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根结"理论辨经取穴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调控脑区.方法 2019年10—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公开招募到无先兆偏头痛患者15例,均进行基于"根结"理...  相似文献   

2.
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厌食症6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厌食症临床较为多见。笔者应用针刺四缝穴配合内服中药治疗 ,收到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小儿厌食症 12 8例 ,均为我院门诊患儿。病程在 1个月以上 ,且无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按照初次就诊日期之奇偶 ,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67例 )和对照组 (61例 )。其中男 76例 ,女 5 2例 ;年龄 <2岁 14例 ,2~ 4岁 38例 ,5~ 7岁 5 4例 ,8~ 12岁 2 2例。两组病程时间见表 1。表 1 两组患儿病程时间     例组别例数 病程时间 (月 )1~ 3   4~ 6   7~ 12   13~ 2 4   >2 4治疗组 6 712  2 5  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 MRI)观察针刺右侧足太阳膀胱经飞扬穴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探讨针刺飞扬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机制。方法应用3.0T TX磁共振扫描仪,收集针刺1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飞扬穴Bold信号数据,使用SPM12软件对收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飞扬穴引起正激活脑区为双侧颞上回、小脑,左侧顶叶、中央后回,右侧丘脑、岛叶、额下回、中脑、额中回;负激活脑区为左侧边缘叶、前扣带回、中脑、梭状回、中央后回,右侧杏仁核、海马回、额叶、小脑后叶、枕叶。结论针刺飞扬穴引起的激活脑区情况与其临床主治有一定相关性;针刺飞扬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疼痛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下丘脑、中脑、海马回、杏仁核及扣带回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针刺奇经四穴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5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奇经四穴(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药物对照组予以乌灵胶囊口服;假针刺组选穴同针刺治疗组,浅刺2.55 mm,进针即出,不留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分别在治疗期间第4周和治疗结束第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并在第12周进行随访。结果针刺治疗组为91%;药物对照组为67.6%;假针刺组为24.2%,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两个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治疗后SDS和MENQDL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较药物对照组和假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奇经四穴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安全有效,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优于药物乌灵胶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奇经四穴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奇经针刺组、药物对照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5例。奇经针刺组采用针刺奇经四穴(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药物对照组予以乌灵胶囊口服;假针刺组选穴同奇经针刺组,浅刺2.5~5 mm,进针即出,不留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分别在治疗期间第4周和治疗结束第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并在第12周进行随访。结果奇经针刺组有效率为91%,高于药物对照组有效率67.6%及假针刺组有效率24.2%;奇经针刺组治疗后SDS和MENQOL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较药物对照组和假针刺组低(P0.05)。结论针刺奇经四穴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安全有效,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优于乌灵胶囊。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泄泻是临床儿科常见病 ,治疗方法甚多 ,但疗效不够确切 ,病后体质恢复慢 ,笔者自 1 997年 8月以来 ,采用中药外治结合针刺四缝穴为主治疗 6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 60例患儿系本院门诊 38例 ,住院 2 2例 ;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 7个月~ 3岁 ;病程 2~ 2 2 d,临床症状以大便呈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样 ,可见白色或黄色奶瓣 ,大都夹有未消化乳块或食物残渣 ,每日大便 5~ 1 0次以上 ,无脓血便 ,多伴有腹胀 ,轻度呕吐 ,腹痛。因感受外邪引起 1 8例 ,内伤乳食 2 2例 ,禀素脾胃虚弱 1 5例 ,久泻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有关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2年2月—2022年2月,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配穴使用频次、中医证候分布及穴位归经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1篇,涉及穴位处方95个,其中主穴94个,配穴99个,主穴总取穴频次为438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百会、太冲、合谷、三阴交、四神聪、风池、印堂、神门、内关、神庭;配穴总取穴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前10位的依次为地仓、迎香、廉泉、太阳、颊车、足三里、丝竹空、攒竹、丰隆、肩井。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肝亢风动证、脾虚肝亢证、阴虚风动证、脾虚痰聚证、风痰扰动证。腧穴归经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对12个高频主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新组合:百会、风池;太冲、合谷;三阴交、足三里;肝俞;神门、内关;四神聪、神庭、印堂。结论:针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选穴规律以调神为主,祛风扶正为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禁服止痛药并予控制脑水肿、血压、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神经生长素营养脑细胞、运动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针刺肩痛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3]、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对肩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结论针刺肩痛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肩痛症状、促进正常肩肱骨关节活动的协调性恢复、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并有望减少废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特效穴针刺法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颅脑创伤后继发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颅内压监测、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则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取双侧攒竹、内关、足三里穴进行针刺,对照组予氯丙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及见效速度。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7例因颅脑创伤病情危重而死亡,治疗组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9.05%(29/4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10rain、10~20min及20~30rain治疗组分别有14、22、5例见效,对照组分别为18、7、4例,治疗组20min内见效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效穴攒竹、内关、足三里联合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呃逆总有效率高、见效快,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2.
王琼芬  李飞  李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39-344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又称颈性眩晕症,是由于颈部的原发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不足,导致该动脉供应区发生功能不全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候群[1].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复杂,可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听力减退、视力异常、平衡障碍以及抑郁、焦虑、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2],本文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并进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帕金森病(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 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 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 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 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PD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 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头、手、足各三穴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普通取穴组)76例,观察两组的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情况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上田敏偏瘫十二级法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4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74%(P〈0.05)。结论针刺头、手、足各三穴,能改善髓海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ET)、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遗症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防治感染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运动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ET、EDHF和NO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P=0.007)。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运动功能评分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ET水平低于治疗前,而EDHF、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回顾今年来针刺及针刺配合其他方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头体针、舌针、颈项针的针刺治疗以及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水针穴位注射、电针刺激、物理刺激、康复训练等方面。并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刺右侧足临泣穴,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后激活的不同脑功能区,分析针刺镇痛脑功能区变化的特点,为针刺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年龄5570岁男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针刺患者右侧足临泣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的方法进行组分析,以P<0.05的像素构成SPM统计参数图,该图即为实验任务脑激活区,按照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12例受试者主要激活左侧额上回(BA 8)、左侧中央前回(BA 6)、左侧岛盖部(BA 44)、右侧颞中回(BA 21)、右侧颞上回(BA 22)、右侧压后扣带皮层(BA 29)和小脑隐部;负激活脑功能区为右侧颞下回(BA 20)、右侧视觉联合皮层(BA 19)、右侧顶上小叶(BA 7)、左侧颞下回(BA 20)。结论右侧足临泣穴的脑激活区左侧额上回、右侧压后扣带皮层、左侧岛盖部均在痛觉传导通路上,小脑蚓部比较明确地参与镇痛的作用。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上、中回的激活区多位于皮层,可能因为痛觉在中枢以一种高度分散的方式广泛分布,这些区域在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反应,激活频率较高,形成"疼痛矩阵"。说明针刺治疗腰腿痛确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通过镇痛中枢进行镇痛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加口服尼莫地平)与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记忆行为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3例)和单纯针刺组(29例).针刺康复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Bobath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单纯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康复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单纯针刺组(P〈0.05),而CNS评分低于单纯针刺组(P<0.05).两组并发症治疗后结果接近.结论针刺与早期康复能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十余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它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严重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的研究成为重点和热点。传统的针刺疗法以其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而具独特优势,逐渐被广大病人所接受。现就近几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