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CPB)后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下行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均采用传统的VCV模式。CPB后A组继续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PCV模式;B组则先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每种通气模式结束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气道压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与CPB前VCV模式相比,CPB后VCV和PCV模式下PaO2(179.4±100.4和235.7±121.2 mmHg)下降,平均气道压(Pmean)(10.4±2.2和8.7±1.8 cmH2O)和气道峰压(Ppeak)(20.2±3.6和18.3±3.0 cmH2O)升高 (P<0.05);与CPB后VCV模式相比,CPB后PCV模式下Pmean(8.7±1.8 cmH2O)和Ppeak(18.3±3.0 cmH2O)降低(P<0.05),而PaO2(235.7±121.2 mmHg)升高(P<0.05);与CPB前VCV模式相比,CPB后VCV和PCV模式下PaCO2、S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CPB后,与VCV模式相比,PCV模式下能提高氧合作用,且气道压力低,可防止加重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单肺通气中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6例术前肺功能不正常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均>60岁,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单肺通气(OLV)后先采用传统方法通气(OLV-VCV1),25 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OLV-VCV2),25 min后再改为压力控制通气(OLV-PCV)。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结果与TLV-VCV比较,OLV-VCV1模式时Ppeak、Pplat、Raw升高(P〈0.01)、Cdyn降低(P〈0.01)。与OLV-VCV1比较,OLV-VCV2及OLV-PCV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较好(P均〈0.05)。OLV时动脉血PaO2较TLV时下降(P〈0.01),OLV-PCV及OLV-VCV2时PaO2及PaCO2较OLV-VCV1升高(P〈0.05)。结论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更适用于肺功能不全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治疗前、治疗后2h和6h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模式对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PCV组治疗后2h和6h PIP、MPaw均显著低于VCV组(P<0.01).PCV组较VC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与VCV组相比,血氧分压、心脏指数、肺动脉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PCV模式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支持较VCV模式更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改善血气指标,有利于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对17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的同时,按照2008年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指南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进行支持治疗,患儿机械通气监测主要参数与2008年手足口病防治指南建议的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基本一致。结果17例重症患儿在SIMV+PCV模式下,生命体征平稳,16例24~72h拔管,1例家属放弃治疗,无一例出现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结论SIMV+PCV模式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65岁)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n=20)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n=20)。两组患者在气腹前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Vt)为8 m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 Hg。建立气腹后,VCV组呼吸机参数不变。PCV组设定压力使Vt为8 ml/kg,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 Hg。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10 min、气腹前(T0)、Trendelenburg体位后10 min(T1)、Trendelenburg体位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并且在以上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在T1明显高于T0(P0.05),Ppeak在T1和T2明显高于T0。与VCV组相比,T1、T2时间点PCV组Ppeak明显降低。两组Pa O2在T1、T2明显低于T0,而Pa CO2升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VCV与PC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PCV可以明显降低气腹以及头低脚高位时的Ppeak,在无心肺疾病及BMI正常的老年患者中,两种通气模式都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PCV)模式和容量控制(VCV)模式肺通气策略对老年全身麻醉腹部开放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解放军总医院接受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65~8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5例。记录插管前(T_0)、插管机械通气3 min(T_1)、手术开始后(T_2)、手术2 h(T_3)、手术结束(T_4)和拔管后5 min(T_5)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RR),并在T_0、T_1、T_3和T_5时间点采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有8例患者被剔除,共62例患者纳入研究,PCV组30例,VCV组32例。PCV组患者T_2、T_3、T_4时间点Ppeak显著低于VCV组(P0.05)。手术开始后HR、MAP呈下降趋势,相比VCV组,PCV组患者T_2、T_3、T_4时间点MAP较高,T4时间点最高,T_3时间点乳酸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T_0时间点,T_5时间点两组患者pH、PaO_2和氧合指数(OI)均明显下降(P0.05)。PCV组和VCV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3±5.3vs15.6±4.5,P=0.045)。PCV组患者术后2例(6.7%)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VCV组患者9例(28.1%)转入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开腹手术患者利用PCV模式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在术中以更低的气道压水平获得相似的OI及PaO_2,提示PCV模式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可更利于老年全身麻醉下的开腹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8.
<正>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危重症哮喘的治疗,机械通气(MV)支持是最关键的治疗措施〔1〕。已有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作为新的MV模式在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的报道〔2〕。本研究观察PRVC模式治疗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急性老年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均符合文献〔3〕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6378〔平均(67.4±2.5)〕岁;病程2278〔平均(67.4±2.5)〕岁;病程2245年,平均(39.6±1.6)年;急性加重时间545年,平均(39.6±1.6)年;急性加重时间522 h,平均(9.5±4.0)h。均有呼吸急促或极度呼吸  相似文献   

9.
喉罩是由英国医生Archie Brain在1981年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也可正压通气。由于喉罩不进入气道,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且较少的咽喉部并发症,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经喉罩正压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通气,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能够避免对气道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本文拟对比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相似文献   

10.
压力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本研究拟以平均吸气压(Pi)计算公式Pi=5*P0.1*Ti计算Pj,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中Pi与矫正食道压力(Peso)的一致性.方法 12例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插入食道囊管监测食道压力,经胸壁弹性压的矫正后得到Peso.患者在PSV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 cm H2O各通气15 min并测定P 0.1,通过方程Pi=5*P 0.1*Ti计算Pi,分析Pi与Peso的一致性.结果 一致性分析中PSV水平分别为0、5和10 cm H2O时的Pi与Peso之间的平均差值小于(Peso+Pi)/2中的最小值;PSV水平为20 cm H2O时,Pi与Peso之间的平均差值大于(Peso+Pi)/2中的最小值.结论 在较低的PSV水平时,Pi可用于PSV通气时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随着PSV水平的增加,Pi无创性评估患者呼吸努力的适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毕俏杰  曲彦 《山东医药》2000,40(10):24-24
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普遍认为上机容易、撤机困难。选择何种方式撤机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笔者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方式撤机 ,取得了较大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30例均为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5 2± 2 2岁 ) ,经常规药物及其他支持治疗后 ,原发病有所控制 ,循环稳定 ,呼吸兴奋性正常。其中心胸外科体外循环术后 1 2例 ,腹部手术后 1 0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衰 8例。1 .2方法 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无呼吸中枢抑制因素时 ,即将通气方式直接由辅助控制通气 (A/C)…  相似文献   

14.
比例辅助通气 (PAV)和压力支持通气 (PSV)都是部分机械通气支持模式 ,PSV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较多的使用 ,PAV在临床的应用报道逐渐增加。它们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 ,但它们在机械通气的原理、装置、生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针对这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是机械通气的一种压力辅助形式,靠调节气道正压的辅助水平来增加患者的吸气力量。PSV 与定压型间歇正压呼吸(IPPB)类似,它的优点是吸气流速很快,迅速达到吸气暂停压力,可使吸气一直持续到吸气流速减至峰值流速的25%。此外,还具有更先进的报警装置。  相似文献   

16.
比例辅助通气临床应用的方法学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比例辅助通气(PAV)临床应用的方法,评价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并与压力辅助通气(PSV)比较。方法选取10例COPD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吸气阻断法和脱逸法设定参数。每例随机先后采用PAV或PSV,PAV辅助比例分别设为80%、60%和40%。同时监测主观感受、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指标。结果吸气阻断法与脱逸法设定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r=0.928(P<0.01)。PAV不同的辅助比例只影响吸气峰压、呼吸机及患者做功,对通气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对循环功能稳定者,PAV组与PSV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氧合均保持在满意水平。PAV组比PSV组潮气量有减小趋势(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增高(P<0.05),吸气峰压显著减低(P<0.05)。结论采用脱逸法设定参数简单可靠。PAV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模式,人机协调性好。在做功相同时,PAV比PSV吸气峰压降低,并根据患者的需要保持相应的通气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模式治疗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气压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39例高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48 h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迅速有效地提高pH、PaO2和PaO2/FiO2,降低PCO2.试验组2~4 h内pH和PaCO2的改善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48 h后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在治疗2~4 h和48 h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别(P>0.05);试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2~4 h和48 h 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MAP、Cdyn、VT、MV、WOBV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RVC用于治疗高龄老年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的同时,能够保持较低的吸气峰压,有效降低气压伤的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性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18.
衡国权 《内科》2021,(4):542-54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与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VCV)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CV组与VCV组,每组34例.PCV组患者采用PCV治疗,VCV组患者采用V...  相似文献   

19.
PRVC和VC(A/C)治疗AECOPD呼吸衰竭时的人机同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张静  邹俊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4):338-339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的人机同步性。方法将10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VC(A/C))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3、4h观察两组并记录两组于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而4h内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总次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时的人机同步性不及VC(A/C)模式,故此时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韩聪莉  张睢扬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4):1524-1526
近年来呼吸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essure regulating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尤其在无创通气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就呼吸机PRVC模式在机械通气中的发展、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疗效预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