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说起体内的脂肪组织,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白颜色的、肥肥的、让胖人深恶痛绝的一种东西?这其实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一种脂肪,又叫白色脂肪。因为它分泌的多是炎症因子或其他发挥不利作用的脂肪因子,同时它的增多也是肥胖的一种标志,所以我们通常把它看做是一种坏脂肪(当然,并非说白色脂肪就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它来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2.
内脏脂肪综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营养过渡,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个危险因子在一个人体中存在,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前提,故称为“X综合症”、“死亡四联症”。因此综合症通过胰岛素抵抗而发生,故又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体内棕色脂肪的检测主要分为半定量检测和功能检测两大类.半定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MRI等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热量测定法、交感神经张力测定法、测温法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称重法、检测棕色脂肪经典标志物表达来评估.对棕色脂肪组织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肥胖的发生机制,从而为其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肝脏》2011,16(5):388-392
目的 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 ...  相似文献   

5.
脂肪组织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大的能量储存器官。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能量摄入过多时,通过脂肪合成途径将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而在能量耗竭时又通过脂解途径使之动员。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脂肪合成及脂解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且脂肪含量的多少是由多种神经及激素共同调控的,因此,脂肪组织含量相对稳定。但是,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分泌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α、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等众多的脂肪细胞因子及蛋白,其中许多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血管外周脂肪组织(PVAT)不仅是一种血管支持组织,还有着活跃的分泌功能。PVAT通过分泌各种活性物质“由外而内”地调节着血管的功能,参与了A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内脏素又一新的脂肪因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伟斌  俞璐  罗敏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2):153-154,15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储存能量的场所,还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统称脂肪因子。目前认为,肥胖导致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参与了多种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如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最近,Fukuhara等利用DD-PCR技术发现了又一新的脂肪因子,命名为内脏素,序列分析显示内脏素即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本文就内脏素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ATA)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该院门诊确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57例,其中超重组22例,肥胖组14例(P-NGT),正常体重组21例。检测其血清胰岛素(FINS)、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观察对象全身脂肪比例及VATA。结果 (1)超重及肥胖组血清FINS、HOMA-IR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AP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P0.01)。IL-6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肥胖组的全身脂肪比例明显高于超重组及正常体重组(P0.01);肥胖组及超重组VATA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1);(3)APN与腰臀比(WHR)、HOMA-IR、全身体脂比例、VATA、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TNF-α与WHR、HOMA-IR、全身体脂比例、VATA、T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超重及肥胖患者VATA明显增加,与APN分泌减少密切相关,可能是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可能会经常收到这样的消息或看到这样的广告,他们信誓旦旦地说,可以帮助我们甩掉腹部的脂肪,但也有许多人感到甩掉腹部脂肪真难。腹部脂肪带给我们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对讨人厌的腹部脂肪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如何对待这讨人厌的腹部脂肪呢?  相似文献   

11.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是细胞内脂肪积聚的一个特异指标。它在未分化的脂肪细胞中含量很低,在分化过程中急剧增加。ADRP不仅参与巨噬细胞中脂质的代谢,刺激纤维母细胞中脂质的聚集和脂滴的形成,而且也参与肺泡Ⅱ型细胞与纤维母细胞间的脂质转移,促进脂肪酸的摄取。ADRP的调控与环氧化酶抑制物、长链脂肪酸及某些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致死率逐年升高,迫切需要加强一级预防,以达到早期诊断和上游干预的目标。肥胖/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内脏脂肪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体的脂肪组织一般占体重的21%,在肥胖/超重者、年长者和女性中的含量更高[1]。脂肪组织按照分布部位分为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按照性质分为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近年来还有人提出浅褐色脂肪。  相似文献   

13.
14.
脂肪组织是体内最大的能量储存器官和内分泌器官。1994年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瘦素,继而发现它还分泌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凝血因子等。肥胖时脂肪组织产生大量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是导致胰岛素抵抗(IR)、糖尿病(DM)、高血压、心血管病、肿瘤的重要原因。脂肪因子除作用于外周组织,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下丘脑的能量代谢和生殖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发现更多的脂肪因子如脂联素、抵抗素等也参与中枢能量调节。本文对脂肪因子在中枢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脂肪组织增生为克罗恩病(CD)的特征性改变,脂肪由肠系膜根部延伸,并向肠壁表面爬行扩张,被称为"爬行脂肪".爬行脂肪在免疫和炎症调节及C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CD的严重程度、并发症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从基础和临床多个角度出发,对CD与肠系膜脂肪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EPCs)是修复血管内皮的重要因子,对预测及改善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脂肪因子对EPCs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内脂素(Visfatin)、瘦素、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与EPCs的关系做一综述。EPCs是Asahara等〔1〕发现的能分化成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自它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脂肪因子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组织(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一种复杂的有活性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内肥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血管紧张素原、白介素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C-反应蛋白等。这些细胞因子是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分泌入全身循环系统,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失凋在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4年瘦素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白色脂肪组织的研究兴趣。脂肪组织是代谢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产生重要的化学介质即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化学介质在炎症、厌食症、新陈代谢和心肌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为检测它们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新研究和理论奠定了基础。脂肪因子对机体内环境稳态有双重性,一方面保护心脏,促进内皮保护功能,血管生成及减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的发生;相反也可促进高血压、心力衰竭发生等不利作用。现就脂肪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72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Bruce Soiegelman教授获得Banting科学成就奖.会上Soiegelman作了题为“转录调控脂肪形成——代谢性疾病的新一代治疗”的演讲.他报道了一种新发现的糖代谢关键调节激素——虹神素(Irisin)和第三类型脂肪——米色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其研究工作包括:(1 )PR域包含蛋白16(PRDM16)是控制棕色脂肪组织与骨骼肌组织相互转换的开关.(2) PRDM16决定小鼠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方式.(3)米色脂肪细胞是小鼠和人类一种独特的产热脂肪细胞.(4)米色脂肪组织可用于减肥.(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协同刺激因子(PGC)-1α依赖的白色脂肪棕色样改变及产热作用与Irisin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内脏脂肪素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脏脂肪素又称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类胰岛素作用的脂肪因子。动物实验证明内脏脂肪素可降低小鼠血糖水平,激活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深入研究内脏脂肪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有助于开发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