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血管带膜支架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行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搭桥,1例行左侧椎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吻合,1例行右侧锁骨下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转流后,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例死亡,无术后截瘫.28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CT血管造影示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冉 《中国卫生产业》2014,(16):110-111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5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5例给予cabrol手术,17例给予bentall手术,6例给予Wheat手术,3例给予双侧腋动脉股动脉搭桥转流手术。结果51例患者中25例cabrol手术,17例bentall手术,6例Wheat手术,3例双侧腋动脉股动脉搭桥转流手术,其中49例生存,2例死亡,死亡率3.9%。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手术中,由于直接在带瓣管道上直接缝合冠状动脉开口存在难度,而不适宜采用Bentall手术时,给予cabrol手术可以更好的避免冠状动脉开口局部出现内膜撕脱、吻合口漏血现象;给予大动脉转流手术,对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存在困难、高危患者,安全有效,创伤小,实施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人工血管置换;但该术式创伤大、死亡率高。长期以来,心血管外科界一直在寻找新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1991年Parlod等首先报道使用带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由此促进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研究。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手术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远高于腹主动脉重建手术,所以腔内手术带来的微创优势更为明显,作者自2001-01~2002-01应用国产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5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后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以便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例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前的病史,破裂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破裂后的CT影像,并对照了手术、解剖和治疗随访结果,总结了急性夹层动脉瘤破裂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平扫表现为主动脉增粗或形态异常、心包和胸腔积液等征象,对撕裂口的位置、动脉分支血管和主动脉是否存在返流不能作出判定。CT强化可见主动脉有真假两个充盈对比剂的管腔,中间隔以线状内膜片的负影。结论 根据主动脉夹层破裂的病理,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一般只作CT平扫就可以对胸主动脉瘤破裂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对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首选,而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无论是内科还是传统外科治疗效果均不好。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笔者共对1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评估测量方法、并发症预防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所有病例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移植物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48例患者的血管移植物均植入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b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开颅手术夹闭治疗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治疗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12例。结果8例开颅手术夹闭治疗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不全闭塞1例,早期死亡1例,2例夹闭术后再破裂出血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闭塞。12例m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中,9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其中8例随访6个月至3年,均痊愈,遗留轻度偏瘫2例及动眼神经麻痹1例;1例正在随访中。结论根据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的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各种处理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安全闭塞颅内动脉夹层及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凌庆  温定国  汪涛  赵萍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34-1335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26例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组均为Stanford-B型,其中4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裂口,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DSA)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在DSA下行腔内修复术。结果 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成功值入26例(100%)术后随访1-18月,无并发症,无内漏,夹层消失。结论 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苟小军  李强 《现代保健》2014,(11):136-138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疗效和经验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3年3月本院胸心外科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术中在DSA引导下采用覆膜血管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术后随访CTA。结果:42例移植物均成功释放。1例因手术中发现右侧股动脉细小,未能植入22#覆膜支架血管,给予保守治疗;1例因为术中见左椎动脉优势型,中途停止手术,改为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支架置入术。全组患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发生内瘘3例(包括1例术后并发主动脉食管瘘而死亡);术后出现截瘫1例;1例再发主动脉夹层。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较好。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随访;主要优点在于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内瘘是该疗法的主要并发症,其预后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上海瑞金医院内外科联手,通过两次微创手术成功治疗了一例疑难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该患者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旁,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相当近.如果心脏内科按照常规使用导管介入疗法覆盖破口则有可能堵塞左锁骨下动脉.此动脉是左上肢血供的源头,一旦堵塞必然影响患者左上肢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左上肢瘫痪.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月3日,四川绵阳,中国男排一代名将朱刚在训练中突感胸痛,被送入当地医院,因病情危急又转到某著名医院。经过12小时的手术抢救,仍然未能挽留住这位排球国手的生命,次日下午,30岁的朱刚离开了深爱他的球迷。手术清楚地显示,朱刚体内的胸主动脉发生了致命的夹层动脉瘤破裂。球迷们也许不会忘记,1988年,叱咤排坛多年的美国女排著名主攻手海曼,也因同样的疾病猝死于比赛场上。那么,到底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它为什么如此凶险,我们又为什么把它称为“高血压刺向人类的一柄利剑”呢?夹层动脉瘤的“真面目”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的一根动脉,它从心脏发出后,在胸部称为胸主动脉,到达腹部后则称为腹主动脉。主动脉好比是一张卷成筒状的葱油饼,而这张“葱油饼”由紧贴在一起的三层组织构成,分别被称作内膜、中膜和外膜。所谓夹层动脉瘤,就是由各种病理因素导致主动脉内膜和中膜受损而变薄弱,在此基础上,高速高压的血流将薄弱的内膜和中膜撕开了一个裂口,使中膜发生分离,出现一个缝隙,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涌入其中,并不断向下冲击,使内中膜与外膜进一步剥离,缝隙不断扩张、膨大,并沿着主动脉壁向远、近端,尤其是远端扩展,可累及胸主动脉甚至整个主动脉的全程,以...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孙明  漆泓 《中国医师杂志》2001,3(9):566-56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 ,是指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重疾病。临床表现复杂 ,死亡率极高。及时的药物及外科治疗使此类病人早期生存率超过 90 %并使远期生存率增加 ,故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 发病率、生存率、死亡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国外是最常见且危险的主动脉急症 ,美国发病率为 5~ 10人 / 10 0万人口 ,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 ,美国每年至少新发现夹层动脉瘤2 0 0 0例 ,由于拥有先进的诊断技术 ,目前西方此病几乎可 10 0 %诊断。但在国内 ,由于认识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CT检查、MRI检查及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明确破口位置、末端部位、夹层真假腔、假腔内血栓、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主动脉直径、内脏动脉缺血原因等方面的作用.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明显高于CT、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近端破口检出率与CT、MRI和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夹层内内脏动脉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CT检查(56.25%)、MRI检查(46.88%)和动脉造影检查(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2例患者夹层累及动脉开口为静态狭窄,1例患者为动态狭窄,而CT、MRI及动脉造影检查未检出此类征象.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好地反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貌,在明确内脏动脉缺血原因以及内脏动脉与真假腔关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于心血管急症,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我院CCU于2003年5月~2008年9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2例,通过我们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转危为安,现将其病情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较常见且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发病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导致壁内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逐渐扩展而形成.AD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3∶1.由于急性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1].在临床上,对该病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和积极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由于对夹层动脉瘤这一疾病认识的提高,相应的无创性检查技术不断进步,外科技术改进,介入性治疗逐步开展,相关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特别是重要脏器保护研究方面的深入,使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笔者对AD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瑞洁 《现代医院》2009,9(12):83-8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环状或(和)纵轴扩展,形成主动脉壁二层分离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h内病死率高达21%。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高,以往多倾向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在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采用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治疗的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治愈4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神经功能障碍,1例造影见动脉瘤显影,但是无再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在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破裂出血时,血管内载瘤动脉近端闭塞可闭塞夹层动脉瘤,同时又保持小脑后下动脉通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在预防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0例、腹主动脉瘤8例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和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患者植入AUI支架后加行股股动脉转流及髂总动脉结扎术.[结果]本组病例腔内治疗均获得成功.8例腹主动脉瘤和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20例主动脉夹层的假腔立刻消失.1例主动脉夹层真腔狭小者先于远端真腔内植入一金属裸支架后再植入支架人工血管治愈:1例主动脉夹层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成功封堵,但支架远端将真假腔间内膜撕裂,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无支架移位.1例右位主动脉弓并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后破口及左锁骨下动脉均被封堵,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术中发生Ⅰ型内漏4例,2例腹主动脉瘤近端各加用1 Cuff、2例主动脉夹层以低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5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1个月~36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除1例支架远端骑跨于真假腔者随访3个月时假腔内未见血栓形成,其他病例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瘤腔内血栓形成满意,无内漏发生.2例主动脉夹层伴假腔血栓形成者经随访3个月1例假腔完全消失,1例假腔重现而给予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而治愈.本组无截瘫及死亡病例.[结论]腔内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能较好地预防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破裂,有着较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X线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84~1990年间,接诊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为突然出现胸腹部撕裂或刀割样持续性剧痛,X 线动态检查时,发现纵隔增宽,主动脉结消失、夹层动脉瘤膨胀性搏动。综合上述症状体征,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成立,并经手术或尸检得到证实。现将我院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